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

時間:2022-01-27 16:36:27 諺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匯總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匯總,歡迎大家參考!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匯總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匯總】

  寒露晴天,來年春雨多(冀)

  晴天寒露冬雪少,春雨多(冀)

  寒露無雨,百日無霜(湘)

  寒露起黑云,嶺雨時間長(湘、桂)

  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無雨冬雨多(桂)

  寒露多雨,芒種少雨(閩)

  寒露多雨水,春季無大水(閩)

  寒露有雨雨淋淋(湘)

  寒露有雨漚霜降(粵)

  寒露節氣是否下雨,對未來天氣有指示作用,反映在氣象諺語中:

  寒露落雨爛谷子(貴)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湘)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粵、桂)

  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漣漣(湘)

  寒露多雨水,春季無大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閩)

  寒露陰雨秋霜晚(冀)

  寒露雨風,清明晴風(冀)

  寒露霜降節,緊風就是雪(贛)

  寒露有霜,晚稻受傷(蘇、湘)

  霧天寒露雪前趕(冀)

  寒露鬧天,鬧到立冬(冀)

  寒露前后有雷,來年多雨(皖、湘等)

  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粵)

  寒露節氣經常會出現秋旱。有關的氣象諺語有

  受早一大片,受澇一條線(貴)

  天旱防雨澇,雨澇防天旱(陜)

  久旱東風更不雨,久雨東風更不晴(桂)

  天旱東風是火鳳,雨澇東風雨太公(寧)

  旱東風不雨,雨東風不晴(京)

  旱刮東風不下雨,澇刮東風不晴天(冀、黑、陜)

  久旱東風不易雨,久雨西風不晴天(遼)

  旱刮東風不雨,澇刮西風不開天(皖)

  久旱東風不雨,久澇南風自晴(滬)

  旱了南風不下雨,澇了北風不晴天(魯)

  【寒露養生】

  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于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我在多年的臨床診療中發現,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于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后,氣溫逐漸降低,不宜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后,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干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后,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鹽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發現皮膚越來越干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4、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使用艾灸對準神闕穴(肚臍),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

  5、養陰防燥

  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6、適當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后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7、不要憋尿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完)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諺語】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氣諺語之寒露10-15

寒露養生諺語匯總10-01

關于寒露養生諺語大全10-17

關于寒露養生諺語集錦10-08

二十四節氣寒露諺語06-25

二十四節氣寒露節氣諺語10-01

二十四節氣大暑養生諺語01-05

寒露諺語10-08

寒露的諺語01-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日本乱理伦片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