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故事的哲理

時間:2021-09-12 11:15:27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言故事的哲理

  【小引】

語言故事的哲理

  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寓言,它們不僅生動有趣,還蘊涵深刻的哲理。寓言可以豐富你的知識,陶冶你的情操,還能使你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寓言一】

  撞木與銅鐘

  甲問乙:“用銅鑄成大鐘,用木頭做成撞木,撞擊銅鐘就會發出鏗鏘的響聲。那么,響聲是鐘發出來的,還是木頭發出來的呢?”

  乙說:“用撞木敲打墻,就發不出響聲;敲打銅鐘,就發出響聲,那么,這聲音就是發自銅了。”

  甲說:“用撞木敲打堆在一起的銅錢,就發不出聲音。那么聲音真的是發自銅嗎?”

  乙說:“堆在一起的銅錢是實心的,而銅鐘中間是空的,這聲音應當發自空的器物。”

  甲說:“用木頭或者泥巴做成鐘,就不會發出聲音,那么,聲音果然是發自空的器物嗎?”

  ……

  (改寫自歐陽修《六一筆記·鐘莛說》)

  【感悟】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于任何事物都不要滿足于已有的.認識,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文中,甲問,乙答;甲再問,乙再答;甲三問,乙無以應。可見凡事只有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

  【寓言二】

  日喻

  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盲人,他不知道太陽是什么樣子,于是就去問眼睛好的人。有人告訴他:“太陽像個大銅盤。”盲人回家敲打銅盤,銅盤發出丁當聲。后來有一天他聽到打鐘的聲音,就以為那是太陽了。又有人告訴他:“太陽發光,像蠟燭。”盲人摸了摸蠟燭,知道了蠟燭的形狀。后來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以為那就是太陽了。太陽跟鐘和短笛相差太遠了,可是盲人并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這是因為他從來就沒見過太陽,全是向別人打聽來的緣故。

  (改寫自蘇軾《蘇東坡集·日喻》)

  【感悟】

  這則寓言說理非常形象。它形象地指出了實踐對于認識的重要意義——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如果像盲人那樣,自己不去感受、體會,單靠別人解說,只能產生誤解,鬧出笑話。這則寓言被后人概括后成為“扣盤捫燭”這一成語。

  【寓言三】

  矮板凳

  迂公家里有一條板凳,極其低矮,他每次坐,都要找些磚頭把四條腿墊起來。后來他覺得太麻煩了,便想出了一條“妙計”:讓仆人把板凳搬到樓上去坐。等到再坐時,板凳還是和原來一樣矮,他便說:“人們都說樓高,我看真是胡說!”說完就叫仆人把樓拆了。

  (改寫自浮白齋主人《雅謔·矮坐頭》)

  【感悟】

  板凳的矮,是由它自身的性質決定的。它在樓下矮,在樓上同樣矮,不改變它本身的性質,無論搬到哪里,它都是矮的。迂公的迂,在于他不能從事物(即板凳)本身去找原因,而硬要從和事物本身毫無內在聯系的客觀環境上去找原因,如此,怎能不鬧出笑話。

  【結語】

  你在生活和學習中有什么感悟和認識嗎?也學學古人,把你的感悟和認識用寓言的形式表達出來。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乱码AV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