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1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這準則的最低標準便是底線。仰望星空會看到來自星空的美麗;堅守底線,會感受到人生的完美。
底線不能被無限降低。它就像延綿萬里的長城,警示著匈奴這是秦王朝的土地;它也像沿河而筑的堤壩,如果沒有必須的高度,遇上暴雨天,洪水便會如猛獸一樣越過,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不難想像,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底線,無所不為,他會比決堤的洪水更可怕。有了底線,也就有了做事的準則。法律在大多時候便起到這個準則的作用,它規范約束著人們不做決堤的洪水。而另一些時候,警示著人們的是道德底線,作為生活在社會上的一份子,凡事必要為社會多做一份思考。
底線由意志決定,意志能夠被升華成信仰,也能夠被揉搓成懦弱。當炮火肆意地驅散這片土地的寧靜,恐怖籠罩著原先蔚藍的天空。有的人用信仰構筑的底線被觸及,他們選取反抗戰斗,而有的人甘心做亡國奴,他們即使保得一時平安,卻被歷史所唾棄。
想以前伴隨著著血與火的底線尚有人去堅守,如今人們誠信善良的底線卻難以堅守。古來有“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完美愿望,但如今誰能擁有那一份坦誠與自覺在金錢與利益的`驅使下,有的人不再堅守心中的底線。毒奶粉、鉻大米、地溝油悄悄占據了市場,以別人的健康為代價賺取的黑心錢讓他們得到了一時的滿足,卻永遠無法換回誠信的底線。我們只想告訴他們:金錢不是一切,更不能用一切手段去換取金錢。不知病房里親人的哭聲和法律的嚴懲有沒有讓他們撥開層層迷霧,尋找到心靈深處那一方凈土。
即使此刻的中國不在需要國人為其奔赴疆場、馬革裹尸,就算不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全部力量,也要恪守做人的底線,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做到無論于人于己都要問心無愧。
2昨夜星光閃爍的璀璨猶在腦海,今日星空亦會更加精彩。讓我們點亮心中那盞明燈,堅守做人的底線,讓這美麗的圖景點亮人生,點亮未來。帶著完美的愿望,振翅高飛,擁抱明天的云朵。
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2
曾看過一所重點中學的德育問題的問卷調查:
如果你赴校考試,看見拖把、掃帚凌亂地倒在學校門口,是扶起還是視而不見?考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復原樣?考生吃完點心后,包裝紙亂扔還是放進垃圾箱?……
從統計結果來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掃帚扶起來,30%的考生離開教室后不能把椅子放會原處,20%的考生亂扔了包裝紙……
以上數據實在令人擔憂。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禮貌素質的體現。我無法想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質,怎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規范,又怎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細想想,這些都無疑是一個習慣問題。古羅馬西塞羅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
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這本就應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什么現代中學生連這些起碼的道德習慣都不能做到,這實在是值得眾人深思的。
事實上,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勤儉節約本是一個民族的道德底線的體現,然后當今社會竟淪落到談及習慣問題,實在是有失社會的形象。
一日,沈陽的楊女士在超市購物,不慎錢包被小偷盜走。翌日,楊女士在自家的郵箱中發現了自己的錢包,其中除了幾百元錢不見了,身份證、工資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紅之類的小東西一樣不少,還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說:“來沈數日,衣食無著,又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與盜賊為伍……,您的身份證、工資卡和票據對您很重要,對我卻無用,現完璧歸趙,并致歉意。”楊女士由此免去了重辦身份證、工資卡的奔波之苦,對這個小偷也頗為感激。
偷盜是不道德的,甚至就應是人人喊打的事。但只偷錢不害命又能為失主著想主動歸還失物使受害者免受最大損失的.小偷似乎又是道德的。當今社會是復雜的,多樣化的。如果此刻你硬要把人分為好人或壞人,硬要說某件事是道德的或4不道德,這似乎有些落伍了。人不可能都有舍己為人的完美或一下子墜落成一無是處的社會的殘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社會上的丑惡現象消滅干凈這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就出現了上面這種現象,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現象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規律的。
但是,我們不能屈從于這些現象,更不能長嘆甚至承認這種現象已經成為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是命運的主宰,相信努力會得到回報,道德車輪將碾過無數個丑陋的個體而滾滾向前!
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3
曾幾何時,在眾說繽紛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眾人得只語片言中迷茫,卻一雙飛離困惑得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取堅定抑或聽取得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得陽光。生命的底線正在自身不妥協的靈魂中向各自的方向無限地延伸,沒有盡頭。令人肅然。是否能在這一切都茫然失措之時,超越生命的底線奔向心中的圣地,我能嗎?
