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作文【熱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重陽節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
今天一早起來,我突然問媽媽:“今天好像是什么節日?”媽媽笑瞇瞇地說:“今天呀,是重陽節!”“哎呀,我這個腦子又忘了是重陽節了!”我輕聲地說。媽媽問我:“你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 我搖搖頭。媽媽得意的說:“農歷九月九日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明并陽,兩九重,故而叫重陽, 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九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 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價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又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 詩詞佳作等。”“哦,原來重陽節還有這么多的學問在里面。”
我觀察了一天,看到大多鄰居并沒有把重陽節放在心上,不像中秋節、端午節那么熱鬧,正巧晚上姥姥來了,我給姥姥講了許多的笑話和腦筋急轉彎,姥姥笑的前仰后何,笑的合不攏嘴,我用這樣的 方式給姥姥過了一個快樂的重陽節。我看得出,姥姥不僅笑得燦爛而且也非常快樂,我比姥姥快樂100倍,笑得更燦爛。
啊!這是我第一次過重陽節,這個重陽節過得真是太快樂了。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2
在許多人的眼里,重陽節,既沒有太多意思,又不需要做些什么,只是一個書面上的“節日”罷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認為,重陽,根本沒什么好過的。可是,現實總與想象對著干,這次的晚報作文,就是要寫有關重陽的文章!
為寫這次作文,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功課,經過我的努力探索,終于知道了這個“節日”的那些事情了。
首先,重陽節,在農歷的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稱為“重九”。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因此古人又把重九叫做“重陽”,重陽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九九重陽,由于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單數,因此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這個節日也有著特殊的感情。
重陽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由于重陽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能是身心健康,于是叫登高節。在以前,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因此重陽又叫做茱萸節。近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尊老、敬老,使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的含意。
在重陽這天,有的地方會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吃法較為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更加了解了重陽,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重陽節,發揚祖國傳統文化。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應該去看望老人。可不,一大清早,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到梅城去看望老太公。
我該給他什么樣的驚喜呢?送點什么東西好呢?“要不我們去三都老家摘些蜜桔?”媽媽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我們的認可。
大約四十分鐘后,我們的車緩緩地停在山坡腳。只見漫山遍野桔樹枝頭綴滿了大大小小橙黃色的桔子,有的隨著微風你擠我碰,好像交頭接耳地說著什么;有的探出頭,伸長脖子,笑著歡迎你去摘呢!我一頭扎進桔林,用力一拽,可是桔子一點兒也不聽話,像個調皮的娃娃,左逃右躲,怎么也摘不下來。這時,媽媽走過來給我做示范,只見她用左手握住桔子,右手用剪刀輕輕一剪,桔子就摘下來了。不一會兒,我們就摘了20多斤。望著這些黃澄澄的桔子,我們開心極了!
“這么新鮮的桔子,我們趕緊給老外公送去吧!”在爸爸的提醒下,太陽公公笑瞇瞇地跟隨著我們來到梅城老太公家。當97歲高齡的老太公看到我們帶來自已摘的三都蜜桔時,就像小孩一樣,呵呵地笑了起來,興奮地拉著我的手。看著他那滿臉的皺紋,一雙大眼深深地陷進眼窩,他身體還是比較硬朗的,這給了我們稍許的安慰。我趕緊剝開一個桔子,送到他嘴巴里。老太公咬了一口,說:“啊,真甜!”我和爸爸媽媽祝福他身體健康,活到100歲,他又是一陣地激動,連聲地說:“謝謝!謝謝!”
看著老太公開心地吃著我們親手摘的桔子,仿佛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4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決定再次走進沙河怡老院,陪爺爺奶奶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走進熟悉的大門,院內顯得很冷清。長椅上三三兩兩坐著幾個爺爺奶奶,沒精打采曬著秋日的暖陽,偶爾睜開雙眼漠然地看看匆匆經過的路人。我們順梯而上,活動室空無一人。我將牛奶、香蕉、葡萄打開,這些都是我去超市精挑細選適合老人的食品。挨個房間,親切的喊著,臥床的王爺爺,耳背的熊奶奶……雙手遞上禮物,嘴里介紹著自己,并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爺爺奶奶欣喜地接過禮物,笑著連聲夸獎我。張奶奶招呼我在她門前的椅子坐下,用她那干枯的手拉著我的手,滿臉慈祥地看著我,問我的姓名、年齡、學校……我也問奶奶的身體怎樣?吃得怎樣?兒女經常來探望嗎?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著。離開時,張奶奶告訴我,以后不要帶禮物,來看看,來聊聊天,她們就心滿意足了,并鼓勵我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做個有用的人……
這時,院子里的爺爺奶奶陸陸續續的回來了,我主動給大家表演了我準備的節目,快板《兩頭忙》、《騙坐》,現場的氣氛頓時熱鬧起來。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惹得爺爺奶奶哈哈大笑,他們鼓著掌,意猶未盡,像個孩子似的喊著:“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相聚是短暫的,很遠還能看到爺爺奶奶依依不舍的揮著手,滿眼的期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要把握現在,抽出時間孝敬長輩,他們最需要的是最簡單的陪伴!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5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大詩人王維會在這天想念自己生活在遠方的兄弟,而我則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生活在老家的爺爺、奶奶,所以我央求爸爸帶我回老家,爸爸自然是同意了!
