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王崧舟老師評課》讀后感
對王崧舟“詩意語文”,我早有耳聞,但卻知之甚少。寒假我給自己指定的寒假生活就是閱讀《聽王崧舟老師評課》一書,從而走進王崧舟老師。
其中王崧舟對肖紹國執教的《月跡》、王春燕執教的《猴王出世》、彭才華執教的《凡卡》這三節課的點評,是分別從詩意感悟、文本本位、語文知識三個不同的側重點進行的,由這可看出王崧舟的.一些所遵循的教學理念。
在《猴王出世》這節課中,雖作為第一課時,但王春燕老師并沒有把過多的時間放在分析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這一知識點上,而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文本中的句子,以此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并讓學生通過結合具體的文本、具體的語言、具體的情景,在自我實踐中去思考、去感悟、去發現問題,并最終達到自我意會。如果單從課堂實錄上看,也許我們對王春燕老師這節課的評價只停留在從文本出發,重視與教學文本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很明顯,我們這樣的點評有點流于表層,并未深入發掘這節課的精彩之處。而王崧舟老師對其的點評分別從語言、人物形象、情感體會三個層次對課例進行點評,層次清晰、環環相扣。
王崧舟認為語文課程的本質是言語性, 而這一教學理念體現在《猴王出世》這一課中,則是把較多的時間用于品讀、咀嚼、領悟、積累課文的語言和表達范式,簡而言之,即是以語言表達為意圖,學生的反饋也是語言表達,以文本為基礎,盡可能的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另外,王崧舟認為這節課中成功之點還在于喚醒學生的語文意識,即喚醒意會。教師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其中去警覺、去思考、去感悟,也就是我們說的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王崧舟這本書所作的自序題目即是《不為點綴而為自省的評課》,評課就是評自己,是的,評課也許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立竿見影,但是可以為解決問題指明方向。
【《聽王崧舟老師評課》讀后感】相關文章:
王崧舟《詩意語文》讀后感08-23
王崧舟《母雞》的教學設計模板03-09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08-08
語文是什么之聽王菘舟老師的課感言05-10
桃花心木王崧舟課件03-25
關于王崧舟《長相思》教學反思11-25
王崧舟《搭石》的教學設計模板09-27
王崧舟慈母情深教案(通用9篇)08-05
王崧舟《去年的樹》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