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道德修養作文集合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修養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道德修養作文 篇1
人若無德,行之不遠;國若無德,禮崩樂壞。道德對于公民個體和社會整體的重要性,乃是不言而喻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在耳聞目睹各種怪現象時,經常會發出“人心壞了”的感嘆。所謂“人心壞了”,其實就是道德價值崩潰的一種淺顯說法。我們的時代真的是“人心壞了”嗎?底線真的失守了嗎?綿延千年的傳統道德,孜孜以求的社會新道德,究竟又去哪里了呢?倘若說,我們的時代真的存在顯而易見的道德問題,那它對國家建設、民族進步又有怎樣的影響?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道德是什么?這是一個人人明白但又很難回答的問題。孟德斯鳩認為,國之興衰系于公民道德。盧梭說,只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國家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康德說,有兩種事物永遠讓他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道德的含義或許復雜深遠,但它無疑始終被認為是人類社會得以良好運轉的基石。人在道德之上生活,社會在道德之上運行,國家在道德之上興旺。無論曾經出現過多少反抗道德的活動,道德從來也不曾失去它在人間的位置。
對于我們這個不斷崛起并穩步走向民族復興的國家而言,道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商業活動的活躍,沖擊著人們固有的價值觀念。新奇的思想、光怪陸離的現象,刷新著人們的行為準則。競爭的激烈,轉型的痛苦,經常迫使人們做出是非選擇。社會管理形態的變革,人際關系的紛雜,也讓心中的道德律時時面臨考驗。
道德如果失守,則法律獨木難支。道德如果喪失了應有的位置,則每個人都將為之付出代價,民族大計也會遭到延宕。觀察我們時代的諸多問題,從“相互投毒”到見危不扶,從槍殺孕婦到路摔嬰兒,從棄嬰販嬰到老無所依,許多看似難以理解的現象背后,無不隱藏著深刻的道德命題。我們的時代或許不比此前任何時代的道德水平更低,但不能否認的是,道德現狀的種種不適應性卻越來越鮮明地表現出來,人們的道德渴求也空前強烈。
出于對這種渴求的回應,自3月7日起,本報《青評論》周刊開設了主題為“建設道德中國”的系列訪談,試圖引起人們對道德問題的關注,并引發更深入的思考。本期《青評論》對話著名學者秋風,重磅推出《以仁重構失落的道德世界》,挖掘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資源,為當代中國社會道德重建尋求路徑。
道德修養作文 篇2
生命是短促的,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后世。——莎士比亞
很久以前,有一個哲人,他淵博不俗,心中充滿了智慧,但很少幫助人,也不喜歡在他人困難時給予他人幫助,所以村中很少有人和他交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寺院中投宿,寺中的主持盛情地招待了他,哲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一份閑適,整天在院中踱來踱去翻經書。后來哲人告辭,想游學去,臨走之際,在包袱中發現了一張主持留的字條,上面寫著:你滿腹經綸,這是事實,可你卻不曾像其他香客一樣幫助我打掃寺院,哲人看后慚愧至極,從此他四處施善,幫助他人,逐漸成為了一個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在今天,我們和從前的哲人一樣,只重視學識,忽視了道德。我們的眼中,知識不多,就是愚昧:可沒有道德修養就是卑俗。或許知識是我們的頭腦,外表,道德就是我們的肢干。我們用道德處理世事,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信念處世,以和藹寬容的態度待人接物,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信念學習,以融會貫通的精神去理解。殊不知,道德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只有道德與智慧交織重疊在我們的身邊,才能更有涵養,才能使道德揮發得淋漓盡致。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從遙遠的孔子到今天的勞模,從古老的《道德經》到現在的道德教育,時代在變,但道德從未改變,它約束著我們,成為了人生的第一準則,仁、義、孝、忠依然是人們追求的“完美”。道德下,我們拚棄損人利己之事,道德下,我們鄙視不忠不義之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珍惜名譽的,用一個高尚的舉動博取社會的青睞;一個有道德的人,既然索取社會就要回報社會;一個有道德的人,只需平和而又正確的處世而不是傖俗的去展示自己的卑劣。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智慧左右,讓道德煥發出人性的光輝,演繹完美的人生!