剛到門口就看見爺爺、奶奶無比激動,喜上眉梢的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雖然滿臉笑意卻還是掩蓋不住干活的疲倦,奶奶依然辛勤地為我們忙這忙那,一滴滴豆粒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滴落下來。我急忙上前,扶奶奶坐在椅子上休息,可她硬是不肯,要不是爺爺也來勸阻,奶奶一定不肯罷休。看著奶奶這么忙碌的身影,我決定親手做一盤菜給奶奶嘗嘗。可是在我加鹽時手一抖,鹽放多了,我嘗了嘗,真是太咸了!正當我準備倒掉時,奶奶立即從旁邊拿起一雙筷子,夾了一塊嘗嘗,然后夸贊道:“真是太好吃了!不愧是我孫做的!”其實我知道,一定非常難吃,而且奶奶一向不喜歡吃太多鹽,她這么做也不過就是在鼓勵我罷了。
爺爺一向非常忙,每年夏季的下午,他總是迎著炎炎夏日去河里下籠子,并且每天一大清晨,當我們還在夢鄉時,我這位吃苦耐勞的爺爺已經去工作了。今天見到他時,他已骨瘦如柴,身上被曬的通紅。為了不讓我們心里難過,他還幽默地說了一句:“這是健康的膚色。”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爺爺一大早上就去菜場買了許多新鮮的蔬菜,為我們做了一桌子的菜。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定睛一看,竟然都是我上次回來時隨口說的幾道我最愛吃的菜。雖然每道菜的味道各有不同,但我覺得每道菜里都有同一種味道,那就是“愛的味道”!
我們一會兒和奶奶拉家常,一會兒又幫爺爺種菜,轉眼間愉快的一天就過去了!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6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7
次韻重陽二首(其二)
宋·李新
故事登高會,流風落帽文。
客樽常滿滿,籬菊任紛紛。
馬埒攄豪氣,萸囊想舊聞。
不須蘭作佩,騷客恨如云。
《次韻重陽二首(其二)》的作者
李新(1026?~?),字元應,號跨鼇先生,宋丹陵井研治(仙井人,今四川仁壽)人,與秦觀同時,唐代曹王李明后人。共有詩540首。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入太學,時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1090)進士,官南鄭縣丞。元符三年(1100),在南鄭應詔上萬言書,奪官貶遂州。徽宗崇寧元年(1102),入黨籍。大觀元年(1107)遇赦,攝梓州司法參軍。宣和五年(1123),為茂州通判。高宗紹興八年(1138),應其子時雨請,追贈一官(《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鼇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卷(其中詩十一卷)。以上事跡均依據本集中有關詩文。李新詩,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跨鼇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李新,字元應,北宋元祐(元符?)進士。元符末以上買抵罪,置州縣三十余年。善詩、文,才思敏捷。劉?嘗薦于蘇軾,命賦墨竹,口占一絕,立成。其詩氣格開朗。(靖康)南渡后……。其文章亦多有俊邁可誦之作,著有《跨鰲集》。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8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平時老人們為我做了這么多事情,明天我怎么表達心意呢?”我的心里盤算著,“游樂場?不行。老人可不是小朋友。去他們家慶祝?那也不行。因為太普通了吧!吃早飯?對,有意義,老人又喜歡!就這么辦!”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一起前往四海樓吃早飯。
到了早餐店,我趕緊找了位置,讓大家坐下,然后跑去點餐。只見菜單上的菜五花八門,有大肉包、小籠包、拉面、鮮肉小餛飩…。
我想起外公喜歡吃味濃、肉多的東西,便給他點了一個大蟹黃包。又想起奶奶牙齒不是太好,便給她點了一碗豆腐腦。外婆喜歡喝粥,特別是雜糧粥,便給外婆點了一碗紅豆粥。爸爸對小龍、生煎包情有獨鐘,便給爸爸點了一盤生煎。給媽媽點了一籠蟹黃小籠包。當然,我也給自己點了一碗桂花酒釀圓子。
一段時間過后,菜都上齊了。我先端著兩份大大的蟹黃包給了爺爺和外公,再將一份熱氣騰騰的豆腐腦端給了奶奶,最后給了外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和一碗熱乎乎的粥。
你看,大家吃得多開心啊。外公狼吞虎咽,兩三口就把一個包子吞了下去;外婆不緊不慢地細嚼慢咽,瞇著眼睛,細細地品味;奶奶眼睛笑成了一條縫,興致勃勃地一邊吃,一邊和爺爺談話;爺爺儀態端莊,靜靜地在那邊品味著那天宴似的佳肴。看到一家人這樣和睦,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比吃了蜜還甜,高興地說:“要是大家覺得好,那下次咱們還來!”
