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小故事

時間:2023-01-02 12:13:10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哲理的小故事15篇

有哲理的小故事1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里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有哲理的小故事15篇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洼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干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里他是一個想發財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D。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后,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相當于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郁而死。

  他后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沖入一條河里。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后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里,你憑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臺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問記者:“如果我松手,這只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并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只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制作的。”

  從此,我記住了這段經媳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有哲理的小故事2

  一位疲憊的詩人去旅行,出發沒多久,他就聽到路邊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

  那是一個快樂男人的聲音。

  他的歌聲實在太快樂了,像秋日的晴空一樣明朗,如夏日的泉水一樣甘甜,任何人聽到這樣的歌聲,都會被馬上感染,讓快樂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

  詩人駐足聆聽。

  歌聲停了下來,一個男人走了出來,他的微笑甚至比他本人出來得更早。

  詩人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笑得這樣燦爛,只有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艱難困苦的人,才能笑得這樣燦爛,這樣純潔。

  詩人上前問候:“你好,先生,從你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你是一個與生俱來的樂天派,你的生命一塵不染,你既沒有嘗過風霜的侵襲,更沒有受過失敗的打擊,煩惱和憂愁也沒有叩過你的家門……”

  男人搖搖頭:“不,你錯了,其實就在今天早晨,我還丟了一匹馬呢,那是我唯一的一匹馬。”

  “最心愛的馬都丟了,你還能唱得出來?”

  “我當然要唱了,我已經失去了一匹好馬,如果再失去一份好心情,我豈不是要蒙受雙重的損失嗎?”

有哲理的小故事3

  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

  一天夜里,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前臺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看著這對 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會在深夜流落街 頭?于是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

  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干凈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 下來。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臺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如此。侍者自己 一晚沒睡,他就在前臺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算 不了什么。

  他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著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干二凈。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里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并有 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幾個月前的 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

  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的傳奇故事。

  感悟:時刻心存善良

有哲理的小故事4

  相傳古時某宰相請一個理發師理發。理發師給宰相修到一半時,也許是過分緊張,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給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頓時驚恐萬分,深知宰相必然會怪罪下來,那可吃不了兜著走呀!

  理發師是個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贊之下無怒氣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連忙停下剃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臟六腑看個透似的。

  宰相見他這模樣,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問道:“你不修面,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什么呢?”

  理發師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解釋說:“人們常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撐船呢?”宰相一聽理發師這么說,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從不計較的。”

  理發師聽到這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說:“小的該死,方才修面時不小心將相爺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

  宰相一聽啼笑皆非:眉毛給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見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發作,但又冷靜一想:自己剛講過宰相氣量最大,怎能為這小事,給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達溫和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

  領導者有寬容之心,固然讓人欽佩。但當你的下屬犯了大錯誤,實在難辭其究時,你還需要縱容、庇護他嗎?

有哲理的小故事5

  兩只老鼠

  住在圖書館里的老鼠和住在糧倉里的老鼠相遇了。圖書館老鼠擺出一副學者架子,高傲地教訓糧倉老鼠:“可憐的家伙!你們每天住在陰暗的糧倉里,只知道吃飽為算,毫無精神追求。你們都是些精神上的饑漢啊!”“您一定飽讀詩書,通古博今嘍?”糧倉老鼠誠惶誠恐地問。“那還用說!我可算是學富五車呢!”圖書館老鼠很得意。“太好了老兄,我正有問題要請教。”糧倉老鼠把圖書館老鼠拉倒某個糧倉里,指著墻角的一個瓶子說:“那瓶子上寫的是‘香麻油’還是‘滅鼠藥’呢?”圖書館老鼠根本就不識字,可是也不能丟了面子,就開始胡猜了。正左右為難呢,它突然聞見瓶子里飄來陣香油的味道。“香麻油!”圖書館老鼠不假思索地說。“太謝謝了老兄,請您品嘗吧!”圖書館老鼠也不客氣,“咕咚咕咚”一陣狂喝,然后,一蹬腿兒,死掉了。那瓶子上寫的,明明是“滅鼠藥”嘛!

