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背水一戰的寓言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過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背水一戰的寓言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背水一戰的寓言故事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占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物資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山口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寓意: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背水一戰現在可以用來表達為了做一件事情全力以赴。比如為了考上北大,我們必須有背水一戰的態度。
釋義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行;出;背水陳(陣)。……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背水一戰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多用于軍事行動,用來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運用示例
理由《高山與平原》:“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背水一戰了。”
王蒙《狂歡的季節》:他破釜沉舟,他背水一戰,他不甘心虛度光陰,庸庸碌碌,他熱烈地追求過政治,追求過主義,追求過愛情和友誼,追求過詩;如今,你忽然這樣切近地與蝕骨地追求著祖國大地。
馮苓植《神秘的松布爾》:他仍然打著腹稿,準備和鐵老李背水一戰。
周而復《長江還在奔騰》:他決心背水一戰,等敵人進攻最激烈的時候,派人把運河上木橋拆掉,并且派兵守住渡口,如有退縮的,就地正法。
【背水一戰的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成語背水一戰的故事07-20
動物的寓言故事01-09
龍的寓言故事05-19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05-15
成語的寓言故事06-21
(精選)寓言故事作文09-12
動物寓言故事01-16
【經典】寓言故事作文11-14
寓言故事作文11-04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