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可見無論是一沙一木,還是一葉一花,總在細枝末節處隱現端倪。
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改變了整個山洞的環境,迫使那些斑斕的大蝴蝶只能另尋棲所。
一葉零落,便知秋天將至。的確,注重細節需要有如“塵”的心思。這是一門洞察世事的學問,并非機械地觀察記錄,也不是四處探聽偷窺,而是以一種至情至性的眼光來看待萬物。這幾位朋友,在進洞前只有對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無對生命的尊重,因而他們貿然點燃蠟燭。如“塵”的心思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心靈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對低等生物的征服。“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是蘇軾對于生命的大度。這位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真男兒,心中也有這種如“塵”的時刻。不過,此情并不令人費解,倘若沒有這等如“塵”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綿綿無絕的佳句?
心思如“塵”,不僅需要“憐蛾不點燈”的大度與包容,還需要我們有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
當我們有了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時,才真正明白細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力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看得更多,看得更遠。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獨具慧眼,從一花一葉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遠得多的東西。懂得細節的人,往往能占盡先機。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先知性。同為凡人,為何他們會有這種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們觸碰到時代的脈博和神經,從細節出發,觀凡人之不能觀,悟常人之不能悟。
細節,總是腐朽事物的.報喪者、新鮮事物的召喚人。當宗法制度在第一個諸侯國被破壞時,當文字獄興起、抓起第一個書生時,當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第一個民眾時,當中國國門第一次被外國列強打開縫隙時,這些細小的跡象都預示著某種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國人會毫不猶豫地見微知著,迎接變化,抓住機遇,從而成為一個時代的先驅者。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也不夸張。但凡心中懷有大愛又能關注細節的人,必能為時代所成就進而成就一個時代。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2
種子向往光與熱,所以愿意奮力掙扎,沖破黑暗的桎酷;新芽愛戀雨與露,所以愿意經受風塵侵擾,舒展葉片;綠葉眷戀于樹木,所以愿意陪伴其度過一載春夏秋冬,一輪雨晴雪霧,當它們被問為何如此,不過說一句,“我向往,我愛,所以我愿意。”
西邊山腳的鳥兒向往東邊天際的彩云,所以不顧饑寒風雨,毅然而上。縱使受傷,縱使落淚,在蒼穹之下也無怨無悔。
他便是那樣的鳥兒,費盡一生飛往高處。談遷自幼家境貧寒,但其人窮志不窮。及近而立之年,他展開了國史的修訂工作。探民間,訪古跡,查典籍。前進之路風雨兼程。二十七輪四季鐫刻了白紙黑字,也染白了鬢角的霜花。他以為他已經看到了璀璨的彩云,卻又有狂風驟雨將其拉下——巨著被偷走了。多年心血付諸東流水,命運的折磨讓其快要倒下,但他還向往著那一天啊。于是又是八年,從頭再來,終成《國榷》。
因為向往,所以愿意忍受劫難,惟心中之志引導人生之路。而這之中的苦難,便也甘之如飴。
兒子深愛著父親,縱是無言也能靜靜陪伴,不須言語與呼號,物質與欣喜,便也有幸福。
雅士林逋時常執一雙木槳,乘一葉扁舟游于西湖之上。隔絕了金錢與物欲,喧鬧與繁華,惟有注月光為酒,化綠水為詩句,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世人當然不解,遠離舒適的日子,來這里過清貧的日子圖什么?而他卻說:“吾志之所適也,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他愛這空山新雨,愛這碧波淺蕩,便愿意拋棄世俗與浮塵,放浪形骸于天地間。
因為熱愛,所以愿意趨于寧靜,即使沒有戲臺上的一顰一笑,沒有炊煙之下的歡聲笑語,自然也能給其慰藉。
反觀如今社會,所愿真源于所向、所愛嗎?利欲熏心、銅臭擾人,人們多已忘了為何在這世上;競爭激烈,身不由己,還有誰能不顧他人言語憑內心做出選擇?向往便攀登吧,無畏險阻;愛便追求吧,不需證明。
那么,“向心之所向,愛心之所愛,所以呢?”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3
三個人走進商店,各自買了果汁,咖啡以及礦泉水,原因是他們各自喜歡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覺。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假若三位顧客年歲相異,恰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該是少年喜歡那甘甜,中年人品嘗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將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們在世上走著,都要經歷少年、中年及老年三個階段,從少年到中年的蛻變,從中年至老年的風化,不啻是身體的成長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長,心境的漸變。
少年時,熱愛那甜甜的滋味。少年總愛用美好的幻夢來裴點世界。這時候的我們,還單純、還稚嫩,在激情中燃燒自己。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可以自得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徜徉在對未來的希望之中,年輕氣盛,盡管“糞土當年萬戶侯”!少年是一個熱愛美好的境界,是以,許多在少年時已嶄露頭角。“數學王子”高斯年輕時已譽滿世界;年輕的丁俊暉向世界冠軍叫板;仍帶著稚嫩的郎朗正優雅地為人們送來悅耳琴音……少年時,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進軍。中年時,已識了嘗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歡又苦又甜的感覺。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們在苦味中挖掘甘醇。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時,事業與人生大都處于鼎盛之時,許多人生的無奈亦已盡收心底,氤氳出了更為成熟穩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種繼往開來的承接時期。攜幼負老,中年又是個責任的時期。惟咖啡,苦甜參半,才彰顯中年之況味與魅力。
到了老年,大約人生之百味已遍嘗。互相幫助之甘甜,夢想之芬芳,責任給人的愁與樂,落井下石之苦極,過河拆橋之辛辣……最后糅雜成了什么?卻是一瓶礦泉水。正如白色,其實是由七色匯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飽經風霜之后,心底經過大風大浪歸于平靜。世界的風浪,擊不起心底一絲漣漪。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雙真正寵辱不驚的眼看世界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也只有這般閑適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卻濃郁的感覺。
人生必然是這樣,漸行漸遠。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還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從單純到復雜,又歸于平靜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我們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種滋味,感受每一種境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提純生活之意義。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 高考滿分縱向議論文三篇】相關文章:
縱向展開議論的高考滿分作文03-19
縱向議論文5篇01-24
800字縱向結構議論文01-10
高考滿分議論文素材04-15
高考滿分議論文精選-議論文范文02-25
高考勵志滿分作文_議論文12-09
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大全11-29
高考滿分議論文(精選16篇)03-14
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學會舍棄11-11
高考滿分議論文范文分據點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