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的讀后感
丑石的讀后感1
又一次捧起賈平凹的《丑石》,我仍是愛不釋手。讓我喜愛的,不僅是作者的生花妙筆,還有丑石所蘊含的那種不屈于寂寞的精神。 日記
丑石很丑,她的模樣像石一樣,但丑石派不上用場,既不能鑿下刻字雕花,也不能供來浣紗捶布;丑石無人喜歡,小孩子討厭他,大人們咒罵他。然而,正是這塊遭人唾罵~再污土和荒草里沉睡了幾百年的石頭,卻被天文學家認為是塊隕石,說它是件了不起的東西,后來又將她運走去研究。只有到了這時,人們才對他另眼相看,肅然起敬了。
這,不正是丑石內在的價值折射出的金子般的閃光點嗎?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也是一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著名電影舞星艾斯特爾199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候,在場導演給他的評價是:毫無演技,前額微凸,略懂跳舞。然而艾斯特爾并未因此喪失信心,他將這張寫有評語的紙裱起來掛在住宅中,并通過勤奮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名電影舞星。
可以說,艾斯特爾當時與賈平凹筆下的丑石有某些相似之處,盡管他未遭到太多人的歧視,但他的才能卻沒遭到他人的承認,而他最后的成功不正是顯示了它的內在才華嗎?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貝多分的老師說貝多芬絕不是當作曲家的料;愛因斯坦的老師也曾說他“反應遲鈍 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哲學家曾被人貶為“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而今天,為什莫他們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呢?因為他們有用不服輸的精神和志氣,有自己的真才實學,有時是在在的貢獻。
然而在今天,卻有人因為一時不被重用,發揮不出長處,找不上合適的工作就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其實暫時的`受挫正是對人的意志和信念的嚴峻考驗,經不住這種考驗,就會永遠被悶在地下。還有的人,并沒有真才實學,也不踏實鉆研,卻總以為自己是塊金子,是個英雄,抱怨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這種虛偽的心里實際上是在自欺欺人。
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成泥巴吧,然總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誰能否認明天不是一個豐收的日子呢?總有一天,你辛勞的雙手會將自己的生命裝回的五彩繽紛。
丑石并不丑,因為內在的價值為他的生命度上來了一層美麗的鎂光。丑石的經歷還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并非就是庸俗和空虛,腳踏實地的努力才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之旅 。
丑石的讀后感2
黑黝黝的丑石牛似地臥著,不能雕刻,不能捶布。在眾人的嫌咒,花陰的冷淡,荒草的陪伴下,丑得孤寂,丑得曲解,寂寞地生存著。天文學家認出它是隕石。它曾經發過光,閃過熱,給“我”的先祖以光明,向往和憧憬,可已落入污土荒草幾百年了。誰能想到丑石曾那般美,那般亮!“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丑石的丑陋是它美的外殼,但世俗的.譏諷放大了它的丑陋。丑石的內質和不屈于誤解的沉默形象凹現出它在污濁境地不同尋常的美,這是丑石形象貶值里的精神增殖,也是它獨有的個性。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立的個性,人類作為自然的一員,不應一味地利用它們,也沒有資格這樣做,要追求更高的境界:理解。人類越多理解自然,越會感到自己的愚固和淺薄。丑石是天外隕石,是自然中的一員,理解它我們會懂得“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丑石丑嗎?是的,它很丑。丑石可愛嗎?它真得很可愛;它是因為丑才可愛,丑才真,而這種丑只是它的外表,它的內質是美麗絕倫的。美丑對立是一個清醒的觀點,沒有缺陷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我更喜歡叫它“丑石”,因為它以丑為美。我忘不了丑石劃過天宇的美麗,更忘不了它躺在污土荒草里的丑陋。
丑石,永遠是美的。
丑石的讀后感3
《丑石》是一篇令人反省的文章。講的是關于一顆從天而降的隕石。本是稀世珍寶,卻被世俗的眼光看成一個奇丑無比的石頭。最后,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用一句話,證明了“丑石”的珍貴無比!最后,它讓那些世俗的人們,全部目瞪口呆了。
是啊!為什么奶奶和石匠都覺得“丑石”是一個毫無用處的石頭呢?因為那塊石頭對他們沒有用處。為什么天文學家卻覺得“丑石”是個稀世珍品呢?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不缺少美,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這位天文學家就擁有這樣一對發現美的眼睛。所以他覺得“丑石”是個珍貴無比的隕石。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美的東西。它可以是一束鮮花,也可以是一張白紙,還可以是一支鉛筆……而我身邊的美的東西,是我的好朋友——劉皓陽。他是一個胖胖的小伙子。大概有11歲的光景。他與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與我是好朋友。有可能是因為胖吧,每當同學們笑他是豬的時候,他總是一笑而過,從不和他們計較。可那次之后,同學們對他的態度變了,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翻轉!
