習俗的作文

時間:2024-03-29 12:21:36 習俗 我要投稿

習俗的作文10篇[優]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習俗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習俗的作文10篇[優]

習俗的作文 篇1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說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著彩燈,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燈籠,貼著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后,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后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沖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仿佛各家各戶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盡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里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后,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習俗的作文 篇2

  快要過年了,我們全家人去外婆家吃團圓飯,大家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春節有很多習俗,如有貼對聯,我、媽媽和爸爸一起先把“禮花朵朵迎新歲”貼在右邊,再把“爆竹聲聲慶平安”貼在左邊,再把“喜迎新春”貼在上面,最后再把一個大大的“福”字貼在門中央,就大功告成了。

  還有放煙花,把煙花點燃,隨著一聲聲的巨響,天空出現了不一樣的'形狀,有像菊花、雪花、愛心……還會放出五顏六色的煙花,真好看!

  我和爸爸、媽媽每年都會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很好看,我很喜歡。

  過年的習俗還有很多,過年真好玩,我喜歡過年!

習俗的作文 篇3

  再過幾個星期,就馬上到春節了,然后就是元宵節。我很喜歡春節,但也喜歡過元宵節,因為元宵節的燈非常漂亮。

  元宵節的習俗有吃湯圓、觀燈、猜燈謎和舞龍等等,我就說一兩個吧。先說吃湯圓吧,其實湯圓還有很多稱呼,最早叫“浮元子”,后來叫“元宵”,也就是現在的湯圓。湯圓的餡有芝麻、棗泥、豆沙、果仁等等。湯圓的做法是:首先將糯米粉做成餅狀,然后隨你的愛好加入餡料并包成一個圓球,最后放進鍋里倒點水就可以煮啦。再說觀燈吧,為什么要觀燈呢?原來是這樣的: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這個習俗傳到了民間,才會有現在的觀燈。燈的`形狀非常多,顏色也非常多,一眼望去,保你眼花繚亂。最后我還要說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在古時候,如果你猜對了,就可以拿走貼著燈謎的燈,但現在只能拿一個小獎品。

  怎么樣?元宵節的習俗多吧。其實還不止我說的幾個習俗,因為我只寫了我喜歡的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4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為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粽子扔進汨羅江,喂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尸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么做的。

  我們合肥過端午節,每家的長輩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餡料的粽子,還要去菜市場買艾草,掛在自家的門窗上,艾草是可以驅蚊避邪的。

  端午節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很有氣氛,而且讓我們這些小朋友們,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習俗的作文 篇5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于過春節了。 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里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彩,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著新年的來到!

  正月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習俗的作文 篇6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習俗的作文 篇7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和許多國家一樣,都有自己的節日,我們中國有很多節日:春節,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等,這些節日中,慶祝得最轟轟烈烈的,習俗最多的,非春節莫屬。

  過小年,即農歷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廚房。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春節就拉開了序幕……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開始貼對聯,我們先準備好漿糊,然后我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看著那大紅吉祥的對聯,把我家的大門裝飾的很漂亮,我們的心里就非常美。

  在我們家鄉,拜年算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和任務,占據了“過年”時間這個絕大部分。初一一般是去老家向叔伯鄰居拜年的,初二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初三以后就是向爸爸媽媽的朋友依次拜年。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8

  家鄉人把正月十二這天稱為老鼠娶媳婦、觀燈火的日子,祈福家家年年紅紅火火和和美美。童年過年是孩子們最盼望的節日,因為只有到了過年,我們才能有新衣穿,有肉、餃子、饅頭等好吃的。家鄉人講究過年的東西吃出正月。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就又開始了一年的輪回。

