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1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岸Y”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
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啟迪后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鬃诱f:“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明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吧邢,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后人超過。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然而,就是像他這樣的偉人,還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斷地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說:“您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后的人物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并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于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不知領域的接觸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20世紀中國作家和文化先驅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過這樣一件軼事:一次倫敦舉行中國名畫展,組委會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監督選取博物院的名畫,蔡先生與林語堂都參與其事。法國漢學家伯系和自認是中國通,在巡行觀覽時滔滔不絕,不能自已。林語堂注意觀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贊同或反對意見,只是客氣地低聲說:“是的,是的。”一臉平淡冷靜的樣子。后來伯希和若有所悟,閉口不言,面有懼色。林語堂后來在談到蔡元培先生時還就伯希和一事感嘆說:“這是中國人的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的一幅絕妙圖畫。”
謙虛,不僅應成為一種學習態度,更應該成為一種做人原則,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也。在《易經》六十四卦里,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謙”卦六爻皆吉,這是為什么呢?《易傳?謙?彖》對此有一個精妙的闡釋:“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卑选氨岸豢捎狻弊g成一句白話,那就是:謙虛,是不可戰勝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塑造一種“虛懷若谷”的品質,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用我們有限的生命時間去探求更多的知識空間吧!
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2
謙虛,指不自滿,肯接受批評,并虛心向人請教。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谷,謙虛謹慎;而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謙虛是一種品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傳說思想家孔子在去齊國的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子正在激烈爭論太陽的遠近。一個說早上太陽溫暖,中午太陽燙人,所以太陽早上遠,中午近;另一個說,早上的太陽大得像蓬蓋,中午小得像菜盤,所以太陽早上近,中午遠。他們請孔子評理,孔子想不出誰對誰錯,只好老實承認自己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是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20世紀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疾欤c電影演員們會面,在親切交談中,有同志熱情向他建議:“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回答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后進,運用的啟發式談話記,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謙虛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我們每個人都要養成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讓我們懷著謙虛之心地探索更廣的知識空間吧!
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3
謙虛是一種美德,“枝橫云夢,葉拍蒼天,及凌云處尚虛心。”我國古代詩人曾以竹子來歌頌謙遜的品格。謙虛也是一種求實的態度。它能使人比較清醒地認識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比較清醒地認識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孩子也必須明白,驕傲是謙虛的對立面,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陰影。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撲下身子實干的時候取得的,當他什么時候驕傲了,自滿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會停止前迸的腳步。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但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障礙,而且還會造成伙伴關系的緊張。對于一個人來說,具備了謙虛的美德,就等于是有了好名聲,有了好人緣,有了更多知心朋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歡。
一個人學會了謙虛,具備了此種美德,在事業等各方面都會不斷進步,遇到困難虛心請假也能得到更多人幫助。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怎樣聰明博學,他的知識與人類整體的知識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大凡才識越高的人,越是明白這個道理,因而越是虛心好學,嚴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業。謙虛的人言談舉止謙恭有禮,面對陌生人也能不專斷、不傲慢、不自以為是,并容易得到忠告、幫助和真誠的合作。想當然,一個處處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業之船等于懸掛了順風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相反,驕傲的人最喜歡自吹自擂,往往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類人喜歡依附于他或諂媚于他,見面就對他說盡好話,拍他馬屁的人,而不喜歡對他提出忠告和批評的人。對于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忌恨,并處處排擠他人,打壓打人,這樣的人怎么會有真心的朋友,又怎么能得到幫助呢?驕傲的人總是會低估對手的能力而麻痹輕敵,“驕兵必敗”的成語故事人們耳熟能詳,這個悲劇也在不斷重演。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謙虛的美德,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啟迪后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后人超過。
老子說:“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卑俅ㄖ詤R集江海,因為它善處下游位置,所以能成為百川。這正是老子對謙虛作用的寫照。這個社會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懂得謙虛待人的。因為他們才真正理解世事的艱難,行為處事的重要。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重要的,它還有助于你成功的待人方式。謙虛是在一個人取得成就,獲成功的時候,他還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進一步自我完善;是能夠正視自我的一種表現。謙虛是美德,古人曰:“謙受益,滿照損!
一個人只有真正的具有謙虛的這種品德,才能虛心求教與人,取得更大的進步!
【高一關于謙虛的議論文【三篇】】相關文章:
關于奮斗的議論文高一02-28
謙虛的諺語01-17
關于謙虛的名言警句【匯總】12-15
關于謙虛的名言警句【大全】02-09
高一的優秀議論文01-08
謙虛的名言15篇01-21
高一的優秀議論文5篇01-08
信心是自己的-議論文-高一01-08
直面嚴酷的現實-議論文-高一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