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敘文的方法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其中的記敘文,更是常見,記敘文要寫清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六要素“。那要怎么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記敘文的方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記敘文的方法
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來表達中心思想的一種文體,記敘文閱讀方法。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通訊、傳記、回憶錄、散文、小說等都歸屬于記敘文。
閱讀記敘文,必須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記敘的順序以及線索,準確理解記敘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把握記敘文的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下面僅從四個方面介紹閱讀記敘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淺看法。
要把握記敘的要素
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時間、地點、事件、人物和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這六個基本要素。當然,這并不是說,每一篇記敘文 ,對這六個要素都務必寫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只要不影響表達效果就不必非寫出來,教育論文《記敘文閱讀方法》。也就是說:有些要素雖然沒有寫明,文章中也已經具備了。
閱讀記敘文,把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把文章所寫的人物的活動或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發準確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樣把握時間和地點要素呢?
1、連續的時間和地點要注意整體過程,找出這些時地間的內在聯系。
2、注意背景知識,把時間、地點要素與時代背景聯系起來。
怎樣把握人物要素呢?
一般的記敘文,內容比較單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復雜的記敘文中,作者著墨較多的往往不止一個。分析人物要素就顯得比較困難。其方法是:
1、弄清各個人物之間的主次關系。
2、弄清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在閱讀時,理清線索,抓住全文梗概,細心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特意去寫這一人物,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樣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閱讀記敘文的基礎。但是,僅僅了解了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并不能說是把握住了事件這個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還包括挖掘事件的意義,理解它們與主題的密切關系。
具體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選材與材料的詳略安排情況,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為什么要選這個事來寫,為什么對此詳寫對彼略寫,這件事表現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寫了一件事,而是寫了多件事。對于這類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內容及傾向,然后事事相連,看看總體上寫了那些內容,表現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總之,記敘文的各個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間又有著密切聯系。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聯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個要素而忽視其它。同時還要注意,分析記敘要素應當與對主題的理解結合起來。
記敘文閱讀方法和技巧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征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
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
1、寫人的記敘文;
2、敘事的記敘文;
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
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準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閱讀記敘文的方法】相關文章:
初中記敘文閱讀方法09-09
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09-23
記敘文閱讀題型及答題方法07-26
關于記敘文閱讀的10個方法10-17
記敘文閱讀關鍵是要掌握方法09-30
現代文閱讀之記敘文的答題方法指導09-29
關于閱讀方法的名言01-24
閱讀記敘文12-05
閱讀說明文的方法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