  哲理:不懂裝懂的人,一定有遭殃的時候。如果你常常“不知為知之”,被虛榮所迷惑,是注定要上當吃虧的,還是做一個誠實之人吧。

有哲理的小故事6

  囚犯的鉛筆被拿走了,卷筆刀和橡皮擦成了真正的偵探,鬼屋之謎被揭開了,一舉兩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友誼可以克服一切恐懼。

  一群行進的螞蟻以數量取勝,以兇猛成長,四處觀望,一只兇猛的豹子遭遇行進的螞蟻還沒有來得及回應,就變成了一根推來推去的白骨。

  行軍的螞蟻認為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不能征服的。他們唱了一首戰爭之歌:勇往直前!前進!世界是不可阻擋的!

  在叢林的邊緣有一個村莊。看著衛兵,我們可以看到行進中的螞蟻沖了進來。村民們立即在村莊周圍移動,并挖了一條保護性的溝渠,將水注入尼羅河,以阻止行進中的螞蟻。行軍的螞蟻沒有注意村民們的行動。他們回到森林里,摘樹葉做了一艘渡船。他們又襲擊了那個村莊。村民們在第一條護溝后面挖了第二條護溝。這次他們倒的不是水,而是柴油。當行軍的螞蟻走到半路時,村民們在防護溝里點燃了柴油,熊熊的大火燃燒起來。不一會兒,進入第二道保護溝的行進螞蟻化為了煙霧,它們身后的行進螞蟻停止了行走。

  直到那時,戰無不勝的螞蟻才意識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是戰無不勝的。

有哲理的小故事7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摔倒;什么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很多時刻,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里。)

有哲理的小故事8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跟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這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這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這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這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這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這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這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跟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這么大,都是被這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這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有哲理的小故事9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

  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

  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

  感悟:

  原來快樂很簡單,

  擁有少一點就行了。

  超有哲理的小故事10

有哲理的小故事10

  辦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葉紫薇。

  隨著陽春三月漸近尾聲,紫薇樹旁邊的大葉榕新長的葉子已是滿眼翠綠,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蕭殺,干巴巴的枝干上殘留著數不清干枯龜裂的果子。辦公室在二樓,兩棵樹的樹冠恰好能夠時不時映入眼簾。強烈的視覺對比常使人產生一種季節的迷惑,也常常讓我懷疑那棵大葉紫薇是否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是否真的被白蟻蛀蝕,在這個蕩漾生命綠色的季節里,以畢剝的形態宣告自己的死亡?

  隱約記得也是去年的這個時候,紫薇已經纖細的軀體上已經鋪滿了濃濃的春色。還記得綠色遍身的紫薇不久后就綻放出惹眼的大片大片的紅花,那個熱鬧和愜意常常使我對這株紫薇充滿了難忘的期待。而今年,現在,莫非這株紫薇真的消亡了嗎?

  兩天前,和老師站在樓道里聊天,還曾經面對著紫薇樹唏噓慨嘆了好久。紫薇樹的枯枝就伸展在大家的眼前,看上去已然沒有了任何生命的跡象。老師伸手捉住幾根枝椏,稍一用力,樹枝就在清脆聲中斷落在手中。大家細細看去,整個的枝莖中沒有任何的潮濕和水分,更沒有點點綠色。于是大家認為這棵紫薇真的枯死了,我還記得老師又弄斷了很多的枯枝,準備用作少年軍校學員們野炊時的引火燃料。

  周一回到學校,暮春四月剛剛開始。當鑰匙插入鐵門,準備打開辦公室大門時,眼睛的余光不經意地瞄了一眼旁邊的.紫薇。剎那,我的視線凝固了,身體也為之一顫:那棵兩天前就已斷定枯死的紫薇樹的枝干上,竟然爬滿了細微嫩綠的新芽。葉芽如此之小,在滿眼枯黃之中顯得如此單薄和寧靜,在灰黑色的果子的遮掩之下,那一點點的綠色竟然勃發出無窮的力量。很長的時間里,我竟然忘記了開門,學生在我身邊陸續經過不斷問好,我也竟然毫無反應。我似乎又依稀看到大片大片的紅艷艷的紫薇花,似乎又感受到了即將盛開的生命的顏色。

