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回憶作文
年味,作為中華民族一道永恒的風景,傳承著中華民族古往今來太多的民俗文化。下面是關于年味的回憶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年味的回憶作文1
201x年2月某日晚,透過窗看著外面飄灑的紛紛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樹上,車上……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婚紗。看著這如此詩意的美景我不禁回憶起那逝去但又難忘的年味。
零食與煙花
童年時過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與美麗燦爛的煙花。那時小小的我常常看著墻上的日歷一天一天翻著,盼著過年的日子早早到來。終于過年了,我與附近的小盆友們都在家前的廣場集合,身上能裝東西的口袋里都裝滿糖果、瓜子、花生。每個人的臉都跟大花貓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們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沖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撲”地一聲,煙花向一只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經成了兒童的世界。
祝福與餃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學,過年的年味則成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與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過年了,早早來到爺爺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話:“祝您,春節快樂!”祝福頓時溫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與爸爸喚進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著三鮮陷餃子,欣賞著豐富多彩的春節晚會節目。爺爺,老叔還有爸爸舉杯暢飲,奶奶笑瞇瞇的雙眼變成了兩條縫,一家人都是滿面春風,其樂融融。
思念
歲月無情,光陰飛逝,爺爺奶奶也禁不住時間的考驗,隨那年寒冬大雪也與我們陰陽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讓我知道過年的年味是對親人牽腸掛肚的思念。想著與爺爺吃年夜飯飯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淚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剛貼完春聯,就與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我坐在飯桌旁,看著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終于開飯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費力氣就把一碗飯消滅了,輪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對爺爺說“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接著我又祝奶奶壽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小乖孫子長大了,會用對聯了。”奶奶臉上笑得樂開了花,說:“祝我們的小孫子學習進步,天天向上。”爺爺奶奶雖然走了,但他們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們在那邊也是開開心心。
在飄飄落落雪中,年雖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舊是揮之不去,仍給了我無盡的回味。
年味的回憶作文2
隨著鞭炮聲此起彼伏的響起,新年已悄然無息地到來了,同時也意味著會有一大筆的錢流入我的“小金庫里面”,這可是我最盼望的時刻。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可是全部人的注意力卻都在自己的手機上。一會兒進這個群搶兩毛錢;一會兒進那個群搶一塊錢,現如今已不像以前那樣一家人坐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將,自從微信出現了紅包功能后,大家不像以前那樣坐在一起其樂融融了,也沒有斗地主贏時的喜悅,取而代之的是拿到最佳手氣的開心,但自從有了這個功能你與長輩之間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手指輕輕一按,“噔!”紅包便到賬了,雖說錢不像以前那樣多了,但我畢竟有錢啦。也有的長輩當面給你,當然按照規矩還得磕三個頭。
最最讓我期盼的是過年與弟弟一起放炮。可是今年的現象卻萬群出乎意料。一到弟弟家,我便高興地喊道:“走!放炮去!”可弟弟沒應聲,只顧低著頭一直盯著手機看,我便問道:“你到底去不去?”“等我玩完這局。”聽到這我便好奇地湊了過去,一看便說道:“哦,這個我也玩。”聽到這里弟弟立馬抬起頭來,用兩只發光的眼睛看著我,就好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牛頓發現地心引力;一個人買彩票中了500萬人民幣時的心情一樣。接著有一連串像發射子彈的速度一樣問著我:“你用什么手機玩?用QQ還是微信?你在哪個區?你幾級?”等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我都回答不上來了,我慢慢地向他一一說叨。“你居然也用微信玩!那咋倆聯機吧?”“不放炮了?”“明天再放。”于是我也忍不住坐下來與他一起玩了。最后直到我在他家住了三天后回家時,才發現我拿去的兩盒炮,原封不動的帶了回來。
想到這里我又不禁的回想了以前長輩當面發紅包,我一個人跑到沒人的地方一數,從里抽出一兩張,再把其他的交給媽媽時的那種“做賊心虛”的.心情;還有過年與弟弟一起在大街小巷里放炮時的愉快的心情,可現如今都沒有了。我在想,是我們自己改變了年的氣氛,還是一系列電子產品改變了我們?這我都不想知道,我只想回到以前的那種有年味兒的大年。
年味的回憶作文3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任然保留著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發展卻讓這中間的有些東西變了味道。
紅包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并常用于過年的一句話。紅包起源于明清時候,是傳統意義上的壓歲錢,也是農歷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起初,包的只是100塊(約現在的1分,只能買顆糖果之類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幾分、幾毛;后來,包的錢財越來越多,用處也開始不單純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讀大學的朋友說道:香港的紅包包的大多數是10元、20元的港幣,有的甚至是一條紙上祝福。
一位在內地讀小學的孩子說道:我這些年收的紅包儲起來多達20萬元人民幣。
甚至,一些下層官員遞給上司的紅包,大吉大利、紅包薄厚,詭異的笑臉相逢卻笑里藏刀,互相一個握手點頭,你我心照不宣!
年貨
趁著特殊節假,商場抓緊時機、提早預備。一堆堆貨品前后擺放的價格牌令多數人不禁贊嘆:現在的一百塊能買到些什么呢?物漲、貨漲,唯獨工資不漲!可是,這真的是物超所值嗎?不!這都是人心惹的禍——大多數人選年貨的標準是:拿出手的時候要顯得闊氣。各商家看準了這一商業契機紛紛給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誘人的包裝。由此,價格就仗著突飛猛升,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那些所謂耀眼霸氣的包裝只能換來一句左耳進右耳出、從不進腦、從不深刻的“呀!這包裝真漂亮”,過后還不是當成廢物賣掉,有誰會留著呢?那您又多浪費了多少錢呢?
過年時節,走親探訪肯定少不了滿手年貨。有些人過年一家團聚普普通通便是福,從來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貨過百千,從來不吝嗇。親眼可見,要么是推推讓讓好不容易收下了,要么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結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擺著堆灰塵——你若喜歡、你拿去,你若不喜歡就垃圾桶拿去。
年飯
自從東方的中國巨龍騰飛之后,經濟迅速發展,一年辛勤勞動下來大家都掙得盆滿捧滿。
年飯大家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預訂完畢的馳名酒樓敞開大門等待貴客某天大駕光臨。要是遲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一律的回復,通俗來講就是:現在想訂?對不起,明年請早!
但在中國這地大人多的.陸地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為名,一家只能吃條魚、配些飯、帶些談笑,于是嘗了富人們一頓中的小東西。一些人,以“辛勤”為名,一心只想訂間房、配上奢侈、帶上銀行卡、留下名貴剩菜,于是吃了窮人們一年里的所有飯菜。
誰還記得?那些年,錢財不多、單純祝福的紅包;誰還記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換的年貨;誰還記得?那些年,一家團聚、幸福滿滿的年飯;
今時今日,誰還會因為長輩給的一毛幾分的紅包連夜晚作夢都還滿臉笑容?今時今日,誰還會肆意地滿街大跑只為在這新春佳節圖個開心,玩個夠本?今時今日,誰還會大過年的在門口坐著,一邊看著小孩子們玩耍一邊跟左右鄰居毫不吝嗇地談笑?
那時那日的過年味道真的尋不回了嗎?
【年味的回憶作文】相關文章:
年味濃郁回憶作文08-22
孩提年味回憶作文08-20
回憶那些的年味的作文10-01
回憶年味作文400字09-17
以回憶那些的年味為題目作文08-22
回憶那些的年味高中優秀作文08-09
回憶中家鄉的年味學生作文09-10
回憶那些的年味作文900字08-08
高中生回憶那些年味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