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作文7篇【優】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的作文 篇1
我有一個學習好伙伴,它就是文具盒。文具盒是媽媽送給我的。
文具盒是長方形的,它的顏色是粉紅色的。文具盒上有一只美羊羊,戴著一頂老虎的帽子,好像在說:“我要把這頂帽子送給認真學習的`小主人。”
當我認真時,小文具好像在說:“小主人你做得好,應該保持。”當我馬虎時,文具盒好像在說:“小主人可不該這么做呀,改正才是一個好學生。”、但有一次,我把文具盒給摔壞了,我很心疼,媽媽又給我買了一個新的文具盒。但摔壞的那個文具盒我也舍不得把它扔到垃圾桶里,讓它和垃圾生活。所以,我至今仍保持著我我的學習好伙伴文具盒。
文具盒,謝謝你,是你幫助我學習。
學習的作文 篇2
一、勤奮鉆研的精神
做一件事簡單,堅持做一件事難。每天記錄上課實錄,寫出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做法。日日堅持,月月堅持,年年堅持,步履堅定,勤奮向前,走出了自己的路,也走出了一片天。
二、設計研究學習的內容
這個只能說是大致內容,因為我還沒有真正實踐過,只是從賁老師的課堂和書里學習到的。在閱讀《現場與背后》這本書時,每看一節課堂實錄,我都要先看一下這節課的研究學習,揣摩一下賁老師是怎樣設計的,我感覺這份研究學習對課堂教學太有用了。我漸漸對設計研究學習有了一些認識。課前的學習材料,是學生對課題內容展開思考,帶著想法,帶著疑問走進課堂,而不至于走進課堂時茫然無知、游離于課題學習的思考之外。這樣,學生具備開講的基礎,當他們走進課堂時,也就有話要說。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學場。“研究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學生已有已知的情況下,研究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明白其“法”,探究其“理”,反思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先學后教”的特點
“先學后教”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時間的先后,即讓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再教;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是學生的事,“教”是教師的活。對教師來說,“先學后教”可以理解為教師先向學生學,然后教學生。對學生來說,“先學后教”意味著學生先學習,然后在后續的或是小組或是全班的交流過程中教同伴。
課堂上,賁老師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組織學習過程,把每位學生的學習放到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賁老師說課堂上我們要管注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耳,能不說的就不說,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改變課堂,就從減少教師話語量開始。遇到數學問題老師要緩說破,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學生自己體驗感悟出來的知識遠遠比我們教師灌輸給他們的要多得多。
課堂上,賁老師總是笑瞇瞇的,既能俯下身子聆聽學生的心聲,又能抬起頭來用成人的眼光提煉學生的想法。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學生,他時刻在想學生在干什么,想學什么,怎么學的,有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安全自由地闡述著自己的所思所想,明明朗朗地激烈地爭辯著。道理越辯越明,問題越說越清。學生們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意識提高了。他們探究發現出數學的規律、數學的魅力,他們也變得美麗無比。
四、調動學生學習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愿意學,才會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賁老師調動學生認真對待研究學習的方法就是把有研究價值的、好的研究材料掃描到電腦上,編輯進書里,寫上學生的名字。對于課堂中學生好的想法,他也是這樣,敲到電腦上,編進書里,對學生有很大的鼓動性。
我們不是名師,沒有出書,但我們可以借鑒賁老師的做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經常把學生的活動、學生的一些學習情況用手機拍照,寫成博文發到校訊通博客里,家長和學生都可以看到。現在,微信普及,我就隨時把照片發到班級群里,更方便了。
