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描寫重陽節作文錦集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重陽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1
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重陽的傳說吧: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于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老人節”當然要給老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咯!比如看看老人,陪陪老人,與老人一起玩一玩兒;為老人洗腳,使老人感到快樂;對老人講講故事,讓他們心中感到快樂,不再孤獨……
“老人節”就是為了老人,在以后,我們要多陪陪老人,多看看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事情,使老人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吧!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2
人生的易老讓我懂得珍惜,珍惜不是揮霍,不是現在俗務中疲累,而是對心靈的釋放,心若不自由了,哪里還有自己的天地。在這個日益繁復的劇場里,總要找準位置。而天既然難老,就更要把自己放歸,像鳥一樣沖破風雨飛翔,像草一樣在茫茫草海中自在生長。
。⑷松桌咸祀y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又到重陽,我還沒有徹底的老去,但衰老是終究會到來的盛宴。曾經在這個多彩的世界走過,那是怎樣的奇妙!
史鐵生在地壇的余輝中感悟生命,不論生有怎樣的艱難,它都是美麗的,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他人,懷著美好的心來感念上帝的恩賜?
經歷心靈上極度的絕望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狹隘、幼稚、可笑,但這也是我的財富,它至少教會我如何堅持下去。
人生的易老讓我懂得珍惜,珍惜不是揮霍,不是現在俗務中疲累,而是對心靈的釋放,心若不自由了,哪里還有自己的天地。在這個日益繁復的劇場里,總要找準位置。而天既然難老,就更要把自己放歸,像鳥一樣沖破風雨飛翔,像草一樣在茫茫草海中自在生長。
又是一年重陽節
這是個多雨的季節,潮濕的空氣里流淌著思念的味道,縈繞在心頭,揮散不去。深秋的雨,透著徹骨的寒,也是人們思念的季節。
一個讓人思念的季節。我思念一切。風吹落葉輕起,遠了雁的啼鳴,近了冬的腳步。幾片將絲絲悲涼侵襲心房?粗S葉隨風而落,在秋風的肆意中時起時落,仿佛自己將要面對一腔離愁,陣陣寒意浸濕心頭……
真不知道自己為何總這樣多愁,一片落葉,一絲秋風,都能勾起我滿心的哀愁。看著在秋風中掙扎飄零的落葉,我是否無法讀懂它曾經的情懷。不知道它是因為追風而去,還是它已沒了停息的枝頭。于是,真不知道是該為它追風的情懷感動呢?還是該為它被枝條拋棄而傷懷。人們說:“秋風起兮催人淚,舊夢醒時心已碎!”秋天總是夢的季節,可又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季節,有人為它的累累碩果而展露笑顏,有人為它的落葉飄零而淚流漣漣……
現在早已是深秋季節。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峰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霧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在此刻卻燦爛不起來。這時,秋風蕭瑟的吟頌,彈奏出一曲秋的哀怨。無意中搖曳著路兩旁靜靜地垂柳,述說著她的憂愁和凄涼,告訴我,秋意已濃到及至。
我的愁思就好像這個深秋季節,她譜寫著我的心歌,帶著我放飛的鴿子任意飄蕩,飄向天堂……
飄向我記憶的深處……
曾經想在秋風中,給自己一個承諾,將自己如水的情懷在深秋盡情釋放,然后在夢幻中沉醉。當秋風涼了深邃的夜,流走了所有的夢幻。我才明白,原來所有的承諾都來隨風飄散。當風過無痕的悲涼浸入心扉的時候,那風中的承諾便沒了曾經的蹤影,沒有絲毫印記。那時,我是否只能把最美的承諾放在我詩篇的首行,讓那跳躍的醒目時時勾起我不想淡去的記憶,然后用心書寫今生最感動的故事……這自然界的生生死死,不過是紅塵的一瞬。那一菩提,一壺酒,還有這一磐明鏡,一個沉浸湖底的凡心,將塵埃惹盡。俱往亦,萬事云煙忽過,塵土兩相依。
人不過也如此……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3
快到重陽節了,我覺得要為老人做一件事——做重陽糕。不會做!怎么辦?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做一塊饅頭呢。這也是一塊孝心嘛!
