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和環境問題教學設計
資源和環境問題教學設計
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設計思想】:
發揮教師、學生的“主導、主體”作用,通過師生互動,及時反饋,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增強總結歸納能力,提高思想覺悟。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資源和環境現狀,認清其嚴峻形勢。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辯證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能力,使學生能夠較客觀全面地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及相關現象。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學能力,信息的收集、處理和運用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國情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樹立并強化資源、環境問題的憂患意識,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自覺保護資源和環境。
【學習重難點】:
我國資源和環境的現狀及其嚴峻形勢。
【教學模式】:
目標導向為主的綜合教學模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創新素質培養措施】: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分析材料,自己得出結論。
【教學設計的幾點想法】:
(1)本節課的教學力求體現“以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理念,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特點及知識內在規律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思維潛能,導向他們的行為。
(2)本節課采用誘思---討論---歸納的教學模式,具體地說,在導入新課后,給學生一個似曾相識的模糊的感性認識,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討論,歸納出艱苦奮斗的含義及重要性,從而實現學生主動掌握知識,陶冶品質,提高素質的教學目標。
(3)問題的設計,教師的啟發力求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由表及里,由淺到深,突出政治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導行的原則。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加強直觀教學,巧妙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新聞錄像剪輯:2002年春席卷大半國土的沙塵暴)
師:這次沙塵暴,許多城市受到了襲擊,今天我們就來探索沙塵暴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
◆講授新課
展示畫面:(多媒體顯示)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
◆師生互動
師:有人說我國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請依據課本予以分析說明。(意在檢查學生對課本預習情況,發現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并據此調整教學策略)
生:答(略)
師:請根據你的理解談一談,我國資源優勢是怎么轉變成了資源劣勢的呢?(意在引導學生聯系“人口國情”來分析理解“資源國情”)
生:答(略)
師:(如果學生只答“人口因素”則進一步追問)除了人口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嗎?(意在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生:答(略)
師:以水資源為例,談談:當地存在哪些浪費水資源的事例。請你為改善些現象提幾條建議。(意在誘導學生密切聯系自身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
生:答(略)。
師:請結合了解到的時政資料談一談:我國目前的資源形勢如何?(意在鼓勵學生關心時政、培養綜合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生:答(略)
師:(小結)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做到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很好!
(多媒體投影本框知識結構圖表第一部分,并據此小結第一目內容。圖表見本課時最后,此處略)
(圍繞“我國面臨嚴重環境問題的十個方面的主要表現”,整理材料并出示。意在使學生學會歸納、演繹思維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
師:些圖表說明什么問題?應采取什么措施?
生:答(略)
材料二:
建國初期,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50年代,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60萬平方公里。1992年,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面積累計達55億畝,占國土面積的38.2%。
師:材料二說明我國存在什么問題?
生:答(略)
材料三:
1、我國植物物種約有15%~20%處于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
2、70年代,草原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的退化速度在擴大。
師: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問題?
生:答(略)
師:材料一、二、三共同說明什么問題?為解決此問題請你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生:答(略)
師:造成我國環境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課本僅舉了兩個主要的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造成環境問題的因素嗎?(意在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從多方面剖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哪怕答案包含在課本中所講的“兩個方面”中,也要予以肯定和贊賞)(多媒體展示)
據國家權威部門綜合信息,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生態惡化發展趨勢得以減緩,局部地區或某些特定領域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具體表現在:
最近10多年來,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減少11萬平方公里,局部地區水土流失狀況明顯好轉,基本禁止住了發菜、甘草、草麻黃等固沙植物的濫挖,一些地方治理沙漠化取得成功。全國林木年凈增長量為4.6億立方米,年均消耗量為3.7萬立方米,繼續呈現長大于消的趨勢。大熊貓等一些瀕危動物種群開始擴大。90年代后期,城市工業廢水排放量呈下降趨勢。全國大城市大氣惡化趨勢有所扭轉。S02年平均值在1994年以后開始下降,如沈陽、北京的S02濃度和西南酸雨區的降水酸度、酸雨頻率有所減緩。總懸浮顆粒物及降塵污染穩中有降,逐步好轉。一些大城市的某些環境質量指標好轉,一些沿海城市環境繼續改善。
【資源和環境問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環境設計手繪表現圖問題與教學方法01-04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02-28
《租船問題》優秀教學設計02-10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課題1愛護水資源》教學設計03-03
初三化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06-19
淺談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03-19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