道德修養作文 篇3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道德就是人們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與此相反,西方國家卻用規則作為人們與人處世的行為準則。歷史的列車運轉到了今日,我認為,應讓道德與規則并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是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國度。古時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奪他人之愛”和今天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條,正因如此,中國才被稱為禮儀之邦。西方文明雖不及中國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規則意識則為世人所褒揚。有些西方國家在建國之初,就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和許多法律規則,西方人也形成了濃厚的遵守法規的氛圍。
一次,幾名中國學生到加拿大體驗生活。當他們同加拿大同學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中國學生看到學生打飯窗口前拍著長長的隊伍,而教師打飯窗口前卻空無一人。于是,他們很快跑到了教師打飯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飯,而加拿大學生卻仍排著隊等待。有人問加拿大學生為什么不到教室窗口盛飯,加拿大學生說是學校校規有規定,學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飯。在他們看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道德。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里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后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毀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他們大規則看得高于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來,我們在保留傳統的中華文明的同時,還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意識。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規則是緊密相聯的。如果說規則是人的骨骼,那么道德就是血和肉,這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規則的社會,將十分混亂;沒有道德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整個社會將失去安全感。道德與規則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會遵守規則;遵守了規則,才會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讓道德與規則并行吧!
道德修養作文 篇4
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道:“學會寬容/也學會愛/不要聽信青蛙們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長的尾巴……/允許蝌蚪的存在/才會有夏夜的蛙聲。”
寬容是一種愛。
在激烈的競爭社會,在唯利是圖的商業時代,寬容同忠厚一樣都成了無用的別名,讓位于針尖對麥芒的斤斤計較。但是,我還是要說:寬容是一種愛。
十八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關于“定比”這一定律爭論了九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后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的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天功為己有。他真誠的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疑,我是很難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的反對,并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并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是一泓溫情而透明的湖,讓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這種寬容讓人感動。
我們的生活日益紛繁復雜,頭頂的天空并不盡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燦爛的金黃色,腳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門廣場一樣平坦。煩惱、憂愁、甚至能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會摩肩接踵而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我說的寬容,并不是讓你毫無原則的一味退讓。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寬容的人或事,寬容的核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去虛與委蛇,而是以心對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讓這個越發世故、物化和勢利的粗糙世界變得濕潤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劍拔弩張,什么都要斤斤計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們一時難以做到如普魯斯特一樣成為一泓深邃的湖,我們起碼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寬容蝌蚪一樣,讓溫暖的夏夜充滿嘹亮的蛙鳴。我們面前的世界不也會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寬慰嗎?
寬容是一種愛,要相信,斤斤計較的人、工于心計的人、心胸狹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時會占得許多便宜,或陰謀得逞,或飛黃騰達,或春光占盡,或獨占鰲頭……但不要對寬容的力量喪失信心。用寬容所付出的愛,在以后的日子里總有一天一定會得到回報,也許來自你的朋友,也許來自你的對手,也許來自你的上司,也許更來自時間的檢驗。
寬容,是我們自己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一張美好的通行證!
道德修養作文 篇5
怎樣才能做個有道德的人呢?其實,要道德的人就是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個字,做的每一件事負責,而且還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樣你就會知道你該做什么,才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并作出適當的解決。但如果你道德爆發了,你就像馬丁路德金、白求恩一樣,會努力讓這個國家,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這是一個完美的自我暗示,那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而且只要你這么想了也就會那么去做。自古有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甚至到現在都還廣為人間,這也是道德地一種基本體念。想想,如果我們都能從身邊的一件小善事做起,而不去做那些大兇大惡之事,那么就真能實現所謂的自我升華。
道德,(.)就是這么做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曾經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于事業中”
是的,道德修養與事業和生活有這巨大的關系。因為道德修養能左右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如果說沒有了好的道德修養,那么就不可能會有好的行為表現。當一個人的事業生涯中,各方面的素質是必然需要的,而其中專業素質是事業的基本保證,但道德素養卻是從業者的思想底線,也是事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生活中,往往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指導你的行為,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就沒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生活中就會缺少朋友,缺少對美好的向往。
生活中就有許多真實的例子,比如海子生前本就一直很不得志:清貧、寂寞、不被人承認和理解,而他則與現實的關系緊張得慢慢失去彈性,他的脾氣非常
的固執,寫作事業的不理想和生活的壓迫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直到最后,死亡就這么成為了惟一的解脫。
道德,更重要的就是情緒,有了良好的情緒就有良好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