飯雖吃完了,但一家人那和睦的愛確難以忘卻。愛不僅在重陽,愛,更在每一天!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9
今天是重陽節!一大早,我穿戴整齊,迫不及待地跑到爺爺奶奶房間:“爺爺奶奶,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我祝你們身體健康!”
“健康!健康……”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真是我的乖孫女!”爺爺把我摟進懷里。
“今天我們陪你們一起過節!老師說重陽節的習俗有登山賞風景、吃重陽糕、賞菊花……還有……還有……呵呵,我也忘了!要不,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爬山看風景吧!”一想到玩我就樂壞了!
“好!好!不過,爬山看風景就你和爸爸媽媽去吧!你看,爺爺奶奶的腳這樣,不方便!”爺爺無奈地說。
真是的,我只顧自己樂呵,怎么把這么重要的事情給忘了。爺爺年輕的時候是賣木材的,有一次,重重的木頭把他的左腿給砸到了,從此就拄著拐杖走路了。奶奶幾年前中過風,現在走起路來也是一瘸一瘸的。從我記事開始,他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呢!我抱著爺爺奶奶,既失望又心疼!
晚上,和爺爺奶奶共進晚餐之后。我進入了夢鄉。
忽然,《七色花》里面的珍妮微笑著朝我走來:“一禾,我的七色花剩下最后一個花瓣,我把它送給你,幫助你實現心愿吧!”說完,她就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著最后一片紫色花瓣,心想:我要讓爺爺奶奶的腿好起來,帶他們看遍全世界!我滿懷希望地撕下紫色花瓣用力扔出去,說:“飛吧,飛吧!讓爺爺奶奶的腿健康起來吧……”就在那一刻,爺爺扔開了拐杖,把我高高舉起,奶奶挺直了腰板跑向我!燦爛的陽光下,我們全家人一起跑啊,追啊,笑聲在空中飄蕩……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0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后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云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1
又是九九重陽節,丹桂飄香。登高遠望,茱萸別樣。伴著飛揚的思緒,心中滿是對早逝的父親和辛勤操勞母親的感恩和思念。各種情緒瞬間涌上來,難以抑制的淚水落下來。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最是無情莫過于時間的腳步匆匆。父親已失去多年,音容笑貌猶在昨天。曾記得,而是趴在父親厚重而溫暖的背上,放飛著自己快樂滿足的童年夢想。曾記得坐在父親那輛自行車后座上,聆聽著他那淳樸實用的教誨,幸福地穿梭在求學的鄉間小路上,輕松地完成中學的學習生涯。曾記得父女兩人擠在沒有座位的汽車上,一路說笑走向大學校園……
我親愛的父親啊,您還沒聽到女兒發自肺腑的一次感謝。您還沒有讓女兒回報您的一份養育恩。您怎么就去了呢?讓我的思念一直延續到今天!“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我永遠的遺憾。今天,請允許我把思念種在心田,插一株茱萸在您的墳前。
滄海桑田,人世冷暖,最無價的是人間親情。我最親愛的母親守寡多年,操勞多年。歲月的霜華早已爬滿您的雙鬢,您的腰身已經不再挺拔。我一直知道,您那顆堅韌慈愛的心,總是裝滿越來越多愛的牽掛。那耕種一輩子的農田您放心不下。五個兒女的`工作家庭您放心不下。如今正在上學的、剛剛出生的兒女們的兒女,又讓您放心不下。母親,我現在才明白,一顆偉大的母愛慈心竟可以分出這么多份愛,來牽掛身邊的每一個。
感謝您,我最親愛的母親。重陽節之際,女兒心中的感恩滿滿,送給您的祝福滿滿。愿那快樂永遠在您身邊。
祝愿父親安息,祝福母親安康。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2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3
重陽節那天,看到奶奶正準備包餃子,我靈機一動:做一次奶奶的小幫手。
說干就干,我馬上去幫奶奶擇菜了。我蹲在地板上,拿起一根又細又長的韭菜,把最外層的枯黃的韭菜葉除掉,然后輕輕地把那一層臟薄膜搓掉,再把每片葉子枯黃了的尾部都去掉。干了半個多小時才完工,我感覺腰酸背痛,手指酸麻。看來,平時奶奶做飯是很辛苦的。
開始包餃子啦!我經常看奶奶在包餃子,以為那是小菜一碟。我拿了一張又薄又精致的餃子皮,用勺子舀了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三下五除二就把餃子包好了。可一看,唉,露餡的露餡,破皮的破皮,呲牙咧嘴的,一點都不像餃子,倒像個妖怪,真搞笑!我只好請教奶奶怎樣才能把餃子包好,奶奶說:“澤榮,做事情不能貪快,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啊!”
