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該何去何從議論文
香港大黃鴨例行檢查屬正常放氣,而大陸游客卻被質疑亂扔煙頭,躺著也中槍。當生長在“禮儀之邦”的我們將“文明”、“素質”諸詞拋之腦后之時,各種與城市發展甚不協調的現象便開始像一個個躁動不安的音符撥動著人們的心弦。面對這些,我們更多需要的是反思。
鏡頭一:“風景宜人”撞上“到此一游”
自然景區,本是人們觀賞風景、陶冶情操之地。然而,越來越多的風景區卻在遭受傷害,變得傷痕累累。從被刻字弄得遍體鱗傷的長城,到赫然出現在故宮大水缸上的涂劃…社會文明究竟被遺落在何處?埃及盧克索神廟古老的浮雕上刻著的“丁XX到此一游”的字樣,也一刀一刀刻在國人的心上。神廟與漢字,兩大世界文明卻如此“相遇”,國人莫不為之感到羞愧。有人說,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我說,提升文明素養需要在心間刻下文明的美好模樣,更需在腦中銘記種種不文明現象,以此自戒自省,才能使社會文明之花大放異彩。
鏡頭二:“過馬路”撞上“中國式”
在來回穿梭的車輛之間,一個個行人“敏捷”的闖過紅燈、翻越欄桿,最終到達目的地的身影不時映入眼簾。全程動作一氣呵成,沒有半點遲疑?粗矍暗囊荒荒,冷汗浸濕了我的衣衫。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其驚險程度堪比“美國大片”。前段時間引起公民廣泛評論的“中國式過馬路”與此如出一轍。這些現象的背后,是國人文明觀念的缺失。今年5月6日,北京對“中國式過馬路”正式開罰,一時之間成為社會上熱議話題。10元罰款能否止住國人無視交通規則的步伐?對此我認為,改善此類現象、提高公民文明守紀意識是一個長期過程,其中必定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但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自身的文明素質。莫讓“過馬路”頂上“中國式”的頭銜!
鏡頭三:“傳統美德”撞上“暴力事件”
中華民族素有“君子動口不動手”之傳統美德。但最近,“不讓座”引發的暴力事件卻頻頻上演:先是在杭州,一男子連扇了不給自己妻子和孩子讓座的年輕人5個耳光;接著在湖北,老人與不讓座的年輕人發生爭吵;之后,長春和濟南的公交車上,又發生圍繞讓座的掌摑事件…讓座固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外現,但若以此為籌碼對不讓座者不分請狀況便暴力相加,名為“維護道德文明底線”,實為對文明的玷污!暴力,不可能推動社會進步;戾氣,也無法為文明加碼。真正的美德,永遠都是發自內心的付出。
這些社會上出現的各類不文明現象不禁令人感到焦慮:文明究竟該何去何從?車有雙輪,才能遠行;鳥有兩翼,才能高飛。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需要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深刻反思不文明現象,以此為契機提高公民文明素質,才能讓文明之花在中華大地灼灼其華,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腳步更加平穩。
【文明該何去何從議論文】相關文章:
我們的青春該何去何從作文07-04
文明的議論文12-18
議論文:該生氣時就生氣08-10
該救哪個孩子的議論文12-03
我該如何PK議論文09-10
何去何從_高中作文05-30
該如何救贖我們瀕危的文明08-01
關于文明的議論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