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

時間:2024-08-17 12:07:55

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

  發達的古代農業

  【教學目辬】

  一、知識目辬:

  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耕作方式的三個時期、原始社會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經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發展、特點、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會時期的國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車、筒車的發明;小農經濟的特點及對社會的影響、精耕細作技術的表現。

  二、能力目辬:

  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是農業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變的根本原因;運用歷史理論分析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演變的原因和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

  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歸納總結、設問探究、演示農業發展過程;明確中國古代農業長期處于世界前列,是中華文明的經濟保障;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是歷史的創造者,但是在階級社會,農民受到沉重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困苦;了解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是歷史評價的根本辬準,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農業生產的發展

  難點: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問題歷來是中國經濟問題之核心,目前,我們還經常提及三農問題。那么,古代中國是如何解決農業問題的呢?古代中國農業有何特點呢?本文將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古代中國土地制度是如何演變的?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什么是農業:栽培農作物和飼養牲畜的生產事業

  古代農業生產體系:

  主要農作物的種植及分布、牲畜

  生產工具的改進

  水利事業的發展

  耕作方式的進步

  【講授新課】

  一、早期農業生產的出現——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思考:

  ①中國古代農業是怎樣完成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演變的?

  ②推動整個發展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中國原始農業

  (1)起源: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農業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距今七八千年時,中國原始農業已相當發達。

  (2)耕作方式: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一種非常落后而久遠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錛除草

  火種:焚燒雜草,形成木灰肥,再進行播種

  人們發現被火燒過的地方,莊稼長勢好,于是砍去樹木,鏟除雜草,曬干后放火焚燒,灰燼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種

  (3)人們生活:為了尋找肥沃的土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耕種一兩年后,隨著肥料耗盡,地力明顯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尋新的耕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生活十分艱苦;這種方式也嚴重破壞環境

  2、商周時期的農業

  (1)農業工具: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那時候的農具,都比較粗笨簡單。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農具:

  耒:是削尖的木棒,后發展為雙尖的木叉。

  耜:形狀像現在的鏟和鍬。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2)耕作技術提高:已經懂得開溝排水,除草培土,用雜草漚制肥料,治蟲滅害。

  這樣,土地可以連續耕種,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農作物種類:西周時期,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粟、稻、黍、稷、麥、桑、麻等,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多已具備。(五谷豐登)

  (4)人們生活: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從頻繁遷徙開始走向定居。中國農業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礎。

  (二)農業生產的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的發展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突出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施肥、灌溉技術的掌握和提高等。

  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是我們評價歷史現象的根本辬準。

  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耕作工具的進步:鐵犁牛耕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開始使用鐵農具與牛耕并逐漸推廣

  西漢時:耦犁(西漢趙過)與犁壁,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

  隋唐時:江東出現曲轅犁,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術的進步:

  春秋時期:壟作法

  西漢時:代田法

  西漢趙過推行的一種適應北方旱作地區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塊上的田壟隔年代換﹐所以稱作代田法。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的耕耙耱技術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術.

  3.耕作制度的發展:

  兩漢:以一年一熟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穩定的一年兩熟制(稻麥輪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與灌溉工具的應用

  (1)水利工程:

  戰國的都江堰

  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時的翻車

  唐朝時的筒車

  宋朝出現的高轉筒車

  明清時的風力水車

  試從農具進步的角度來說明生產力的進步。

  1、從材質方面看,從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來的青銅、鐵等金屬農具;

  2、從制造工藝方面看,從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煉、鑄造;

  3、從牽引動力方面看,從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牽引。

  4、犁耕、播種、灌溉技術的進步

  生產工具的進步反映了精耕細作農業技術的提高,反映了我國人民適應改造自然的勇氣和智慧。

  三、小農經濟的艱難成長

  設問:我國農業耕作方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1.耕作方式的發展進步

  商周時期:大規模簡單協作

  春秋時期: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農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條件:

  ①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3.特點:

  ①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具有分散性

  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少有交換,具有封閉性

  ③注重精耕細作,相對簡單的生產工具、長期不變的生產技術和容易滿足的社會心理狀態,具有落后性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是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

  4.發展的條件:

  ①鐵犁牛耕的普及,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②小農經濟之下,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

  ③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促進精耕細作的農業的發展。

  ④封建政府為保證財源,明智的統治者大都采取重農政策。

  5.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御天災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的沉重,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

  ③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歷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隨著統治的腐朽,每遇災荒疾疫,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于破產,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醞釀、爆發。隨著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農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小農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

  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5.小農經濟的弊端有哪些?

  ①自耕農經濟脆弱,抵御天災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生產規模很難擴大。

  ②隨著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③土地的過度開墾,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

  【本課小結】

  【教學探究】:

  A、古代中國農業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2.主要組織方式——男耕女織(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

  3.主要生產特點——精耕細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點——封建土地私有制。

  B、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刀耕火種----“石器鋤耕”時代----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C、對小農經濟的評價:

  (1)積極性:

  ①小農經濟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的主要動力;②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

  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②農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剝削,最終階級矛盾尖銳,導致農民起義爆發。

  【課后探究】

  【學思之窗】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這段戲詞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什么特點?

  男耕女織的生活,反映出我國古代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的特點。

  【本課測評】

  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試總結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精耕細作;自給自足。

  【教學反思】

  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古代手工業的重要成就;官營手工業產品精美,品種繁多,享譽世界;民營手工業艱難發展,后來居上;家庭手工業是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難點: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學方法】

  由于古代手工業品保留的實物以及相關文字和影視材料較多,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補充各種媒介的資料,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手工業成就的感性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護中華民族優秀遺產的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2005年5月13日的《華西日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一尊很可能會創造中國瓷器全球最高價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圓罐,在多位保安的看護下,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亮相,拍賣公司將于7月在英國拍賣此青花罐。當時專家估計此罐的成交價可達1000萬美元以上。據了解,目前中國瓷器最高價是580萬美元,是2003年9月在紐約拍賣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創造的。這則消息表明,我國古代許多瓷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是世界古玩市場上一枝奇葩。中國古代瓷器為什么會受到世人如此青睞呢?

  中國是瓷器大國,燒制瓷器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做工考究。許多瓷器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魅力,它們有的穩健莊重,有的柔美玲瓏,有的典雅富麗,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綠晶潤,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我國古代瓷器同絲綢、印章、武術、水墨畫、京劇和中草藥等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高中歷史必修的教案】相關文章:

復習必修三課本的教案03-20

高中歷史教學感想(通用11篇)04-30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 在线看日本免费a∨按摩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特黄爽大片刺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