記得三年級去青青世界春游的`時候。我們舉行了書法比賽,到劉皓陽寫了,同學們都在倒喝彩:
“你這豬頭!會寫字嗎?”
“豬蹄兒拿不住筆桿吧!”
“切,一個胖子,有什么能耐?”
……
我的心里很緊張,又很憤怒。我為劉皓陽的表現而緊張,又為臺下同學的起哄而憤怒。此事之后,同學們不再厭惡他,反而對他有了好感。
那次是學校舉行運動會。我們班在其它方面都很突出,可是在籃球方面差強人意。所以我非常賣力地訓練。劉暢也在拼命地練籃球,他是個好勝心強的人。只要我們班輸了,他就會忍不住地眼紅,然后沖上去打人。這次,他卻不一樣。他改成了拼命的練習,然后靠自己的實力,獲得第一名。最初,他驕傲地宣布:“本少爺會打球了!”可是后面,他忍住了自己驕傲的性格,心平氣和地練習籃球,等待著比賽的到來。
終于,到比賽的時候了,是二打二,由我和劉暢上場。開始了,我把球傳給劉暢,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沖向了籃筐,來了個三步上籃……球進了!同學們歡呼起來。就這樣,我們以20:2的分數拿了冠軍,讓全班揚眉吐氣了。當然,同學們對劉暢也有了一絲莫名的好感。
讀完了這個文章,我知道了人不能只從一個東西的外貌來判斷這個東西的好壞,也不能從第一感覺來判斷。只要人人都擁有一對發現美的眼睛,那么,這個世界一定會充滿愛!
丑石的讀后感4
今天我學習了賈平凹的《丑石》這篇文章,讓我深受教育和感動。
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家門口的一塊黑悠悠的又丑又占地方的大石頭,大家都不喜歡它,想把它搬走,可是它太大了誰也搬不動。有一天,一個天文學家來到這里,在他家門口停了下來并說:這是一塊二三百年前從天上落下來的`隕石,是無價之寶。后來用車把丑石小心翼翼地運走了。
丑石的這種不屈于誤解、寂寞而頑強的生存著精神,在生活中也有。
比如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中的男主角,從小夢想著摘星星,上中學的時還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當考上北大面臨選系的時候,他本想選天文系,可父親卻讓他選經濟系,最后只好上了經濟學院。有時也在偷聽天文系王老師的講課,有一次被王老師現了,王老師說他們自己這一代人就是在所有人的嘲笑下才到了北大的。他想了想還是先在經濟學院吧,到了大四終于轉到了天文系,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為在經濟學院考了第一,所以收到了一個公司的招聘,然而他沒有去報到,而是去參加了一個比賽,他的發明讓所有評委都震驚了,他終于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說明只要努力堅持就會成功,男主角就像丑石一樣,默默地等待著自己的舞臺。
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有夢想,就要捍衛他并努力實現,終究會有夢想成真一天。
丑石的讀后感5
這一次,馬老師帶我們學習《丑石》這篇閱讀,我知道了“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
賈平凹筆下的這篇故事,帶我們認識了“丑石”。原來,丑石是作者家院子前,一塊像牛一樣的石頭,每天都黑黝黝臥在草地里。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石頭就成了障礙物,奶奶都說:“這塊丑石多礙地喲,啥時把它搬走吧!”丑石不能鑿字雕花,也不可以換沙錘布,具體來說:“根本沒有什么用。”我們小孩兒嫌棄,大人也咒罵它。活的不堪像一條狗。
但一位文學家,改變了丑時的命運。原來丑石,是一塊補過天、發過熱、閃過光的'石頭,而作者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而平凡的丑石,卻成為了了不起的文物。
老師給我們看了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主人公何曉東,從小有個被人嘲笑的夢想——到天空去摘星星。
天文學科的王老師改變了何曉東命運。終于一個機會從天而降,和天文學科學生一起研究,征服在場評委。如果成功了,保送研究生;如果失敗了,對以后的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王老師的幫助下,何曉東完成了本精彩的畢業作品。何曉東上臺時,想起了童年的事。他深吸了一口氣,把自己的作品完美的展現出來,是一個div的投影,如仙境一般,還可以指揮。所有評委站起來,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響起,何曉東知道,他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記住只要是金子總都會發光!