  正月十二這天,天不亮人們就起床了。奶奶告訴我們,誰也不能動剪刀,因為剪刀的“咔嚓”聲,很像老鼠啃咬家什的聲音。誰要是動了剪刀,家里今年就會招來老鼠。村里的姑娘媳婦們把剪刀用紅繩或紅布捆綁包裹好,放到孩子們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藏起來,生怕有人動了剪刀,給自己家招來鼠害。大娘、大嬸們手拿木棍,敲打著可能藏有老鼠的地方:炕洞里、墻角的老鼠洞、墻根的磚縫里、木柜底下、牲畜棚里、柴垛里、茅房里……凡是房屋、院落的各個犄角旮旯兒都要敲打個遍,嘴里念叨著:“打、打、打旮旯兒,十個老鼠九個瞎,留下一個撥眼的,眼里長個蘿卜花!”孩子們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各處敲打,讓老鼠無處藏身。

  這天,是新過門媳婦在婆家的日子,寓意合家團圓。那年,堂哥媳婦剛過門。新嫂子穿著打扮甚是好看,人也長得俊俏。我們這些淘氣的孩子,為了討得糖吃,在新嫂子家跑呀鬧呀,喊著:“小媳婦兒捺底子,捺不了小殼子兒”。在過去,新過門的媳婦進門后,要為婆婆做一雙新鞋,一是表示對老人的孝敬,二是看是否有活路,針線活做的咋樣,好活路討得婆婆喜歡,也是婆婆在外對兒媳的談資。嫂子很是害羞,拿出糖來分給我們吃。我們拿到糖,就歡快的跑著玩去了。

  到了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這包餃子也是有說頭的,手巧的奶奶把餃子捏成老鼠模樣,有嘴、有耳朵、有尾巴,還用綠豆作眼睛。一個個餃子就像一只只活靈活現的`小老鼠,儼然是一件件面塑藝術品。奶奶告訴我們說,這天的餃子,一定要把餃子邊捏得死死的,表示把老鼠嘴捏住了。被捏住嘴的老鼠就不能偷吃糧食、啃咬東西了。這樣,一年中家里就不會有老鼠了。

  到了晚上,村里人是要觀燈的。新過門的媳婦家人要燒鞋底子。“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因為吃了人家給的糖,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們就義務為新嫂子挨家挨戶收集舊鞋底子。奶奶叮囑我:“不要沒大沒小,顯得沒規矩。見了人該叫啥就叫啥。一定要記住,要說是舊鞋,不要說是破鞋。你說破鞋別人會不高興。”我沒等奶奶把話說完,和幾個本家弟兄們一起跑著出了家門。奶奶喊著“慢點,別摔著”的時候,我們早一綹煙似地跑的沒影了。從村東頭開始,提留著籃子到各家斂米、背著筐斂舊鞋。鞋與“邪”同音,把舊鞋扔出去就是把一年的邪氣扔掉。當家嫂子嬸子婆婆們都會抓一把米放到籃子里,再找些舊鞋子放到我們背的筐子里。鞋底子都是自制的粗布鞋底,一般穿一年就不能穿了。

  那天晚上,村里的人們從各家收斂了很多棉油、棉花籽皮兒、谷糠什么的,備以放燈。有人扮成老鼠,有人扮成媳婦,有人敲著鑼打著鼓,老鼠們抬著花轎,老鼠娘子步行在無底的轎里,很是逗樂。人們用車拉著放有火種的大鍋,繞著街道轉悠。走到哪家門口兒就放上一個燈,為家人祈福。家人們在門口迎接著,表示謝意。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跟頭咕嚕滾下來。”這天晚上家家做燈仔,用面做成的燈仔放在籠上蒸了。到了晚上,用來散燈。誰家的燈仔多就家業興旺。奶奶把蒸好的燈仔放上棉油,放在灶臺上,一家人一年有吃有喝;放在窗臺門臺外門口,一家人家庭幸福,平平安安。第二天早上,再把這些燈仔收起來,放在灶上騰熱了,一家人再吃了。

