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一份執著
學考的結束 ,意味著我十七歲的到來;高考的開端,正是我十七歲的終點。碰巧的是,我十七歲的始終正對應著高三這個階段的始與終。我反復思考著這一年于我而言的重要性,也在這一段的思考中尋找一個人生的方向,尋找一份生命的執著。
時間總愛給人們呈現一種假象,似乎一切總有來日方長。兒時聽過一首歌,名叫《十七歲的雨季》,那時我覺得十七歲離自己很遙遠,十七歲后的成年之際同樣遠不可測,年少時總能在夏日的某個傍晚,看見滿載奔赴考試而歸的學生的大巴,那時我總覺得,高考的嚴峻與高三的嚴峻與高三的痛苦離自己很遠�?赡陱鸵荒甑兀吲c高三已突然到來。
這一年該如何度過?對于自己的夢想,是否真的足夠渴望?對自己人生的規劃究竟如何?我不斷過詢問自己,可詢問的結果便是,迷惘與渺茫感一次又一次地裹挾我,讓我寸步難移。十七歲的瘋狂肆意生長與高三的緊張壓抑似乎本就是背道而馳的。我總渴望抓住“年少”的尾巴,做一點點妄為出格的事,執著于成為他人口中的“壞孩子”,但生活與來自內心的那一絲微不足道的“使命”將我的“執著”打破。我也曾幻想,高三一年苦干,讓自己成為一匹出色的黑馬,執著于追求學業追求夢想之中,但這千篇一律的枯燥與乏味的學習生活,讓我覺得“愧對于”自己多彩的十七,花樣的青春,于是,這份“執著”再次被拋棄。
可我究竟在追求什么,執著于什么?奮筆疾書只是為了向父母交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嗎?挑燈夜讀只是為了能讓名次成為一份可炫耀的資本嗎?顯然不是,支撐我好好學習的直接動力是那個鮮紅的分數,雖然有些功利,但根本動力卻依舊是我對于改造自己的人生,決定人生道路的愿望。誰不希望自己夢想中的城堡成為現實的觸手可得?誰不希望自己熱愛的人或物能伴隨終生?現在的苦累能為將來的人生鋪路,那我十七歲的戾氣也該為我余生的安適讓路。舍棄一時的安逸,正是因有了極致的熱愛才有了一往無前的奔赴。
究竟是熱愛著什么才能尋到那一份無畏的執著,答案因人而異。我的熱愛始于那片星河,陷于那份似朝圣般的執念,我知道,在朝圣的路上,每一步過后,都將離天堂更近一寸,過程雖艱辛,但結果終是無悔。
不顧羸弱的身軀,不顧悲狂的周遭,我正追尋那份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