丑石的讀后感6
文章寫了:賈平凹家門口的那塊丑石,什么用途也“沒有”,“我們”都嫌棄它。一位天文學家來訪,發現了丑石,并且說丑石是一塊隕石,這發現讓“我們”很驚訝。
“我”一開始并不知道丑石是一塊隕石,以為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我們”想讓它壘墻,它不行;“我們”想讓它做臺階,它不行;“我們”想讓它做磨石,它也不行。“我們”都認為它很無用,“我們”都咒罵它,嫌棄它,罵它無能,嫌它礙事。而天文學家的到來是丑石一生中的轉折點。天文學家將丑石從一塊被人咒罵的頑石,變成了一塊稀有的隕石。人,總是有丑的一面和美的一面,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人外表美麗卻內心惡毒,有些人卻外表丑陋卻內心善良;有些人熱愛生活卻身有殘疾。
你們看,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小時候因為發高燒而失去視力和聽力,可是她并沒有為此而放棄自己,她沒有失去對著世界的渴望。在安妮˙莎莉文來到之前,海倫˙凱勒是個心智未開,任性無知,被寵壞的.孩子。在安妮˙莎莉文的教育下,她迎接了種種挑戰,創造出種種奇跡。 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無處不在。我還知道一位大哥哥,他叫竺子健,他的爸爸有小兒麻痹癥,雙腿癱瘓,母親有很嚴重的白內障,竺子健也患有白內障,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上課只能靠聽。但他沒有放棄,他開始在A4紙上只能寫一個字,一直練到和田字本格子一樣大為止。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以691的高分考入浙大,也由“丑石”蛻變成“隕石“。美與丑,相互對質,但在心靈上是相通的。
丑石的讀后感7
“一千個人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丑石》這篇文章再次說明了這一點。
《丑石》主要寫了“我”家院子里有一塊又大又丑的丑石。奶奶嫌它太礙事,伯父嫌它不規則,石匠嫌它石質太細,也只有下雨時坑凹能盛水,十五的夜晚能爬上去賞月這一點兒用處。大家都嫌棄它,可誰曾想到,這塊丑石竟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隕石,后來被天文學家小心翼翼地搬走了。
丑石,顧名思義,就是非常丑的石頭,可正是因為它的丑,造就了它獨一無二的美。面對世俗的各種誤解和白眼,丑石已經默默忍受了幾百年了,直到天文學家發現了它與眾人不同的美。其實我們每個人看每件事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正如世界上沒有同一個人一樣,你眼中的大媽,可能就是別人眼中的年輕阿姨,你眼中的破舊手表,可能就是別人眼中最為寶貴的東西一樣。我們何必要求別人的想法一模一樣呢?