  我興奮地把我的發現第一時間告訴了老師,感嘆著紫薇的生命竟然如此堅強,竟然如此充滿了欺騙。記得那天我還和老師商量著紫薇樹的“后事”,討論著該為這片即將空置的土地上種植哪種樹木。而今天,紫薇就以點點的綠色嘲弄了大家的淺薄與悲觀。

  也許錯不在大家,也許學校很多的師生如大家一樣,在期待中漸漸麻木,在期待中放棄了希望。難道大家能怪罪那棵依然安靜的紫薇,怪罪它以時間和外表掩飾生命的光輝?

  行文至此,我恍然頓悟: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欺騙。之所以被蒙騙,恰恰是大家充滿了對紫薇樹當下的期待,在于大家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直覺。

  每年,我都記得那棵紫薇會綴滿綠葉,會綻放花朵,但卻忘記了具體的時間。于是,春暖花開,滿眼皆綠的時節,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黃依舊,就斷定它已然死亡。難道,大家對所有的植物,都必須充滿相同的期望?

  從折斷的樹枝上,大家沒有窺探到一絲絲活著的證據,于是斷定它已死亡。難道眼見必然為實?難道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注釋它特別的生命特征?

  大家是否也在以這種眼光審視世間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種淺薄和呆板看待大家身邊的一個個生命?

  假如孩子并沒有如大家所愿的那樣去生活、去學習、去行動,大家是否也在意識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草率地添加上一個句號?如果孩子表現出種種不理智、不合常規的所謂“問題行為”,大家是否曾經輕狂地在心中說過:“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很多很多的欺騙,大家所面對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會顯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時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時卻又是孩子無意識中對生命的吶喊與對抗。而作為教育者,必須對孩子充滿期待,必須在心中為孩子勾畫美好的生命未來。

  可以想見,紫薇樹上淡淡的新綠會逐漸蔓延和傳染,紫薇花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吐露芬芳。而我,依然可以在疲勞和煩悶的時候,感受生命的力量。但大家,一個個在小學從事著平凡工作的普通教師,能否透過生命的假象,撇去刻意的欺騙和掩飾,永遠充滿期待與希冀地對待一個個勃發內在生命秩序的鮮活生命?

有哲理的小故事11

  一名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后逃到了山洞。敵軍在身后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只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

  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感悟:

  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有哲理的小故事12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

  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感悟:

  遭遇兩難困境時換個角度思考,

  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有路。

  學會拐彎更快樂,也是這個道理。

有哲理的小故事13

  摒棄心中那份貪念

  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在隨劉邦起兵反秦中屢建戰功,被封為絳侯。漢朝建立初年,又率兵平定韓信叛亂,官拜太尉。高祖劉邦死后,周勃又與陳平等一起設計智奪呂家軍權,一舉消滅呂氏諸王,擁立劉恒為帝,劉恒感念周勃輔佐之功,又升其為丞相,周勃也毫不推讓,慷慨赴任。

  因周勃連年征戰,少有讀書,雖敦厚勤勉,為人樸實,但治國理政不是靠沖殺拼斗,它需要的是管理才能和用人智慧,而周勃對這些卻是一竅不通。有一天,漢文帝劉恒心血來潮,想要了解一下國家的事情,他就問右丞相周勃:“全國每年要審理多少案件?”周勃聽后,搖搖頭小聲地回答說不清楚。文帝又問道:“全國每年收入多少銀兩,又需要支出多少銀兩?”周勃仍是糨糊一團,急得直出冷汗,汗水把內衣都弄濕了,也答不出文帝的問詢。無奈,漢文帝只好轉過身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卻對答如流:“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負責;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問問他們就清楚明白了。”文帝十分滿意陳平的回答,周勃甚感羞愧,便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可是,待陳平死后,他又走馬上任去過丞相癮了。有人曾勸他不要擔任丞相,說他不是那塊料,可他認為自己軍功赫赫,不愿丟失自己的名望。