在一天中午,我準備趁爺爺奶奶午睡時做饅頭,給他們一個大驚喜。我先拿出面粉,和了水?墒翘砹耍诙斡痔×,第三次,我終于調出了合適的面糊。下面該把面團捏成饅頭形了,可我怎么捏也捏不像。只好找來一個模具應付一下了。最后該蒸饅頭了,我把饅頭放進了鍋子,開始蒸了。我這時才想起來,忘記在饅頭下墊紙了,這樣蒸出的饅頭可不好吃。我只好再做一個了?墒俏姨绷,做什么都做不好。我只好靜下心來,一步一步慢慢做。先和面粉,再印饅頭,最后蒸饅頭。這次我可記住要放紙了。很快,兩個饅頭就蒸好了。我細細的端詳我的作品,圓圓的饅頭上畫著一雙大眼睛、一張小嘴以及一對可愛的長耳朵,最后又飛快地用巧克力醬寫下了:重陽快樂!我十分滿意我做的饅頭。我又抬頭看了看。爺爺奶奶快起床了,我連忙躲了起來。
很快,爺爺奶奶就下了樓,他們發現了這意外之喜,都驚呆了。這是,我從暗處跳了出來,祝福他們:“重陽快樂!”我看見他們眼中蓄滿了感動的淚水。奶奶一下把我抱住。連聲說:“孩子果然長大了,知道要孝順了!蔽疫@時想起了平日里的點點滴滴。最好的,他們總是讓給我。我有什么無理的要求,他們也盡量答應。有一次,我把奶奶的手機摔壞了,媽媽要罵我,奶奶卻一個勁兒的攔著。我的眼中也流下了淚水,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應該的!蔽覒摳兄x你們這么多年讓著我、養著我,謝謝你們!
這次,讓我懂得了感恩。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4
一到重陽,人們就喜歡登高望遠。上周日,滿腹經綸的曹老師帶我們來到了揚州北邊的唐子城,這是一個特別適合登高望遠的風景佳處。
在曹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鼓作氣爬到了臺階盡頭。眼前的一切,給了我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還沒等我們喘過氣來,曹老師便引導我們來到一個六邊形的碑刻旁!斑@碑好氣派,跟誰有關呀?”我疑惑地問!岸拍恋臓敔敗!币晃煌瑢W立馬搶答了。大家都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身邊又有一位女生問道:“這碑怎么是六邊形的呢?”“這我就不知道了。”那位同學又搶答了,只是這次的答案讓我們有些失望。
繼續往前,是個紀念館。那里面有許多文物,古代的銅錢、盤子、三彩,樣樣都有。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木舟,這木舟是用粗粗的樹干做成的,中心被掏空了,只留下來半個身子。我特別好奇,在那樣一個科技并不發達的年代,什么樣的能工巧匠才能做出這樣的杰作呢?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最佳登高處——城墻。站在城墻上望著遠方,我想起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曹老師帶著我們深情地朗誦了起來。那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的鏡頭——重陽佳節,在異鄉的王維正思念著親人,遙想身佩茱萸登上高處的兄弟們,他一個人頓生遺憾。
今年重陽節登高望遠,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也讓我深刻體會了一家人在一起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衷心地祝愿,天下所有老人身體安康,天下所有家庭幸福美滿。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5
農歷九月初九(10月5日),是一個節日,以前我真的`不知道還有一個節日叫重陽節,今年算是知道了。后來媽媽還跟我說了一些重陽節的故事,還說重陽節要去登山、登塔,只好是往高的地方去都行,可是我怕累,沒去,結果這天我們全家就請客了,請了我的外婆、外公、舅爺、舅奶、還有兩個姨婆去飯店吃飯,我在酒店里為他們這些老人端水、倒茶、還端椅子,我還陪婆婆打了一會兒牌,還讓婆婆贏了一次,外婆開心極了,說我長大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還讓我為大家做好服務工作就是夾菜,我為每個人都服務N次,大家很開心,都笑呵呵的。媽媽對我說,每個人都有會老的,所以讓我從小就要對老人好一點,從小就要學會孝敬老人,我一定聽媽媽的話,因為我覺得我在孝敬老人的時候,大家都開心,我也開心,哈哈哈!