記得我們學過一篇課文——《楊桃》,文中的“我”畫楊桃時,因為角度問題,“我”畫了一個五角星,而受盡其他同學的嘲笑,后來老師讓幾個嘲笑我的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確實與我畫的一模一樣。通過這篇課文教導我們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要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要將心比心,通常會產生不同的.結論。而丑石也正是如此啊!如果文中的“我們”換一種角度看,換一個方式看,是否會得到一個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的結論呢?是的,當然會,甚至這直接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賦予丑石一個負面的心理評價,那么“我們”肯定會覺得心煩意亂;但相反,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賦予它一個好的心理評價的話,“我們”的心情自然也就會愉悅許多。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以,當遇到令人心煩的事時,你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也許會得到一個相反的結論。
丑石的讀后感8
我曾有幸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太空中向地球飛去,這塊隕石沒有掙脫地心引力,和大氣層摩擦,燃燒,越來越小,最終落到地球上。讀到這里,我不禁有些心酸,隕石在大氣層里被摩擦燃燒,越來越小,它要忍受多少痛苦和艱辛?落到地上還有兩人高,可見它是多么的頑強。
隕石落到了賈平凹家院前,賈平凹家打坯燒磚、做樓梯、做石磨都沒看上它,但他從不氣餒,它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它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于是,它用它堅強的意志忍受著人們的譏諷,看,它多么頑強,我們身邊又有誰有這樣驚人的毅力?有多少知難而上的“隕石”?有幾個能面對困難堅強地面對?
記得我在做作業時,常會因為難題而浮躁,就像那一次,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我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我絞盡腦汁都做不出來,想打電話問父母,又怕麻煩他們,想上網搜索答案,又怕爸爸媽媽罵我,于是我在草稿紙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算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我把這道題給做出來了。那時,我仿佛也變成了一塊孤軍奮戰的隕石,一塊會忍耐痛苦和失敗的.隕石!
幾百年后,隕石被一位天文學家發現,被估計落地已有730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它可能已經忍受了600多年的冷落了。但是,這一切結束了,它終于走向了“石生”的輝煌。這就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丑石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開始學會做題不浮躁了,也更認真地去面對每一個困難了。比以前勇敢許多,爸爸媽媽也不那么擔心我走不出困境了,我真誠的感謝你丑石。
我傷心時,想想你,便有了勇氣;我煩躁時,想想你,心便靜下來;是你,丑石,你讓我一生受益!
丑石的讀后感9
第一次知道賈平凹其人,是在初入高中當年的開學典禮,平凹是以校友身份特邀的嘉賓,已經過去19年了。
第一次讀平凹先生的《丑石》,卻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忘卻了時間。
很久以前就讀過這篇散文,卻是一直沒有親見過這塊石頭,總是以為謹是平凹筆下之幽靈罷了。雖離平凹故居很近,卻也不曾去過幾次,偶爾路過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不曾帶著目的而至。妄做了平凹校友,也妄了丹鳳鄉黨之愿望,實為愧疚。
再讀這篇《丑石》,卻已是真真實實見到了它,就像平凹先生筆下那樣,靜靜地臥在那里……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認真讀罷這篇文章,還真需要下一番功夫,動一動大腦。你不用心去理解或者思考,還真如“丑石”壘不成墻,做不了臺階,是個該早早搬走,省的礙眼的石頭;甚或靈機一動,平凹不是說“丑石”嫣然翻身為天上來物,早都被運走了嗎?怎么還在那躺著呢!莫非這個是贗品?假若你謹是這樣機靈一動,平凹先生都會無語,只能感嘆到底是手機毀了一代人還是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你真的讀懂了平凹這篇《丑石》,你就會理解為什么這篇文章會被收錄到中學課本中。
絕非是在歌頌一塊石頭。
“丑石”不是一般的石頭,不能去做墻,不能做成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的。
今天,我們再去平凹故居,依然可以看到平凹筆下的“丑石”依然靜靜地臥在那里,而平凹先生心中的`那塊“丑石”,卻早已光芒四射的走了,因為它來自天上,終究不會是地上之物。
“丑石”,默默的來,靜靜地走。
或來,或走,都是一道風景。
丑石的讀后感10
今天,我在《課外閱讀》上讀到了一篇文章,它深深地觸動我的心弦,文章的名字叫做《丑石》。
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我們家門口有一塊很丑很丑的丑石,他就那樣——黑黝黝、坑坑洼洼的躺在門口,伯父想要用它壘山墻,卻無法壘上。想用它洗一臺石墨,可它的石質又太細,不適合。也不能雕刻,不能捶布。他什么都做不了,我們都討厭起他來,想要把它搬走,但他就像長在那里一樣,我們怎么也搬不動他。他成天丑丑的在那礙事,人人都十分討厭他。終于有一天,一個天文學家來了,他發現了我家門口的這塊丑石,說道:“這是一塊從天上掉下來已有二三百年了不起的隕石,又說它很丑,但這正是它的美——這是丑到極致的美,他不是其他頑石所能比擬的,所以常常遭受一般世俗的嘲諷。”我和奶奶的臉紅了……
