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的創新
文貴出新,寫好考場作文的關鍵還是在于要能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創新之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考場作文的創新,希望多大家有用!
【考場作文的創新】
如果說主題是作文的靈魂,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沒有好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也沒法體現。因此,選材是作文成敗的重要環節。著名作家茅盾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得好:“園藝家常常將最好的蓓蕾摘去,只留下兩三個,這樣就得到了特別大的花朵。”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寫作過程中對材料的選擇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對眾多素材進行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目的是為了收獲更大的“花朵”──提高作文的質量。
作文選材時首先要做到切題,即文中所選的材料要符合文題和主題的需要,材料的內涵必須同主題的意義一致。換句話說,就是題材要能夠表現和突現主題,而且要堅持做到突出主題的材料詳寫,與主題關系一般的材料略寫,無關的材料則不寫。二是要做到典型,即所選的材料要有典型性。典型材料首先必須具備真實性,即符合生活和藝術的真實;其次必須是能夠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質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材料。材料越典型,文章主題就表現得越充分、越深刻。三是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新鮮、有新意,即選擇那些別人沒有用過或者是很少用的材料。新穎的材料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能表達鮮活的思想,給人以新的感受、新的啟迪。
考場作文里,學生選材往往存在以下幾點弊端。
一、取材單一,缺少個性
有些同學在選材過程中往往覺得沒什么可寫的,或者眼睛只盯著自己身邊,寫來寫去就那么的幾件事,取材的范圍比較單一。 有的考生談“成敗”言必稱“愛恩斯坦的小板凳”,說“毅力”往往就是“張海迪立志成材”等。這些材料不可謂不典型,不可謂不準確,可就是難令讀者情動于衷,難讓讀者叫好,為什么?這些材料太陳舊,用得實在太濫了,導致作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二、貪多求全,內容空泛
不少考生寫作文貪大,動不動就古今中外,動不動就“話說天下大事”,當然,寫這些內容也有寫出精彩的文章的,便更多的情況是,所談內容太大,自己根本把握不住。比如要求以“我的財富”為話題寫作,不少學生寫“我的財富就是知識”、“我的財富就是學問”、“我的財富就是青春”,其角度太大,太空泛,以致文章分數不高。
三、寫陌生材料,漏洞百出
在考場有限的寫作時間里,有的學生卻寫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甚至塑造自己平時不熟悉的人物形象,那只能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難以塑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談不上就某一現象、某一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見解了。比如,有一女生對足球運動并不熟悉,卻寫足球比賽事件,致使文中出現多處漏洞,文章的表現力大打折扣。
四、套作較多,缺乏真實性
在歷年的考場作文評選中,評卷者都會發現不少考生套用優秀作文選里的文章。因為是“英雄所見略同”,一篇文章你套他也套,作文內容的“撞車”非常嚴重,導致作文嚴重失分。再就是作文內容不夠真實,有一個以“第一次”為話題的作文題,不少學生都寫“第一次做飯”,先寫大人不在家,自己被“逼上梁山”學習做飯,然后敘述做飯的過程,最后點題。寫這類內容的同學許多寫起來平鋪直敘,空洞無物,不能激起評卷者的共鳴,當然也別想獲得較好的分數。
在考場作文里,選取材料不妨采用以下幾個創新策略。
一、以小見大,巧撥千斤
這是一種選取那些看似細小、平凡,實則含義深刻的小事物作為文章中心材料的選材方法。這里所選取的小材料,一定要能以微見著,反映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表現深刻的主題。魯迅先生說過,太偉大的變動,我們會無力表現它的全盤,但可以表現它的一角,“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輝”,因此,有眼光的作者,常善于用這種方法寫出佳作。大的材料為人們熟知,大家爭用,容易撞車,小事物,往往只是個人的體驗,頗具“個性”,用它作材料,會讓人有全新的感覺,往往會產生“四兩撥千斤”的藝術效果。如某地的中考作文題“ ,我最需的”,一位考生補題為“鳥窩,我最需要的”,寫村中的一片樹林被亂砍亂伐后,鳥兒失去了窩,便飛走了。由于不見昔日的鳥飛,不聞昔日的鳥鳴,作者產生一種孤寂、悲哀的感受,結尾點題“環保,在鄉村迫切需要”這一主題。選擇小小的鳥窩作為文章的切入點,“小”中見大,假如換成“森林,我最需要的”,就顯得大而空洞了。
二、去俗取新,獨辟蹊徑
文貴出新,關鍵是題材出新。考場作文若人云亦云,取“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來寫,如吃別人的殘羹剩菜,沒有味道,應該避俗取新,另辟蹊徑。如某地中考題“ ,謝謝你”,大部分同學寫的無非就是爸爸媽媽,班主任、同桌之類,盡是寫熟寫爛的題材。有一位考生卻大膽求異出新,出人意料地寫《孔子,謝謝你》,真心感謝數千年前的孔圣人,那充滿哲理的話挽救了幾近懸崖邊的他,引領他走進了一片作文的新天地。
三、放飛想象,拓展空間
聯想想象是考場作文制勝的一大法寶,也被許多學生用來演譯過人的創新精神。與平時的作文練筆不同,中考作文更強調思維的廣闊性、開放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等特點。只有合理地展開有意義的想象,方能拓寬選材空間,作文就會有寫不完的內容,巧妙的構思便會如噴泉般涌出。比如以“節日”為話題的寫作,一位同學就巧妙地設想了2699年春節的情形:由于環境問題,地球人已遷至火星,以往歡樂的新春佳節,變成了人類痛定思痛的的“地球懷想日”,盡管主題是很多人都關注的環境問題,但是別具一格的想象卻使文章增色不少。
四、側面出擊,以奇制勝
攻城略策,正面進攻往往難以制勝,而從側面迂回,找準敵方的薄弱環節,集中力量,重重一擊,倒能出奇制勝,撥寨攻城,這種方法用在作文的選材上,也能屢見奇效。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但試卷的作文篇幅只有六七百字,無論是寫人記事或論述問題,是難以全面敘述,往往會造成“想面面俱到,反而是一面都不到的局面”。因此,選材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選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的一個側面或人物活動的一個片段,深入開掘,集中筆墨,著力描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因為人們常?粗卣妫p視側面,故而從側面入手就能避開鋒芒,獨辟蹊徑,起到作文創意出新的作用。例如,曾有一篇600多字的短文《小站歌聲》,中心是歌頌山村女教師對孩子深沉的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但作者沒有正面寫她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從教,如何關愛孩子的種種動人的事跡(因為這樣寫600多字寫不了),只寫了孩子到小站送老師回城“結婚”的感人場面和合唱《好人一生平安》的情景,結尾點明老師是患了乳腺癌,進城治病。這樣,一個全身心熱愛孩子的山村女教師的崇高形象,便在人們面前聳立起來了。筆墨如此簡潔,感染力如此巨大,莫不得力于從側面選材,運用此方法最重要的是找準切入的最佳側面,選好相應的材料。
【中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的創新】相關文章:
中考作文的創新指導01-28
中考創新作文指導01-28
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中考作文考場技巧01-27
考場作文如何創新01-28
考場作文語言創新01-28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考場技巧05-21
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的技巧01-27
中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五大原則01-24
中考作文創新張揚個性技法指導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