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時間:2021-09-27 15:06:25 元宵節 我要投稿

【精華】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3篇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農歷一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一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一月十五日,此后每年一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一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一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一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一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元宵節,元宵節。在童年的小孩面前來說,是很快樂的。對嗎?可對今天的我來說,已經是過去了。過去很多年的事了。也許在我心中,早已沒有元宵節這個詞了。

  往日的記憶里,元宵節,只不過是在媽媽的陪伴下,去街上看放鞭炮罷了。那是晚上。下午呢,就在自己的又算親戚有算最好朋友的爺爺家里也算我的爺爺吧,家里過這個節。我很想跟自己真正的親人好好的過一次節。本來是想過年的,可是既然已經過了,就不用再做希望了吧。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是長大了,可是,朋友說的很對,你總認為你自己成熟了,可在某些事上,你還是做得很幼稚。的卻如此。總以為成熟了的自己,還是會在好朋友面前永遠幼稚、天真。已經不知道真正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是深沉冷漠,還是活潑機靈。但是至少有點不會變,我的活躍。

  元宵節,以前是和最好朋友在一起,早早提前兩三個小時,就會跑到樓上去,搶位子,然后等著那些舞龍燈的人來。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的元宵節。我已經記不起來了,我似乎是從四年級開始就開始討厭過任何節日。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也許總缺少一種氣氛吧。我最怕孤獨,寂寞。而過節日,就是讓我面對這些。我想和我自己真正的親人一起過每一個節日,這樣,才會有過節的氣氛。我不知道為什么,也許這就是我的性格。過任何節日都得有親人,這樣,也許會讓我感到高興,是從心底的高興。看著自己的表弟表妹追追打打,我還感到特別的高興。如果大人叫我去勸架的話,我才不會聽呢!反正大人自己玩自己的,又不會怎么管我們小孩,管他呢。我就會趁機融入他們一伙,也去打打鬧鬧。然后,自己的兩位哥哥就會在旁邊說:“哎呀!快打快打!航航(我表弟)用鐵頭功闖用鐵頭功闖,快點快點,別輸了呀!”我才不會讓他們兄弟倆得逞呢!于是我丟下盼盼(我表妹)就去對他們兩個又是追又是打,真是讓人興奮不已。然后讓大人在旁邊干著急,那是,我會笑的直不起腰來。因為,我就是要的這種氣氛。

  我百般無賴的看著我朋友硬拖著我去看龍燈,我硬是不想去。她便說:“你必須去。”“為什么?”“誰叫你過年回湖南,跟你的表弟表妹表哥他們玩不管我的。哼!這就是你得給我的補償。”“好吧。反正在這樣說下去,我也不是你的對手。”然后,我就被她成功的托上樓去搶位子了。最后的結果是:等兩個小時龍燈不來。然后等我們要回去的時候,龍燈又來了。有嘩啦嘩啦的跑上去。然后看了一會兒,她說:“有什么好看的!你這個臭家伙,怎么不攔著我!”在回家的路上她這樣罵我。我哭笑不得:“是你自己硬要看的嘛!我不想看你還偏要把我拖上去,然后你先無聊,又餓、又累、又渴。就回來了。”“你!過年的時候…。.”“好好好我錯了,行了吧?”“哼,這還差不多。”然后在路上我問她:“你為什么這么想看龍燈?”“唉!你笨啊。今年不看,你以后想看還看不成了呢!”“為什么?”“你想啊!以后我們上初一了,肯定抓得緊。”“你怎么知道?”“你想啊!六年級都這么緊了,等到初一還不得……”“噢噢噢噢,我明白了。那時的我們,肯定是在桌前埋頭苦戰,迎接新一輪的戰爭。準備考試和那一大堆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嗯,不錯。你腦袋總算開點竅了。”“你說什么?”“啊,哦哦哦。我什么也沒說。”后面,傳來的是我們的歡笑聲。

  是啊,明年的今天,明年的元宵節和新春佳節,會是什么樣啊?

【元宵節的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的作文09-16

元宵節_元宵節作文03-11

快樂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作文03-05

過元宵節的作文_元宵節作文03-10

元宵節記作文_元宵節作文03-10

臨海的元宵節作文-元宵節作文12-22

家鄉的元宵節_元宵節作文06-23

有感元宵節 - 元宵節作文06-28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元宵節02-08

過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09-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中文影院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无需安装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 亚洲欧洲视频一区直播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