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年味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每一個游子的心,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感受年味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們家會依循每年的慣例——在外打工的兒女們回家過年。只要爺爺住在哪個長輩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會攜著老小聚集在哪個長輩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的時光。幾杯酒下肚,長輩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舊時光。他們在以前受過什么罪,嘗了什么苦,聽得人一下就知道他們是想讓我們這些小輩知道過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難熬,也是要我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樣的話題,在這樣一個一家團圓的日子更值得探討。
這就是,年味。
記得小時候,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飯總是一年里最豐富的一餐,吃飯時,親大家互相交談,敬酒。偶爾,長輩們會塞給小輩們一個大大的紅包。那時還不會推諉,拿過來就往街上跑,心里樂得仿佛這紅包里的十塊錢能買下世界上所有東西似的。
這就是,年味。
過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殺雞。舍不得殺自己養的.,就會去擠滿人的集市上借著過年砍半天價,買來一只,回來一家人動手殺。有一次,每年都負責殺雞的爺爺突然讓爸爸來殺雞。爸爸手忙腳亂折騰了一通也沒殺著。爺爺無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動手——一刀見血。之后拔毛,清洗,掏內臟。也就是這時候,家里養著的幾條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這就是,年味。
然而,這個年……
媽媽問我吃什么時,我道:“隨便買點什么吧!”后來,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時奶奶問我吃什么時,自己卻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稱都講出來。可是,現在……
年味,哪去了?
篇二: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一過臘八,家家戶戶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大家聞到了年味。
過了小年,大家便爭著購買年貨,一些人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一些人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蔬菜,留著過年時招待客人;另一些人會到商店中挑選衣服,送給親朋好友。年味愈加濃厚。
春節一大早,大家便起來貼春聯,掛紅燈,孩子們穿著棉大衣在樓下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了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被大家用繩子連了起來,上面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春節讓大家充分品嘗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戶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這段時間外出旅游,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領由于工作忙,便會同一家人到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趣。年味在悄悄變化著。
雖然年味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篇三: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穿著新衣,在家門口放鞭炮,左手拿著香,右手捂住耳,臉上開心笑;放完鞭炮,求著正在吃年夜飯的爸爸要壓歲錢,跟著幾個好朋友去買鞭炮和糖果……這些是我童年的記憶。小時候,春節里最喜歡玩的是一種叫“孫悟空”的火柴炮,一盒兩毛五,不知道現在漲價了沒有?雖然現在的`鞭炮花樣很多,但我覺得當初的火柴炮比較好玩,可是現在不提倡燒炮,那是以前童年的事呵!
除夕夜,吃過年夜飯,大大家圍著火爐看春晚,孩子們在家門口放鞭炮,等待著新年鐘聲敲響。今年過年,我沒有和朋友一起放鞭炮,也沒有玩當初最喜歡玩的火柴炮,而是一心一意地看春晚,過一個較為清靜的除夕。
新年的鐘聲敲響,閃爍的星空滿是燦爛的煙花,夜空被各種各樣的煙花裝點得分外妖嬈。先是一個光點騰空而上,接著是“轟隆”一聲,光點像仙女散花一樣灑落了無數個五顏六色的小花瓣,美麗極了;五光十色的禮花,燦爛輝煌,送走了難忘的舊歲,接著,多少溫暖的春風,給滿面笑容的大家送來了新年……
清靜和熱鬧相伴,傳統和改革融和,我覺得更具濃厚年味;而童年時的年味,則是別樣有趣。
篇四: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寒假中的許多時間我都草草地虛度過去,唯有過年那幾天我是真真切切度過去。
愈利年關,過年味愈濃。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陣陣濃郁的鞭炮味。從地上忽然飛向天空就是那一個個花炮,垂直地飛向天空,以一種傲慢的姿態在天空中綻放,閃現出一個一個的“小星星”,轉眼間又消失在黛藍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飛躍,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給我們看,又一顆接替它,在天空中綻開出一朵巨大、閃爍、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鑲滿了水鉆,又消失了。吸吸空氣,里面有氧氣夾雜著那股硝煙味,雖不好聞,但是聞著聞著也習慣了,這股硝煙味還真是隨處可聞呢。