  后來,有人陷害告發說周勃要謀反,文帝便借故免去了他的丞相職務,他被迫回到封地絳縣避身。可這些人仍不罷休,又羅織罪名把他投入大獄,在獄中,周勃仍不愿放下架子,結果又被獄吏折磨得死去活來、困苦不堪,在文帝的過問下,才被放出監獄,出獄后不久,便郁悶而死。

  周勃死后,他的兒子周亞夫承襲了父親的封號,并很快成長為一名軍事將才,他作戰勇敢,治軍有方,文帝勞軍時,周亞夫敢于以軍紀之禮迎接皇帝,深受文帝贊賞。他北擊匈奴,鎮守邊陲,屢立奇功。文帝臨終,囑咐太子劉啟要重用周亞夫。劉啟稱帝后,立即任命周亞夫為驃騎將軍,由其掌握x隊要權。周亞夫不負重托,于公元前154年,以其高超的軍事才能,果斷地平定了吳王劉濞發動的七國叛亂,保衛了西漢王朝的穩定。公元前152年,漢景帝也是感念周亞夫的輔佐之功,任命他擔任丞相,周亞夫也和他老父一樣,不懂得拒絕,樂呵呵地上任了。

  開始景帝對周亞夫十分器重,也非常尊重,由于周亞夫為人太耿直,從來不會講策略,后來逐漸被景帝疏遠。被他冷落得罪過的梁王、竇太后等人趁機報復陷害他,以他兒子買“甲盾”為由,說他要謀反,景帝也很生氣,就將周亞夫交給廷尉審理。廷尉也枉法裁決,諷刺他: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周亞夫受此屈辱,難以忍受,要自殺明志,自殺受阻后,絕食抗議,五天后,吐血而死。

  不得不承認,周勃父子都有極高的軍事天賦,治軍有術,又都為人樸實耿直,對漢家王朝也都忠心耿耿,但他們的下場卻是那樣可悲,令人唏噓。他們的悲劇看似是政治權術所致,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高估了自己。在軍事作戰上,他們能力超群,能取得驚人的業績,但在處理政事、與人交往方面他們卻是門外漢,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他們又缺乏自知之明,不能為而強為,結果落得可悲的下場,害了家人也害了自己。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摒棄心中那份貪念,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貪功、不求名,扎扎實實做自己,絕不能讓貪欲迷了眼,這就是周勃父子的遭遇帶給我們的有益警示。

有哲理的小故事14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摔倒;什么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啟示:很多時刻,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里。

有哲理的小故事15

  一場春雨,洗凈了公司大院兩側的黃楊。

  公司兩年前搬來,黃揚是龔師傅種的,齊刷刷修剪到半人高。從辦公樓門前望去,黃楊郁郁蔥蔥,原本光禿禿的大院,一下有了生機。

  龔師傅是公司行政部的老員工,安保、維修、環衛、綠化……雜七雜八的事,他統管。

  龔師傅常給黃楊澆水、松土、剪枝、噴藥……比照顧自己還上心。他還想,這院子里要是再有幾棵遮陽的樹該多好。

  一日,龔師傅修剪黃楊,忽然發現黃楊叢中兩棵樹苗探出頭來,他仔細觀望,小樹苗葉子嫩綠,橢圓狀。左邊那棵葉子小,是榆樹。右邊那棵葉子大,是桑樹。龔師傅樂了:老天開眼,想什么就來什么。他把兩棵小樹苗修剪了一番,移走周邊的黃楊,給樹苗留出足夠的成長空間。

