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1
這個學期,我們學了很多關于為國奉獻、報效祖國的英雄及名人類故事,其中,最讓我銘記于心的是這個故事。
故事主要寫了詹天佑這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在帝國主義的要挾下勇敢地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并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他不但為祖國爭了光,還給那些西方帝國主義一個有力回擊——我們中國人是有能力自己修建自己的鐵路的。
1905年,詹天佑總工程師開始修筑京張鐵路。在勘測和選線工作中,他帶領勘測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為了把數據搞準確,他從新背起儀器,冒著風沙,攀登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修正錯誤。他任勞任怨。白天,他不管天氣多么惡劣,始終在野外工作;晚上,他在油燈下測繪。他為了找一條合適的路線,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詹天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而不叫他的學生去做呢?詹天佑這樣做完全是出于他的愛國之心。從文中這樣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愛國之心: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是中國人對本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
現實中與詹天佑相似的人物比比皆是,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邱少云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痛苦地忍受著烈火的煎熬,一直像一個千斤巨石一樣,伏在地上一動不動,沒有發出一點呻吟和叫喊。他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掩卷沉思,想想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了,其實這和詹天佑遇到的困難相比,又能算什么呢?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學習詹天佑的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2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愛我中華”故事會。會上,同學們講了許多有趣感動的英雄故事,有劉胡蘭、董存瑞、譚千秋主任……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
詹天佑是我國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在清政府剛提出修筑北京:張家口的鐵路,西方帝國主義某些國家因為爭奪鐵路修筑權而爭吵,詹天佑挺身而出,被任命為總工程師。他帶著一批工人與老工程師,開鑿京張鐵路。這一路都是高山深澗,勘測工作非常艱苦、辛勞。但他說:“如果我不堅持開鑿鐵路,那么我就不是一個稱職的中國人。”在經過兩年的奮斗,詹天佑與工人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給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
他為什么能把鐵路修筑成功?為什么他在困難時永不言棄?這是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情懷,有著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詹天佑可能會想: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都要堅持下去,為了祖國爭一口氣!
這讓我想起了肖卿福醫生,他與病魔打了40年的交道。在村里,肖卿福既要當醫生又要當護理員,不管是看病還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個人在做,他為病人打針、敷藥、清洗潰爛的傷口,護理眼、手、腳畸殘的病人,給他們喂飯,喂水,抹身子。他將救治病人之責時時記在心上,從來沒有怨言。他這樣做為的是什么?同樣,也是一種情懷,一種愛國、愛明的情懷。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和我一樣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讓我們都向他們學習,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在有困難的時候,一定不要放棄為國爭光。為了使更多人過上美好的生活,我要加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3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題記
許多年以前的中國是懦弱的,甚至連自己國家的鐵路修筑資格都無法自己掌握。清政府剛剛提出修建京張鐵路的建議時,就受到外國列強的阻撓和要挾,還受到外國報紙的輕蔑。可這時,被清政府任命為修筑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詹天佑并沒有被巨大的壓力而嚇倒,毅然接受了任務。
想要修筑鐵路,首先要勘測線路。詹天佑就帶著學生和工人們在懸崖峭壁之上勘測線路。塞外的條件惡劣,可詹天佑始終堅持和工人們一起在野外工作。他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詹天佑這種身先士卒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必須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座山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八達嶺隧道足足有居庸關的三倍長。可這一切并沒有難倒詹天佑,他分別采用從兩邊同時鑿進和中部鑿井法一一克服。把工期足足縮短了兩年。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優異才能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祖國。
【《詹天佑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詹天佑讀后感-讀后感01-22
詹天佑700字讀后感02-08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名人故事10-12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02-08
《詹天佑》原文12-15
詹天佑讀后感讀書心得700字五篇02-09
《詹天佑》的寫作基本方法06-12
課文《詹天佑》的教后記12-16
課文詹天佑的教材理解12-11
續寫《詹天佑》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