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千瀑溝游記作文
千瀑溝游記
林州市近郊,有一太行山支脈。入山大約五里,內有幽谷,當地人稱千瀑溝。
當日和眾驢友45人一起入內,秋雨連綿如絲撲面而來。公路兩旁青山相對而開,山腰和山頭漂浮著或薄或厚的云霧,隨風改變著萬千的姿態,給青山披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沿著公路蜿蜒而上。兩旁的山坡上有玉米等農作物,山坡以上到山頭則是翠綠和秋黃相兼,各色草木藤竹在秋雨的清潤之下,鮮美異常。秋雨灑在山上的輕聲反而襯托出山區特有的寧靜,給了我們這一群終日在喧囂城里的游客添加了幾許意外之喜。
路過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山村。看到有房子青石為墻,房頂鋪以大塊的青石板。房子雖然不高,但是厚重古樸,一種歷史感油然而生。山村里中間流淌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溪底被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鋪滿。波瀾徐動給清流增添了無數神韻。
走過山村沿著溪流進入山內,道路全無。但是山勢漸險,風光也更加旖旎多姿。山峰多是直直的插入天空,在垂直的山腰上,各個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層次分明的依次排列。億萬年來流水把有的山腰沖刷出形態各異形態,宛如雕像般惟妙微翹在絕壁歡迎著千百年來無數的游客。山峰雖然并不高大,但是看著險峻異常。山頂盡是蔥郁的林木,那谷底清冽的溪流,絕壁上卓然不群僅有的幾株野花悠然盛開。一下子讓人想起了《陋室銘》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形容此山再好不過。
雨比先前大了一點,斜著落下打在大家都身上,雖然穿著裝備,但是也避免不了微涼的雨珠溜入人們的衣服里。縱然是濕冷的衣服也抵擋不住大家登山的熱情。
不停的秋雨使山路濕滑。眾人便在溪邊的大石頭上依次向前小心行走,領隊在給大家叮囑著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原則。不時有人停下腳步貪婪的`看著四周的美景,或盡情收入眼簾,或者選擇著合適的角度把山景攝入相機永久保存回味。
溪流隨著山勢依次而上,在有落差的地方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瀑布。千瀑溝的名稱也就因此而得。流水在山石上濺起了一朵朵或者一片片的白色的浪花,依著落差或是叮咚優雅的泉鳴或是龍然作響瀑布聲。山谷散布著一片片清潭,或深或淺都清澈見底,猶如仙境般迷人。
走到溪流的盡頭,是一個比較大的落差。因為下雨巖石濕滑,不能冒險攀登,便決定在此處休息。借著接著休息的時刻我貪婪的欣賞著四周的絕妙美景。險峰絕壁上樹木蔥榮,溪流變作飛瀑直下浪花萬朵,山谷蜿蜒百轉千回,風情各有不同。在這一個不是很深的山谷里,沒有任何人為的建筑和雕琢的痕跡,反而增加了自然原始的旖旎風光,可謂是在在處處美若仙庭。
眾人也是走的筋疲力盡,便在此處的山腳下被雨的地方吃午餐,休息一下,補充體力。休息了大約一個小時,飯食過后大家把自己吃飯產生的垃圾都放入了塑料袋,準備下山時帶下。驢群里的口號是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美景什么都不帶走。大家都很好的遵循了這一環保的原則。但是在山崖下或是溪流間,或是芳草之上。目所能及的是滿目先前游客留下的各色塑料垃圾遍布其間,在最美的地方不合時宜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煞了絕妙的風景。
上蒼經過億萬年給我們留下了鬼斧神工般奇異的美景。人類卻在幾十年間留給了大自然遍布其間丑陋的垃圾。在我們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一處處不可思議的美景的時候,游客是不是也該盡舉手之勞的功夫回饋給大自然一個完美如初的景色呢。即使不為當下,也要為我們的后代留下一個如詩的環境。
【千瀑溝游記作文】相關文章:
觀冰瀑-游記作文04-06
七瀑澗游記作文09-18
藏龍百瀑游記作文08-20
關于五泄瀑的游記作文04-21
龍潭溝游記的作文07-19
龍潭溝游記的作文08-29
壺口觀瀑小學生游記作文05-13
海螺溝游記的作文03-18
《龐泉溝游記》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