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后感

時間:2021-06-30 09:42:4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后感范文

  這是一本相稱好的專業書,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課程學科教學論叢書”之一,總主編鐘啟泉,主編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數學教育界中的人物。隨錄如下: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后感范文

  第一章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它的第三節論及“近年來國際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特點”,所歸納的數學覺得完備而合乎我現有的認識,內容如下,一是強調數學的現實性;二是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三是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四是重視教育過程的個性化與差別化;

  五是關注與其他學科的綜合。p9日本的新數學學習綱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舒暢感、充實感應該是與數學內容有本質聯系的。這次數學課程改革應該讓喜歡數學的學生多起來。”我也相信,光有快樂沒有數學的課堂不是數學課堂.p10談到教育目標的差別化與教育設計彈性時,闡述極少,可見“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之難,當然,這也是個熱點、待開發點。

  第二章是小學數學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照錄一段提綱挈領的話,p13“本次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終身可持續性發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p27在新教材中,每個知識點編排按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結構。

  第三章小學數學學科的幾個基本問題.p31,好句子:“學生太早地、過度地被教師們安排在象征符號堆里,滿臉數字印痕卻不知數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p33,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中,兒童用的是自己的口頭語言甚至是直覺的方式,而學校所教授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和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p34、p15都論及小學數學所應當具有的特點是,“第一,小學數學具有現實性質,數學來自于現實生活,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第二,學生應該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學習數學,即學生通過認識的現實生活,自己逐步建構數學結論,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要通過數學教育,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p44,“數學的學習要超越概念、步驟、運用。它包括數學素養,把數學看做一種強有力的審閱情境的方式。素養不僅指態度,而且指具有思索的傾向和積極的行動方式。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他們是否能夠自信地接近目標,

  樂于探索,具有意志力和愛好,以及能否有反映他們自己思維的傾向性等幾方面。”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讀后感12-08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讀后感04-28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教學反思07-13

小學數學課程《方向與位置》教學設計01-12

關于《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書隨筆07-15

小學《練習1》數學課程教學設計07-27

《體育教學論》讀后感04-14

《探究教學論》讀后感11-23

數學課程教學反思12-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 | 未发育女AV一区三区三区 | 亚洲制服丝精品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