年味之二當然要酒香味了,我們這城市雖不釀酒,但是非常鐘愛喝酒。在過年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戶戶會在過年的前夕準備上好的陳年老酒。在過年時,許多愛藏酒的人都會紛紛打開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許只有在這種日子了,他們才會收斂自己對酒的吝嗇。在過年,不管是會不會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氣,這不,喝著喝著倒也能品出些這酒的好了。
餃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別愛在過年時吃餃子。那肥中帶瘦的餡,加上些料酒,那味兒真是讓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餡中加入蔥、姜、蒜,那滋味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撲鼻而來。一碗醋,一大碗餃子,可能還填不飽肚子哩。吮吮餃子上的醋,一咬開餃子,又會有一股汁混著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細想想,其實年味很多。都飽含著新年的溫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張大圓桌邊吃飯,雖有些擠,但是誰都互相夾菜,這種溫馨只有在過年才能得到。
篇五: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在我看來,過年講究的就是氣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親、弟弟、我三個人計劃貼春聯。父親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會兒,做成面粉糊,拿來膠帶、春聯、小刀、刷子,一切就準備就緒了。我和弟弟要將春聯裁開,首先將其對折,使它變得整整齊齊。我讓弟弟拿著對聯的一角,我同時拿著另一角,再用小刀沿著折痕將其裁開,對聯也就變成兩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對聯的背面刷著面粉糊,我們一只手按著對聯的一角,一只手拿著刷子。有時,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時,對聯正面的紅色印在手上。不一會兒,手就臟兮兮的。像門楣這些地方,太高了,父親夠不到,他便搬來椅子,踩在椅子上,我從下方將已經刷好的春聯遞給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膠帶來粘。我先將膠帶拉長,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貼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將膠帶遞給父親。在這樣的合作下,我們終于貼完了春聯。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圍著桌子,吃著團圓飯。團圓飯,自然是豐盛的',并且這些菜肴都有著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著團團圓圓,魚寓意著年年有余,年糕寓意著步步高升……餐桌上,父親替爺爺夾菜,叮囑著讓他多吃些。這時,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悅的。他笑著,眼角的皺紋加深了些,同時默默地點著頭,就像一個小孩子。其實,這個年紀的爺爺也就是一個小孩子,他需要一家人的呵護與關心,我們應像珍惜寶物般珍惜爺爺,畢竟爺爺年歲已高,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有多久。父親似乎很高興,從柜臺里取來酒杯和酒,一個人就喝起了酒,與母親、奶奶她們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在此刻已化為飄渺,一切只隨著心意。估計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頓飯了,每個家庭成員都在場,不似往常我上學,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張桌子總是坐不齊全。
吃完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著春晚,喝著剛泡好的茶。他們偶爾也會談論著正在播放的那個節目,我則不時搶著紅包。
在我看來,與家人一起過年就足夠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鐘聲還未敲響,但我已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了。
篇六: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年末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節最初大一家團聚的習俗也漸漸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網絡,我們也可以隨時聯系上遠處的朋友與親人,團聚也并不像以往那么困難。
我想,這大概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十幾個我經歷的春節似乎都大同小異,我早已忘記自己親手接到第一份紅包的喜悅,也已經不記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記住,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們選擇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卻只顧著用手機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著最終的年夜飯。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與其說是過節,倒不如說是一個家庭聚會。除了紅包以外,好想再也沒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發現我好像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飯,一家人,不論多忙,都圍在桌子的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或調侃,或感慨,回顧著逝去的'一年,展望著新的一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著幸福與喜悅。