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嗎?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嗎?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嗎?是的,是他,享譽文壇五百年的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沖破心中的底線,更不愿與官場中的貪官同流合污。陶淵明心中的底線處在是否置身與黑暗的官場和享受山水田園之樂之間,隱士選取了后者,他不會超越心中的底線,他超然灑脫,置身與底線之內的高潔,清明的世界,他拒絕底線之外黑暗,污濁的官場,寫出了心中的圣地DD桃花源。
生命的`底線在無限地延伸,我感到茫然,在眾說繽紛之中失去了方向感。一次次的挫折早已使我遍體鱗傷,疲憊不堪,生命的最后一道底線將要崩潰,每次失敗后燃燒的期望之火總被無情的大雨澆滅,心靈深處的那一道底線早已河水泛濫,隨時都會決堤,但我依然堅守著最后一絲期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宦達之際,他并沒有沖破心中最后的底線,他并沒有就此消沉,“長安市上酒家眠”,他保留著心中的最后底線,選取了與山林為伴,超然外物。于此,我更不能讓心中最后的底線崩潰,生命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要堅守生命的底線到最后一刻。
生活本身并不平靜,有失意的雨,惱人的風,憂傷的霞,在生命底線的面前5高潔,廉明,還是像李白般笑看人生百般挫折,選取生命底線之內的堅韌。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放射光芒的星星,沒有理由自卑,生命底線的另外一端是快樂,是憂傷,是成功,是失敗,就看你是否堅守心中的信念,我們決不能超越心中的底線,讓我們處于心中底線之內譜寫輝煌的生命篇章。
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4
和“山羊過獨木橋”一樣,所有的體育活動或者社會活動都是有各自的游戲規則的。規則是任何游戲和活動得以正常和順利開展下去的重要依據和基本保證。
作為校園運動會,學校舉辦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這一組比賽者貌似合作的方式其實是投機規則的紕漏之處,通過這樣的`取巧輕松地達到各自的目的,但這種合作的代價就是,遵守規則的其他參賽者有一半被激烈地淘汰,不遵守規則者卻不費吹灰之力而共同通過。這樣就使得比賽失去了競爭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典型的劣幣驅走良幣的做法。
如果這樣的行動還能被認可甚至被稱贊的話,我們的所有運動會就都不用比賽了,大家一團和氣的各自表演一番,人人都是贏家,所有參賽者都是第一名,我們再也不需要強悍的體質,不需要激烈的拼搏精神。就如網上的笑話說華山論劍:“點到”為止。于是組織者一點名,大家一喊“到”,比賽就結束了……這樣一來,我們的比賽還有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規則不僅僅是判定一場活動最終結果的最重要標準,它的存在還有另一重價值,那便是,為了公平起見,也為以后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要防止破壞規則情況出現。
和體育競技規則一樣,我們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說,規則無所謂公平,而只是一種秩序。就像交通規則一樣,世界上有“靠左行駛”和“靠右行駛”兩種規則,那種規則更合適其實只要習慣了兩者就都一樣。大家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在馬路上,大家都各自按照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行進,那豈不要交通事故頻發?
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有序,以便有更高的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規則雖然不一定就是公平,但規則制定出來之后,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參與這樣的游戲或者活動,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破壞規則,否則這樣的游戲或者活動就沒有辦法繼續玩下去。面對規則,我們必須堅守,而不能隨意破壞,否則這個世界將亂成一鍋粥。
3而且我們說,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公平的規則。當發現規則不公平時我們可以提意見,可以提建議,甚至動用各種力量,通過各種方法來修改規則,但規則沒有被修改之前,我們還是必須要遵守規則,這也是一個社會得以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
守住規則其實就是守住我們基本的社會底線!
關于底線高中議論文5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反面理解,可以這樣子說:“哪個皇帝老子要是越過了農民們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線,他就會得到農民式的報復——農民起義。”
中國農民生存需求的底線,說白點,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田耕,無戰禍。或許正是這樣的底線,塑造了中國農民的基本形象:樸實但不失冒進。
中國農民心中構筑起如此簡單的一道底線,與腳下的土地是分不開的。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生存在這片沃土之上,腳下是厚實的大地,踩上去,心里面才踏實。有了土地,春耕秋收,養蠶繅絲,生活過得充實。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現狀的`傾向,于是就在心里構筑起了一道這樣的底線。他們也不想住上那瓊樓玉宇,總覺在那腳下虛空,心里不踏實。總之,打個比方,中國農民和農村里的牛差不多,樸實!不要仙露瓊漿,只求填飽肚子,不求亭臺樓閣,只要環堵遮風。
但是,雖然牛腳下踏著厚實的大地,可它頭上還有一對角。當它們的生存底線被越過時,也會奮起反抗。中國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農民的斗爭史。歷史上的每一次農民,歸根結底,就是農民的生存底線被徹底地擊破了。從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發大澤鄉起義;到崇禎無道,佞臣當權,被闖王直搗黃龍;到清廷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最終太平天國與其分庭抗禮達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為農民們吃不飽,穿不暖,無田耕,還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農民的底線一旦被擊破,就猶如大江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洪流遇灘,飛流直下,不掙個魚死網破不罷休。反正自個兒活著也沒啥好日子,怎么就認命那些皇帝老爺兒天生好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冒進!其實,人好比彈簧,彈簧的最大壓縮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線,只有在這個范圍內,彈簧才是完好的。人們方能安身立命,維護自尊。適當的壓一下,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超過了這一限度,則會帶來巨大的反沖。這么簡單的道理,卻是1皇帝老兒和農民們花了幾千年時間,從火里血里得到的啊!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呵,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盯著腳下的土地,幾千年了還是那么熱衷的眼神,那畢竟是他們的底線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對就好了。而如今,這天是風調雨順的,農民們,
【底線高中議論文】相關文章:
堅守底線的高中議論文08-22
高中生底線議論文01-27
底線議論文09-01
關于底線的議論文01-28
底線議論文作文07-23
良心的底線議論文10-15
堅守底線議論文11-05
關于底線的議論文11-15
底線高中作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