最后我想起來,我們的這個活動“孝敬小能人”,要拍一張一照片,可是媽媽竟然忘記帶相機了,我只好回家用文字來敘述我是如何做一個孝敬小能人的N了!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6
重陽節的由來已久,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嗎?
重陽節是許多長輩的節日,對于家庭而言是對老人長壽安康的祝福,對于社會而言更是倡導敬老尊老的道德樹立。主要有以下幾個習俗:
賞菊: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菊展躲在重陽舉行。所以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登高: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放紙鷂: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的飲食之風,除了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每個地方過重陽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重要的是熱鬧。要是這個日子能回家陪陪爸媽,或是去旅游,享受一下農家樂,也是很溫馨的一件事。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7
今天是重陽節,但是早上我出門的時候是完全不知情的。就這樣,我和往常一樣,搭上了去往學校的公交車。
在路上,我發覺今天好像特別熱鬧,有一些老人排著隊,擊著大鼓,拿著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樂地走著,公交車內很熱鬧。有的在親切地交談;有的看著寫在公交車前“祝老人們身體健康”這幾個字出神,還流露出笑容。我有禮貌地向一位老太太問:“老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陽節。”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還帶著一種自豪感。
這時,我不知不覺就想起了爺爺,想起爺爺那慈祥的笑容,溫曖的懷抱,他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記得每次爺爺出去,我就像是一條“小尾巴”一樣和爺爺形影不離。每當傍晚,我們來到人民路的香樟樹旁聽著老人們拉二胡,有的人干脆在音樂伴奏下起舞,爺爺也邊學邊哼,邊唱邊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開心極了!
爺爺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爺爺走了,臨終前,他給我說了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這句話的激勵下,我發奮學習,讓九泉下的爺爺能夠安息。
現在,身邊的老人就只有外婆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順外婆,讓她的生活更加幸福快樂!感謝重陽節讓我懂得了孝敬老人,讓我明白了這么多道理!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8
又值重陽
金黃的枯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后以悠柔的弧度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么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如今的重陽節,我站在山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于明白,這“悲”從何而來!斑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復咀嚼這句詩的韻味,嘗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于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個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蔽倚睦锬钪は蛄藲w途……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9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蔼氃诋愢l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睔v史的煙云飄散,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茨强蔹S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后歸于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里已經有多條短信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菊花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短信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笔荕一貫的搞笑風格!坝腥藸繏斓穆烦滩黄矗挥腥怂寄畹娜兆硬患拍;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愿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m然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后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凄冷驅散了。
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后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描寫重陽節作文 篇10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由于年代久遠,跟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的形成已經不易考察明確,但民間流傳著眾多關于重陽節起源的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重陽節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一種儀式。
“大火”即心宿二(天蝎座的主星),是古代用作確定季節的標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故而《夏小正》有“九月內火”之說。大火星的隱退,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這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內心產生了莫名的恐懼,因此,在“內火”時節,正如其出現時需要迎火儀式那樣,人們也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現在雖然很難知曉古人的祭拜儀式,但從后世重陽節儀俗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有些地區重陽節有祭灶神的習俗,灶神就是家居的火神,這便是古代九月九祭祀“大火”的遺俗。
漢劉歆在《西京雜記》中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笨梢姡湃耸菍⒅仃柵c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相對應的春秋大節,而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便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