  城里這些年不種榆樹與桑樹,公司地處老城區,周邊保留著老宅院,也留下了幾棵高大的榆樹與桑樹,風把它們的種子送過來。

  龔師傅對這兩種樹并不陌生,他老家在鄉下,小時候,他家院子周圍,就有榆樹與桑樹。每年初夏,桑樹結滿桑葚,他脖子上掛個小書包,爬到樹上去。先吃夠了,再往書包里摘。桑葚熟透時,紫紅色,濕潤柔嫩,酸甜可口。樹尖的桑葚摘不到,也剩不下,天天招來幾只黃鸝,一邊啄食一邊在樹枝上蹦來蹦去,咕咕地叫。樹枝搖動,桑葚落下來,摔爛了,果汁滲濕地面,樹下印出紫紅花,一朵又一朵。

  春末,榆樹上結滿了榆錢兒,捋下來,洗凈,與在玉米面里,貼餅子、蒸窩頭,香著呢。龔師傅想,這兩棵樹長大了,還能吃到桑葚與榆錢兒。

  春天、夏天過后,秋來了。兩棵小樹長到一人多高,龔師傅望著自己養護長大的樹,心里有一種成就感。

  一日午后,公司劉總打的從外面回來,下了車,手里還握著手機,邊說邊在院子里來回地走。電話打了十多分鐘,終于停下來,卻不上樓,他定定地站在樓門前,臉色不大好看。龔師傅正給兩棵小樹澆水,聽到劉總招呼他,便走過去,叫了一聲:“劉總。”劉總用手指著院子里的兩棵樹,問龔師傅:“那是什么樹,誰種的?”龔師傅有些詫異:樹都長半年了,不會才看到吧。龔師傅認真地答道:“左邊那棵是榆樹,右邊那棵是桑樹,自己長出來的。”他還想說樹是他養護大的。但見劉總一臉嚴肅,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劉總雙眼仍盯著院里的樹,他若有所思地輕輕“嗯”了一聲,而后,轉身朝辦公樓里走去。

  龔師傅本以為劉總會高興,或許表揚他一句,沒想到劉總一言未發。好還是不好?龔師傅搞不清。轉念一想,劉總沒說不好,那就是認可了,當老總的,哪能什么事都交代得那么細,何況這種小事。

  第二天,龔師傅一上班,行政主管就把他叫到辦公室,問道:“龔師傅,公司院里的兩棵樹,是什么樹,誰種的?”龔師傅想,昨天劉總剛問過,今天主管又問,準是劉總對主管說了,興許劉總在主管那兒表揚他了。龔師傅輕松地回答:“一棵榆樹,一棵桑樹,自己長出來的。”他沒有察覺到主管此刻臉上的不悅,又加了一句:“都一人多高了。”主管無奈地盯了一眼龔師傅,語氣生硬地說:“劉總讓你今天把那兩棵樹刨了。”“長得好好的,為什么要刨?”龔師傅一臉困惑。主管說:“龔師傅,虧你還大我十歲,沒聽說‘門前不栽榆與桑’嗎,這‘榆’與‘桑’,不就是‘愚’與‘喪’嗎!”

  龔師傅愕然。他極不情愿,卻還是將那兩棵樹刨掉了。

  后來龔師傅聽說,那天劉總打的回公司,是因為兩天前,剛與甲方簽訂的一份建筑施工合同,沒想到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商突然調高了價位,工程尚未開工,公司已損失三十萬,他急著去找甲方,提出變更合同,甲方拒絕。他從未簽過這么“愚”的單,后悔報價時沒留足浮動空間。他窩著一肚子氣,開車回公司的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車撞壞了,責任在他,喪氣透頂。那天劉總站在院子里打電話,說的都是那些事。就在那會兒,他注意到那兩棵樹,邊上樓,邊自語:榆桑之禍,榆桑之禍!

  龔師傅這兩天也常自語:原來領導以前沒注意過那兩棵樹啊!

【有哲理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有哲理小故事12-16

有哲理的小故事06-22

經典有哲理的小故事02-18

有哲理的小故事07-27

有哲理的小故事有哪些04-16

有哲理的愛情小故事08-16

有哲理的趣味小故事11-26

有深度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0-07

有深度的哲理小故事09-27

有哲理的英文小故事07-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乱码精品网站观看 |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区 | 日本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线上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