讀完這篇文章,面對著這塊丑石,我不禁贊嘆,明明有那么大的`價值,卻默默無聞的隱藏著自己的光輝,靜靜的、默默地忍受著人們的討厭、厭惡,屈于誤解屈于寂寞的生存的偉大,而這種精神正值得我們去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為眼前的一點點成績而裹足不前。也有許多人為眼前的一點點小挫折而丟掉自信,我們不能這樣,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內涵,樹立遠大的理想,然后認定一個目標,不斷地去追逐,這樣才能實現抱負。
這篇文章《丑石》令我深受啟發,它教會了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丑石的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丑石》這篇文章。文中的那塊丑石令我感受至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不起眼的物品,卻可能是那樣的珍貴。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塊丑石。受到人們的嫌棄,后來一位天文學家發現了它,把它帶走了。
是啊!文中的丑石就是這樣偉大,無論人們是怎樣嫌棄它,譏諷它,它都默不作聲,這是多么偉大呀!在生活中,小蜜蜂不就是這樣嗎?它整天待在花園里勞作,盡管花蝴蝶在小蜜蜂身邊飛來飛去,嘲笑著說:“小蜜蜂呀,小蜜蜂,你看我整天悠閑自得,很清閑,你呀,就只知道勞作,而不知休息!”而小蜜蜂好似沒聽見,繼續采蜜……是呀!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會遇到別人的不同嫌棄與譏諷,但是只要我們不理會別人的怨言,默默地奉獻自己,就滿足了。讓我們一起學習文中的'丑石那樣偉大,那樣不屈服誤解、寂寞的生存和偉大!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學習吧!
丑石的讀后感12
閱罷《丑石》,一時感慨萬千。
文人的眼光,確實是獨到而又敏捷的,他們往往可以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比如說,丑石。丑石是丑的,不論是拿來砌房或是修路,甚至是供孩子們玩耍,都無法做到。它在當地人們的眼中,是沒有其價值的',所以無論如何,它都是丑的。然而,它又是美的,在科學家眼里,它的美甚至超過了《蒙娜麗莎》!
表面“丑”而不為人欣賞的東西,也有美的價值;“丑石”默默忍受、堅定不移、甘于寂寞的品質,不屈于誤解和寂寞生存的精神是偉大的,值得人們學習;認識人和事物不能光看外表的“美”與“丑”,真正的美,美在內在的價值。它簡直就是世間美之始來。同一件東西,每個人的眼光都是有差異的,在我國好苗條美女,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好苗條美女,比如非洲國家。
丑石的讀后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賈*凹的《丑石》。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塊很丑的石頭,它不能建山墻,不能做成磨,于是被人冷落,還不斷地被人咒罵,嘲笑,人們叫它“丑石”。一天,一位天文學家認出了這塊石頭,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塊隕石。不久,來了一輛車,小心翼翼地把它開走了。
讀完它,我感到了那塊丑陋石頭的偉大。他被世人誤解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仍然站在那里,雜草和青苔在他周圍生長。它被世人誤解,因為它不能建山墻,不能做成磨。世人認為有用的就是好的,卻不理解不知道無用也有好處。
社區前面有一棵大樹,枝葉太高又太少,人們在樹下并不覺得涼爽。它的根太大了,把路面都凸了起來,人們都漠然地看著它。直到有人承認它是一棵有價值的樹,人們才對它表示尊敬。
那棵大樹難道不是丑陋石頭的翻版嗎?正因為它們的無能,他們才免于砍伐和建造山墻的痛苦。
丑石,這種不顯眼的石頭,曾經是天空的石頭,它曾經構成過天空,發過自己的光和熱,我們的祖先曾經仰望過它,它給人光明和向往,當它落在地上的時候,世人卻不知道它。它一直在等待有人去發現它,去發現它的價值。
我認為最丑的.就是最美的。因為它不是普通的石頭,自然不能做墻或臺階,不能去雕塑。它不是為這樣的事情而存在的,所以經常被嘲笑。
我感到了那塊丑石偉大:它默默地忍受了這么多年,屈服于誤解,孤獨地生存于世。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應該以貌取人。我們應該看到人們內心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美。有些學生成績不好,我們不應該說他不好,也許他只是在考試中犯了一個錯誤。當他被別人嘲笑的時候,他就像丑石一樣,默默地忍受著一切,這孤獨的生存體現了偉大。
丑石的讀后感14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墻,但苦于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么大氣力,因為河灘并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蘑,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采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干燥,那石凹里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里渴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著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后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卻怎么連墻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丑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 “以丑為美?” “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墻,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頑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丑石的讀后感15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塊石頭因為長得不好看而被大家譏諷,而最后人們體會到丑石的偉大。