  這天晚上在大街上,新嫂子家人把壘成老鼠窩樣子的舊鞋點燃,象征著把全村的老鼠都燒掉。那天,新嫂子的婆婆,也就是我的大娘準備了很多年貨,有花生、紅薯、饃饃片等,在火上讓人們烤著吃;在火上架上鍋,把從各家斂來的米放到鍋里煮熟。說是吃了那食物好,不得噎食(食道癌)和倒食(胃癌),有胳膊腿腰疼病的烤烤就不疼了。新媳婦坐在火堆旁,邊上也圍著很多人。說著一些吉利的話,“你看這火多旺呀”。本家很是高興,盼望著家人人丁興旺。說燒完的鞋灰是很好的東西。說牲口哪兒破了,是上等的好藥,抹上就好。

  我們還會悄悄地去磨房,把耳朵湊到磨眼處,去聽奶奶所說的新婚老鼠夫妻磨嘰甜言蜜語。

  現在想想,其實這鞋底子,經過腳的處理,用燒臭鞋的火煮粥,燒花生,烤紅薯。那紅薯會是什么味道?

  觀燈火一直鬧到深夜,人們久久不愿散去。孩子們在大人們喊聲和呵斥聲中慢慢散去。

  現在鄉親們生活富裕了,一年比一年過的好了,但我還是眷戀童年過年的時候,猶如昨天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動人留戀……

習俗的作文 篇9

  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習俗的作文 篇10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清明,與以往不同,不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而是天公做美,陽光燦爛;不再是點香、燒紙、燃鞭炮,而是文明的祭祀,綠色的祭祀。

  今年的清明節,我跟爸爸、媽媽并沒有像去年一樣,帶上紙錢、蠟燭、鞭炮等東西,只買了幾束白色的鮮花和幾棵小柏樹。今天的天氣格外好。到處春意盎然,小草綠油油的,許多不知名兒的小野花開得正旺。我們找到太公、太婆的墓,磕了三個頭,我們懷著哀傷的心情把鮮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著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媽媽就有點傷感。我媽媽對太公、太婆說:“要保佑我們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我家淇淇考個好成績。”爸爸告訴我,太公是個慈祥的人,太婆是個心地特別善良的人。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太公和太婆:我已經長大了,念五年級了,太公、太婆,你們現在要是還活著,那有多好啊!

  接著,我和爸爸動起手來,準備給太公、太婆墓前種上兩棵小柏樹。種完樹,我環視四周,看見周圍的人都在忙,有的在虔誠的跪拜,有的在插花,還有的在種樹。

  看著這個,我就想起了去年的清明節,爸爸說我已長大了,該參加家族的.掃墓活動了,那可是我第一次參加掃墓活動,我有些興奮,也有點緊張。整個過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墳墓前燒紙。記得那時侯,紙燒起來,黑色的煙不停地向上竄,風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來,有的時候還把燒出來的灰吹的滿天飛。燒完之后,在地上留下了那一灘所謂“冥幣”的黑灰。其實燒紙很不文明,對環境是一大污染。燒紙的黑煙把藍藍的天都遮起來,天就變得陰沉沉的,我們人的心情也變得郁郁寡歡。再者說,難道燒紙那逝去的人就可以真的收到“錢幣”嗎?回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爸爸一說,沒想到他也贊同我的看法。回家后,爸媽和家族的叔叔伯伯們一合議,就做出了新的決定:以后清明采用文明祭祀,不燒紙,不燃鞭炮,改為鋤草、插鮮花和種樹。

  現在,許多人都用黃色的花或白色的花代替燒紙,這是明智之選!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嘛!掃完墓,我們準備回家。臨走時,我掉轉頭,看見那束白花,在灰色的墳墓前是那樣的明顯,低著頭好像在默哀呢。

  在走出公墓的路上,我在眾多墳墓前沒有看見一點燒紙流下的痕跡,但明顯,他們是來掃過墓的——因為墓前有一束鮮花。既表達了感恩之情,又體現了“低碳清明、綠色環保”的新風尚,這樣的清明節,真好!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習俗的作文03-19

習俗的作文03-14

(精選)習俗的作文12-12

[經典]習俗的作文11-19

(經典)習俗的作文09-09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3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9

習俗的作文【精選】09-18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 性欧美黑人性视频在线 | 日本一本2019道国产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