我靜下心來,先把餃子皮輕輕地放在手掌里,然后用勺子把適量的餡放在餃子皮里,最后把餃子皮合攏,整整齊齊地捏緊,一個精致的餃子就出爐了!于是我就趁熱打鐵,又包了好多個,不一會兒,我感覺手都麻了,脖子也酸了,開始坐不住了。但我一想到今天任務特殊,不能半途而廢,便繼續堅持著,終于把餃子包好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喊勝利!
雖然我包的餃子不是很漂亮,但奶奶還是一直夸我包得很好,整天都樂得合不攏嘴。其實,給長輩端一杯水,一聲問候,捶一捶背,他們都會很開心的!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4
昨天上午十點多,我和叔叔、爺爺、弟弟、爸爸、還有其他所有的親戚一起去掃墓。
到了那里,我的心是無比興奮吶!然后,我們上了一級一級陡峭的樓梯,到了最高山,我們去拜祭我的太奶奶和一些爸爸的叔公了。果然,我見到了很多的親戚。有爺爺的妹妹、還有從香港回來到大陸的一些表叔、還有我覺得最可愛最陽光的由由妹妹。然后,見到了親戚們,我就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問好。
可是,上山掃墓有一個壞處:弟弟總是要人抱,因為他害怕鞭炮。笑死我了,弟弟害怕鞭炮呀!雖然,我小時候也是一樣害怕鞭炮,可是我長大了以后就不害怕了。然后我送了由由妹妹一小包紫菜,然后由由妹妹就謝謝我了。
再后來,我和一些表叔還有一些其他親戚聊天的時候,忽然有一串鞭炮大聲的噼里啪啦響。就像一群淘氣的小孩趁我發呆的時候故意嚇我一大跳,果然我嚇了一大跳。然后我們就下了兩級樓梯(剛才讓我和親戚們休息的地方是最高的休息處)祭拜老祖宗,后來我看到了一只烤豬,好香呀,看起來很好吃。我心里一邊想一邊流著大量的嘴饞口水。真的,我真的好想吃呀!
然后,有一個叔公派發給我十五支很像茱萸的一個東西。然后我就跪到一個紙板上面很像鞠躬一樣祭拜老祖宗。我心里想:太奶奶,您放心,我一定會每年祭拜你的!我想到了一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真的好開心,我覺得祭拜老祖宗是個孝順的動作。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15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爺爺的臉上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頭發。而他那雙手也結出厚厚的老繭!
小時候,爸媽工作很忙,就把我托付在了爺爺家。從小,我覺得爺爺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他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而在家里,爺爺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爺爺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他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爺爺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爺爺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他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爺爺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爺爺,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爺爺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也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熱門】】相關文章:
【熱門】重陽節作文01-06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熱門】12-24
【熱門】重陽節小學作文01-05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9篇01-05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九篇01-04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8篇12-29
【熱門】寫重陽節的作文7篇12-26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八篇12-26
【熱門】我的重陽節的作文4篇01-04
【熱門】難忘的重陽節的作文三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