這個從故事中讓我深深的懂得:任何時候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遇到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換位思考。
大家覺得這石頭非常礙眼,做不了任何事,我認為,這足以說明這些人太膚淺了,對事物的根本沒有任何了解就下定論。我們不妨設想,如果天文學家也和大眾的看法一樣,那么這塊石頭就會被世俗的眼光所埋沒,甚至于某天被人們丟棄,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正因為如此,任何時候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俗話說:“真理越辯越明”,尤其是當別人的觀點和自己不同時,如果固執己見,不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就容易產生矛盾乃至沖突,甚至有可能將真理埋沒。
所以,我們遇到問題,應當學會換位思考,通過溝通,增強彼此之間的了解,以求認同,理解和支持,在生活里也是一樣,對人,一定要尊重他人,俗話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只有得到了他人的尊重,才能良好的溝通,雖然丑石不如《西游記》里的仙石,集日月精華于一身,也不像《紅樓夢》里的那塊通靈寶玉,但是,丑石擁有驚人的堅韌,和堅定,所以大家不是沒有優點,是沒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只要用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事物具有多面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上,矛盾當然是免不了的,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解除矛盾。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丑石的可貴的堅韌、堅定的品質,尊重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只要學會尊重,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只要學會尊重,矛盾將會越來越少;只要學會尊重,一定會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丑石的讀后感16
今天,我讀了《丑石》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感觸,也讓我受益匪淺。
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塊丑的不能再丑了的丑石頭,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我”們誰都不愿去理它,“我”們幾個孩子,也討厭它,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認它留在那里了。這塊丑石受到我們的嫌棄不但是因為它那樣子實在是太丑了,而且什么用都沒有,還占地方,既不能壘山墻,又不能壘臺階,地地道道的廢物!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聲顯赫的天文學家到了“我”們村,突然發現了這塊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后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一輛車,小心翼翼的搬走了。
這就是丑石。因為丑石有它獨特的存在的價值,所以,丑石不丑。那么,任何一個物體都有兩面性,而我們判斷一個物體或人時,不能只看外表,而是要看內在,就比如那次……
上次,我跟媽媽去逛街,媽媽真在為她心愛的衣服跟店主討價還價,我不耐煩的向門外看去,結果看到兩位打扮得非常時髦的兩個年輕的阿姨,她倆談笑風生,還個個戴一雙銀光閃閃的特大號耳環,還化了很濃的妝,看上去好像要去參加一個化妝舞會呢,還穿著一件“魚鱗衣”,“魚鱗衣”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看起來光彩照人,就連穿的鞋都沒有一點污漬,整體給人以一種一種高貴、華麗的氣息。正當我要轉過身時,她們竟然把吃過的口香糖吐到了地下!這下就算口香糖再香也“變質”了。這個舉動也把她們在我心中美好的印象打破了。隨即,一聲沙啞的'聲音傳來:
“對不起,請你們不要隨地亂吐口香糖。”原來,是一位50多歲的清潔工說道。
“我們就不,咋的。”
“請你們遵守規定。”
“我們就不!”說著,還故意吐了一口痰。
“你們再這樣欺人太甚不會有好下場的”
們倆互相看了一下對方,隨即,開口大笑,說:“你當我們三歲小孩啊?誰信呢?”她們輕蔑地說。
清潔工保持沉默。
那兩個令人討厭至極的“漂亮阿姨”又拿出一張白紙,當著那位清潔工的面兒,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紙,然后扔到天空,便揚長而去。
那飄落的碎紙,像冰冷的雪花飄落了下來,那時,那位清潔工的心里一定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嚴冬!