這就是過年。
在我看來,過年,因人而異,并不在于延續了多少傳統,關鍵是團圓的喜悅與真誠。因為有對家的思念與牽掛,不論多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也許傳統已被大多數人淡忘,但這份情卻一直傳遞了下來,感染者每一個人。
這就是年味。
過年時,往日繁華的街上已經沒有幾個人。大街上的景象遠不如圣誕節之類的其他節日熱鬧,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體會著家的溫暖,享受這屬于自己的獨特年味。
貼服字,寫春聯,送紅包,團聚……這樣的傳統習俗往往生活中還是十分值得大家珍惜的。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之下,大家逐漸忘記了那一份最初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仍然值得我們的傳承。
若干年后的春節,不知道還會不會見到門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還會不會聽見清脆的爆竹聲。
但,團團圓圓的喜悅一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篇七: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有一種泥土的味道,是極符合我心中對年的印象。
小時候,聽長者說,“年”是一種野獸,每年陰歷大年三十就出來禍害婦孺百姓。為了嚇退“年獸”,大家開始擊鑼放鞭,真的就把它給趕跑了。從此每年的陰歷大年三十大家就會放鞭慶祝。
那時對這種“年”有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于是“放鞭炮”在我看來成為了過年必備的習俗。
不知從幾何時許,這種鞭炮聲卻有些遙遠了。沒有鞭炮,只有挨家挨戶和一些陌生的面孔相向慶賀,總讓我感覺年味淡了些許。
一年寒假我坐上開往湖南的列車,夜還未完全降臨,窗外開始飄雪。抹了抹車窗上的霧珠,窗外疾馳的屋舍、田壟或是平鋪的高速大道,在雪中竟十分相似。遠去的風景,就像空白的時光一樣,飛逝如昨。月光還來不及捕捉那白色里的炊火,天便悄悄地黯然了。
無法想象那是一種如何的陌生,在口頭上的噓寒問暖,怎么也填不滿一種莫名的失落。我知道,年來了。帶來一場雪,一個寂靜的星空。
我們不過是離開家鄉去往遠方的游子,漫長的道別只為一次重逢。我驚嘆人人口中流利的“新年快樂”,卻是失掉了365個日夜的溫度。冷藏的一夜的寒霜,很完好地保存最初的模樣。使家大家得以相認;然而即便咫尺,亦如天涯,我們同樣陌生。
我坐在圓桌邊,靜靜地等那些甚至叫不出名字、輩分的親友在桌上擺菜。我等他們習慣性的開啟中央一套,和相互祝福。我在心里也籌備著祝詞,稍稍練習。——這是大年三十。
快到轉鐘時,我聽到有人放鞭炮了,那聲音此起彼伏,然后變得漸漸稀微。天上的焰火也很美,像蛇信子。我跑到陽臺上,向煙花的各個方向各拍了一張照片,很快鼻腔里充斥了塵土和火藥的氣味。
我不在鄉下,沒有雞,沒有蛙,沒有柴火。我沒有聞到泥土味,我聞到了來自各個角落的.碗筷聲和五彩的火藥。我搓了搓手,手依舊是凍得紅瘡。
原來,“放鞭炮”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如同時間一般讓人冷淡了。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本放鞭就是為了嚇退年獸的。便也可能只是嚇退而已了。至于我們現在過年嘛,更重要的是吃個團圓飯,看一次聯歡會,休息好幾天……
家鄉的年味已經淡了許多。
或許我也到了淡忘的年紀。
而我此時卻一個人獨自坐在桌子前,吃著從遠方送來的佳肴,品嘗著今年的年味。是的,今年的三十,我是一個人,在出租屋。
篇八:關于感受年味作文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電視上的兒歌承載著童年緩緩唱起。年,就這樣踏過鞭炮聲,穿過煙花雨,叩響了家家戶戶的門環。
數九隆冬,天寒地凍,料峭北風中怒放的臘梅,鐵骨虬枝,遒勁剛毅:歡聲笑語里綻開的煙火,姹紫嫣紅,一碧萬頃;云窗霧檻外騰飛的爆竹,此起彼伏,山鳴谷應。閑語一席,美酒三杯,伴隨著犬吠雞鳴、裊裊炊煙,無所不在的熱情充實著每個角落,這幸福的味道,便是年味。
臨近新春,從窗口望下去,盡是磚紅色的鞭炮殘渣和抓著鞭炮跑的正歡的孩子。孩子們撒歡的跑開,爆聲也隨之而來,“嘭!”,還是禁不住被這突然襲來新年嚇了一跳。
城市之中的連甍接棟,星羅密布遠比不上農家大院的年味來的歡騰熱鬧,鄉村人來人往,每個人身上,從院內到屋里,從山野到飯桌,都能感受到濃濃年味的氣息。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映紅積雪的院落,盡是溫暖,親情。
廚房里,母親忙碌的身后,熱氣騰騰的不斷飄來濃濃的香味,若是年幼時,必然會趁人不備,偷偷溜進廚房,從鍋里夾起一塊紅燒肉塞進嘴里,慌忙逃跑。現在,卻是主動挽起袖子洗洗手,熟練的幫著母親擇菜切肉。那樣的頑皮,留在了曾經,成了永遠值得懷念的味道。
被風吹的哆嗦,搓著手回房里,奶奶戴著老花鏡坐在電視機前搗鼓著錫箔紙,金的銀的,手指輕輕翻上幾番,就折出一艘“小船”奶奶說這是元寶,給爺爺過節準備的.,我掂起一個瞅了瞅,金融煥發,光彩熠熠。冷不防窗外的鞭炮噼啪炸響,奶奶被嚇得一哆嗦,搖著頭繼續。我看著她瘦弱的背影,爺爺走后兩年多,老家就只剩下她一人,嘴上總說著過的挺好,可誰不知道她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再次真正的團圓。我心里似被什么揪住似的,不禁鼻子一酸,搬張凳子坐到她邊上,問她元寶的折法。奶奶跟我示范了一遍,我便拈起一張紙學著她的樣子。原先我折的元寶又皺又軟,到后來,也變的挺立,默默的放進小盤子里,奶奶笑著說,“懂事了啊,今年一定是個吉祥年。”
“嘣…”天空中驀地綻開一朵嬌艷欲滴的牡丹,花瓣如雨,觸手可及,夜空宛如火樹爛漫的百花園,明亮的火光照亮了每個人的笑臉,院子里的每個角落,都五彩斑闌,那一瞬間,彷若仙境。
灶膛跳動的柴火,是年味,鄉里鄉親的嘮叨,是年味,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是年味,鮮香的熱湯酸酸甜甜的,也是年味
時光似水,歲月過往卻阻不斷回家的步伐;臘月黃昏,夜幕冰涼,團年飯的熱氣卻蒸騰不休。因此,縱是這個冬天寒風凜冽,鵝毛大雪,所有人仍然奔走在同一條路上,那就是回家的路。
“寧念家鄉一杯土,不戀他鄉萬兩金”。親情的味道,團圓的味道,回家的味道,即是年味。
【感受年味作文】相關文章:
感受年味的作文02-02
感受“年味”作文05-13
感受年味作文04-07
感受年味作文02-07
感受年味作文開頭01-26
感受年味的優秀作文08-25
感受年味作文4篇05-10
感受年味作文9篇05-14
感受年味作文5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