總之,從賁老師和他的書里、他的課堂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很想嘗試一下。但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在向名師學習的時候,還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學生,面對現實,分析情況,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學習的作文 篇3
俗話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是呀!做一件事,肯定有苦就有甜,有悲就有喜。
在我小時候,媽媽常在我耳邊嘮叨:“你看,人家那些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長,愛好。你卻什么都沒有。”我厭煩了,只好答應媽媽去選一門興趣愛好。但是我始終拿不定主意,媽媽建議我去學古箏。我就點了點頭,答應了。
到了學古箏的學校,只見一臺臺琴放在那里。我被那奇特的構造吸引住了,忍不住過去看看。看見了又21個拱門,21根“鋼絲”。我伸出自己嫩嫩的小手,朝“鋼絲”彈了一下,我的那只手指立刻變得通紅。我跑向媽媽,昂著頭,撒起嬌來,說:“媽媽,我不學了嘛。你看,手都紅了。”我便把那只指頭拿給媽媽看。媽媽看了看,笑了笑說:“這是要帶指甲彈的,而且你又沒有掌握好方法,怎么不會這樣呢?”我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說:“哦——。”
學了一陣子,老師對我說:“你沒有練琴嗎?彈得這么差。你根本就不適合學和音樂有關的所有東西,你沒有音樂天賦。”我的心好像被十萬支箭射中了一樣,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腦子里一片空白。老師叫我接著彈,我的手顫抖著,感覺一切就像初見一樣生疏。這節課下來后,我告訴媽媽,說:“我想放棄了。”媽媽對我說:“學一樣東西,怎么能半途而廢呢?既然已經接觸到它了,為何不把它學完呢?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覺得有道理,便接著學下去了,只不過因為那個老師已經把我的心弄傷了一次,便換了個學校。
在另外一個老師的指導下,我的學習突飛猛進,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和欣賞,并要我去參加四級考試。我猶豫了,就我這水平能去考級嗎?天啦!我的心理很沒底,老師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沒關系,這不是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嗎?只要你認真練習,準能考過的。”我相信老師,增加了無窮的信心。
那時候是夏天,熱得能把樹葉烤焦。我熱得汗流滿面,但沒辦法呀,為了考級做準備,只能練呀。當別人在空調房里享受涼爽時,我卻坐在古箏茜,手不停地撥動琴弦;當別人在冰冷的游泳池里享受水帶來的.快樂時,我卻在房子里不斷發出自己所彈出了的噪音;當別人在草坪上坐著享受涼爽的清風時,我卻享受著由自己彈出來的優美的樂曲。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漸漸地接近考級時間。不過現在我心里有底了,我很有把握過關。到了考級時間,我進了考場,很自然地彈了我辛辛苦苦練的兩首曲子。
我等待著,等待著喜訊的到來。我一直守在手機旁邊,直到有一天,媽媽臉上露著燦爛的笑容,拿著一張證書遞給我是,我知道我成功了,成功考過了古箏4級。這證書證明這幾個月來我并沒有白費時間,證明了我的勞動不是徒勞的,證明了我有一個堅強的心。一瞬間,我欣喜若狂,心再次“撲通,撲通”跳得厲害,腦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眼淚一直在流,打濕了我的臉……
學習的作文 篇4
春秋時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說明,學習是要經過思考的,否則將一事無成。思考后就能得出學習成果,說的'是非常對的。
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求知。顧名思義,就是檢查或研究以便獲得更多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就是要學會求知,變成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具有優良品質的好青年。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學習,就必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從點點滴滴做起,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后認真復習、預習,能得到良性循環,得到卓有成效的學習效果,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快樂的事情!
讓我們學習在努力一點!前途將一片光明!明天將更加美好!