雖然是一塊丑石,但它有存在的價值;雖然外表美,但內心丑陋、險惡,那外表美算什么呢?只不過是一粒再輕不過的細沙罷了。
丑石不丑,美人不美。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能被表面所迷惑,所左右,內在的東西是最美的、最有價值的!
丑石的讀后感17
翻開賈平凹先生的散文集,一篇篇文章寓意著一個個道理,其中我獨愛《丑石》這篇文章。
文中的丑石不受村民的喜愛,因為它不能壘墻,不能刻字雕花。大家都認為它丑而無用,嘲笑它,咒罵它。后來有一位天文學家來了,才知道它是兩三百年前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它曾經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人們的祖先曾經仰望過它。即使現在掉落人間,但它心中也有自己的`驕傲,最終被科學家運到科學院研究,并在博物館展覽。雖然它是個丑石,但它一樣可以在自己的舞臺發光發熱。
孔子也是一塊丑石。打鐵,他不行。種地,當警察和醫生,他都不行。他每天周游列國,看到人就說這樣不合乎禮儀,應該怎么做,并告訴君王對待百姓要仁慈。但是沒有人理他,別人嘲笑他,冷眼對待他,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最終孔子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文化,東方文明的重要基石。
梵高也是一塊丑石。家里窮的揭不開鍋,人們都瞧不起他,都覺得他每天只會畫一些奇奇怪怪的畫。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對社會沒有用的人,是個被社會拋棄的人。可最后他開創了西方美術文化濃墨重彩的一頁。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塊丑石,從我們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的這一刻,你就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存在價值。不要灰心,不要懊惱,要相信自己,耐住寂寞,相信總有一個你自己的舞臺,在那個舞臺上展現出你耀眼的光彩。
丑石的讀后感18
當我看到《丑石》這篇文章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細細品讀完,我對丑石心生敬佩之情。
文章講的是一塊外形奇丑的石頭,開始被人們認定就是一塊百無一用,所以遭人唾棄。但天文學家一眼看出它不是凡石,乃是一塊隕石。從此它身價倍增,最終以其內在的價值得到世人的認可。
丑石的經歷可謂傳奇,也讓我不禁想到了人性的兩面性。若是沒有這位天文學家,丑石可能會一直被唾罵。但丑石還是一如既往的不顧那些流言,一直堅持保持自己的本性。既然丑石都能做到腳踏實地做自己,為什么我們就不能靜待心中的花兒開放呢?
記得著名電影舞星佛萊德。艾斯泰爾在一九九三年第一次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后,在場的導演在他的評價表上寫了:"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然而艾斯泰爾并沒有因為這句話而喪失信心,他把這張紙條裝裱起來,放到了他的住處里,使得提醒自己。最后,他經過不懈努力成為了一名電影舞星。艾斯泰爾和丑石一樣,也沒有人認可自己,最后通過自己奮斗終于脫穎而出。但是在現代,人們經常因發揮不出長處就自甘墮落,悲觀氣餒,還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很棒,別人都在嫉妒他一樣,總是抱怨生活不公。其實這兩種想法都是錯的,暫時的受挫正是對人的.考驗,經得起考驗的人才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盲目樂觀,不腳踏實地的人,你沒有耕耘,怎能收獲呢?
我們大家都一樣,都想發揮自己的長處,但是我們如果不勤勞學習,腳踏實地的做事,做好自己,怎么才能讓生命更加散發光芒呢?記得爸爸常說一句話:"做事先做人!"結合《丑石》,我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才是一個人最應做好的事,平凡的事做到極致,你就是一個璀璨的明星,就像丑石,丑到極處便是美,它是不屈于誤解,將美麗耀眼的光芒照亮夜空的一顆最偉大的隕石!
丑石,你腳踏實地做自己,你教會了我做人,你的美麗光彩奪目!
丑石的讀后感19
有一種石頭是偉大的,它歷經了歷史的滄桑和世人的冷眼,它不怕誤解、不怕寂寞,它就是丑石。
今天,我讀了《丑石》這篇文章,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丑石》的作者是賈平凹,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作者賈平凹的家門口有一塊丑石,這塊丑石一直遭受著人們的冷眼,嘗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最后被天文學家賞識,帶回延吉市研究,人們這才知道這塊丑石原來是天上的隕石。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認為丑石是偉大的,它是默默無聞、無私的。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座廟,廟里有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小和尚總是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以非常自卑。有一天,老和尚給了小和尚一塊石頭,讓他拿去集市賣,但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也不要賣。小和尚覺得很有趣,便高興的來到了集市,不一會兒,一個婦女愿意出三文錢買下這塊石頭回去給丈夫壓紙,小和尚沒有賣,高興的跑回寺廟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笑了笑,又讓小和尚拿去珠寶店賣。小和尚來到珠寶店,珠寶店老板一見這塊石頭便跪了下來,激動的說:這可是價值連城啊!我愿意把我的`家產都給你。小和尚驚呆了,他急忙跑回寺廟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又笑了,并說:這的確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只有珠寶店的老板才知道它其實不是一塊石頭,而是寶石,只有他知道這塊石頭的內在美。小和尚這時才恍然大悟。
是啊,任何事物都有其外在美和內在美,我們在欣賞事物外在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它的內在美。
丑石的讀后感20
讀了《丑石》這篇文章,我感觸良多。
《丑石》講的是我家門前的一塊丑石,因為長相丑陋,又不能刻字雕花,不能浣紗捶布,不能做石磨,不能壘山墻,甚至不能供孩子們玩耍……,所以,大家都討厭它,嘲諷它,唾棄它。直到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告訴大家,它竟然曾經是一顆給過我們先輩光明、希望的閃爍的星星,是一塊歷盡艱難險阻來到地球上的隕石,它的命運才再次被改變。
丑石乃天外之物。它不屑于去做可以雕花的漢白玉,不屑于做可做石磨的石塊,不屑于做可以壘山墻的平磚,它只做它自己——外表丑陋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呀!面對世俗的冷嘲熱諷,他依然堅定的'選擇做自己——“無用”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呢!
看著《丑石》我想到了自己。
說來慚愧,以前的我作文從來沒有得過“優加”,每次在作文課上,聽著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我是既羨慕又自卑。一天天的,我漸漸相信自己的作文水平很差,便也切斷了自我世界和外界的聯系,整天只知道憂傷的沉浸在書本里,與書本中的人物惺惺相惜,自怨自艾。而丑石呢,即就是在嘲諷中,在唾棄中,也沒有懷疑過自己,沒有失去自信,它默默的承受著一切,努力尋找著展現自己光彩動人的一面的機會……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是嗎?即使外界所有的人都不認可你,你也不能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從此墮落下去……不拋棄,不放棄,站起來,從頭再來。
沒有人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千金散盡,都能還復來,我們還有什么可怕的!
告訴自己,我,能行!
【丑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丑石》的說課稿06-13
《丑石》說課稿06-13
丑石作文08-29
丑石小學作文09-28
《丑石》閱讀答案08-05
丑石教學反思05-25
丑石教學設計05-29
我與丑石作文03-16
《丑石》精品教案08-27
丑石教學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