學習的作文 篇5
在我的記憶里,我的成長之路是在讀書中度過的。因為在上學前,我都是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慢慢成長的,而進入了學校,我才慢慢的學會獨立,享受成長的快樂!可以說,從上小學的那一天起,就正式開始了我的成長之路。
我的學習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的學習生活是快樂的,每天背著書包開開心心的上學,放學后,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后就可以出去玩了,而上了初中,學習生活就開始變得緊張了,這種緊張的生活一直延續到高考結束的那一刻,那時候雖然很累,壓力很大,但是那日子,讓我體味到了什么叫做充實!轉眼間即將大三,大學的生活已走過將近兩年,大學的學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相對于中學的學習生活我們有了許多自由的時間,我從小就喜歡讀課外書,看一些文學名著,而一直沒有充裕的時間,而到了大學,沒有課的時候,我常常去圖書館看書,這正是我從小就向往的。在圖書館里我領略到了另一個令人向往的心靈的境界。周末,總會和室友一起去逛街,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記得大一時,我們都不會花錢,每到月末,就會集體吃幾天泡面,想起那段日子,我們總是會心一笑。在大學里,除了學習我們必修的專業課,我們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課程作為我們的選修課,這不僅滿足了我們的求知欲,也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為了放松一下一周的心情,我常常在周末去操場打球,在那里我認識一些好哥們。兩年的大學學習生活,不僅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還讓我認識到了一群好朋友,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兩年的學習生活讓我回味無窮。
成長的歷程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20多年的讀書歷程,將是我人生里的一筆無價之寶。
學習的作文 篇6
大千世界,奧妙無窮,大自然總是靜靜等著我們去觀察,探索。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學會了用許多種方法去探索大自然的小秘密,讓它就像聚光燈下的小蟲,無處隱藏,一目了然。
每到十月,我們學校里的幾株桂花樹就會緩緩盛開,飄出陣陣濃郁的甜香。一天下午課間休息,我在操場邊突然聞到一種桂花酒釀的味道。我不由得抬頭望去,原來陣陣香氣是校園里的桂花樹散發出來的`。看著那些米粒般大小的桂花,頓時許多問題從我的腦海里冒了出來:“為什么桂花開得這么小花卻這么香?”、“桂花有多少品種?”、“桂花除了看,還有什么用途?”、“桂花樹的傳說很多,月亮上真的有棵桂花樹嗎?”、“除了酒釀元宵,桂花糖桂花糕也是用桂花做的嗎?”、“為什么有時冬天也能聞到桂花香?”趁下課間隙,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微微一笑,說:“你是個細心的學生,不過,老師相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的,試試看,你肯定行!”
聽了老師的鼓勵,我星期天專門從網上和圖書館查找了許多桂花的資料。我還用照相機拍下小區里盛開的桂花;用小本子細心地記下了桂花開放的天數;在經過小區保安的同意后,我輕輕地剪下桂花枝,學習制作桂花的標本;媽媽還幫我收集了幾首描寫桂花的詩詞曲等等。最后,在老師的建議下,我還自己動手制作了一份關于桂花的手抄報。通過這些有趣的學習方法,我明白了許多關于桂花的知識。感謝教師的耐心鼓勵和細心指導,讓我在認識桂花的時候,還學會了怎樣制作手抄報,記觀察日記,并且這種學習方法還讓我一向畏懼背誦的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記住了我最頭疼的詩詞。
同學們,請你們也一起來試試這種學習方法,做個探索大自然的有心人吧!
學習的作文 篇7
星期六中午,我看到老媽在包餃子。老媽把包好的餃子放在一個大圓盤里,擺得整整齊齊。小小的餃子多么像一個個耳朵呀!我越看越有趣,決心拜老媽為師,學習包餃子。
我先學著搟面皮兒,老媽讓我一手拿著搟面杖,一手按著面餅。剛開始,我搟的面皮兒不好看,又厚又長,像牛舌頭。在老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合格了。接著,我開始包了。我學著老媽的樣子,左手托著面皮兒,右手用勺子鏟餡,再把面皮兒合在一起,一會兒就包好了。呀!我包的餃子就像一條蟲子,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我顧不了那么多了,又重新包了一個,心想:老媽一定會表揚我的。誰知老媽看了我的杰作,邊笑邊搖頭。我再看看自己包的餃子,像一個梨,還都露了餡。而老媽包的.卻漂漂亮亮的。我開始觀察老媽的動作,只見老媽一只手拿著面皮兒,另一只手拿著勺子鏟餡,專管包餃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餃子圓鼓鼓的。我照著老媽的樣子,認真的包了起來,果然比前面的幾個好多了。我信心大增,又繼續包。老媽看了我包的餃子,親切地說:“寶貝,你長大了,會幫老媽做事了。”
老媽把餃子煮熟了,盛在盤子里。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啊!自己包的餃子就是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