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1919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的1919觀后感13篇[優]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1919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1919觀后感1
1919年6月28日是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日子,那一天,做為弱國的中國,第一次向世界說“不”。剛剛看完電影《我的1919》,內心很強的感受,想寫下來。可真的提筆了,又有點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顧維鈞,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國黨政府時期外交界的領袖人物,中華民國高級外交官員。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19年他代表中國當時的政府參加了巴黎和會的談判,期間,他為中國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他的才華不僅讓那些列強們畏懼,在會議代表中引起強烈支持,更是贏得了廣大法國民眾對中國山東問題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弱國無外交”,雖然我們有著這樣出色的外交家,有著廣大民眾的支持,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山東的主權還是被英、美、法三國的首腦,為了其自身利益而出賣給了日本。這是民族的恥辱!但是,國家的懦弱并沒有抹殺一個出色外交家的業績,面對列強、面對國內頻頻發來的要求簽字的電報,顧維鈞勇敢的向世界說出了“不”,并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在歷史上留下了中國外交的光輝一筆。難怪史學家唐德剛評價“細察全部近現代中國外交史,我國外交人員,真正出了大風頭,也只此一次。”
顧維鈞,的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外交家,由此,我細查了一下他的生平。他在76歲高齡的'時候,還代表國黨政府參加了海牙國際法庭副院長職位的競聘并獲勝。的確是位出色的法學家和外交家。
顧維鈞的才智和勇氣,以及他一腔愛國熱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寫下這些話,或許與我最初想寫的內容形成了差異,但是,歸根結底,我希望我的兒子將來也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人物。
我的1919觀后感2
今天,一幕幕艱辛屈辱得外交史呈現在了我的眼前,映射在我腦海中的,是憤怒。
回顧1919以前,這是個中國被欺壓被逼迫的時代。
從近代開始,中國就被硬性埋入了一條無法隔斷的因果鏈中:清的閉關鎖國,糜爛的腐朽制度,
懦弱的外交政策,無力的反帝行動.........讓中國已在歷史的舞臺上演了一場場恥辱滑稽的小丑劇
回顧歷史,這屈辱的近代,令人咬牙切齒,《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弱國無外交。誰不曾想回到過去,改變落魄的中國!?但是歷史已經是歷史,我們必須銘記,“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我們能做的,是背負,是前進。
回歸影片,《我的1919》是以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的視角講述的巴黎和會期間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的真實故事。
在一戰中,中國曾派軍隊支持戰場,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能忽視的重要貢獻。但在鐵證面前,列強們仍將中國玩弄于掌心中,無恥的`掌控了和會的大權,肆意地將中國的權利踐踏,非但拒絕取消“二十一條”,還百般無賴的決議將山東半島割據給日本。
政府不行,人民在。顧的摯友,愛國青年肖克儉帶領了一支支人民隊伍向法國政府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嘲笑抗議,讀后感《《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弱國無外交》。但是他們面對的,是西方擁有高技術強實力的列強諸國,而在他們身后,卻沒有國家,沒有后盾!
恥辱啊,多少英雄豪杰徒有血淚!因一弱國,弱到心坎兒里去了!
江山滿目創傷,規誡地下愁腸。任人屠宰,任人羞辱,國已不國。
中國作為戰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對待,但事實卻是這樣不公平,難道真的像男主角說的那樣“弱國無外交嗎?”是的,就是這樣,蒼天也這樣的回答。一幕血淋淋的歷史就被承載至今。
歷史的長河曲折坎坷。今日,中國已非昔比,但是以史為鑒,我們還要更強更強,只有強盛的過禮,才是最好的發言權,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豐交先富國”
想到此境,我的心湖平靜了。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告盲目的麻痹自己,我得行動,為國家做點什么。不能像偉人般“亂世出英雄”,叱咤風云做變革,但是我能做一顆小齒輪,為社會轉動。
我的1919觀后感3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后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結束后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于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勝國合約上簽字,生動的展現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于助人的傳統美德。
同時也展現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斗,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愿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后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我的1919觀后感4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人心魄的吶喊與口號?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啊!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屈辱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反抗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強權國家不顧及身為戰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屈辱怎能忍受?而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震驚!
巴黎廣場上那團自焚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憤怒。“中國不能沒有山東,一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于是,一幅幅標語走上街頭,強烈要求中國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為爭主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加入了拯救中華主權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高潮!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強權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人民憑借著信念與決心向強權說“不”,中國,不會被磨難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強權面前,也從不動搖!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中國人民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屈服的!
我的1919觀后感5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魄的吶喊與口?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啊!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與驕傲!
勇敢、堅定、不屈、奮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國魂。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國家不顧及身為戰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怎能受?而北洋的軟弱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
巴黎廣場上那團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中國不能沒有山東,一如不能沒有耶撒冷!”
于是,一幅幅街頭,強烈要求中國在和約上簽字!“為爭,內懲”,“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街頭,加入了中華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學生、商人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憑借著與決心向說“不”,中國,不會被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面前,也從不!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中國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的!
1919年已被歲月鑄成歷史,但5月4日,這個會讓我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五四,將如一棵常青樹,深深駐扎于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頑強、勇敢、堅定不屈,這就是國魂,永遠不會改變!
我的1919觀后感6
正值“一二九”運動紀念日,于是班級組織了《我的1919》這部愛國電影的觀看。觀看影片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生活安逸的大學生還有多少人知道這次會議,還有多少人會銘記92年前的雨風。的確,92年了,92年足以改變一個民族的面貌,足以改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足以讓一切驚心動魄成為歷史。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強在世界的勢力范圍。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出席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上以顧維鈞為首的中方代表向帝國主義列強據理力爭,最后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的歷史事實,展示了“弱國無外交”時代中國外交官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和拳拳愛國之心。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待遇,而且中國并沒有提出瓜分其他國家的領土的什么過分要求啊,只是要求歸還本國領土的完整和解除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而已,但事實卻是這樣的殘忍與不公,這充分證明了歷史的血淋淋:弱國毫無外交可言。如果你的實力弱那么只能任人宰割,誰都想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
弱國無外交,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我們中國人清醒地認識到鋒交必先自強富國,雖然中國的這條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們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對世界說:看啊。我們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們有了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與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員,有了現代化設備的工廠,有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經在巴黎和會上輕視中國及中國利益的列強們所料不及的`吧!
看完《我的1919》,我的感觸頗深,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時期,各個領域還不成熟,祖國的各個地區、各個行業還需要大量有知識的人才。我們應該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時,學好我們的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知識與青春。
我的1919觀后感7
我是一名大學生,看了電影《我的1919》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關于五四運動背景下,葉海音為代表的中國青年的故事。影片通過細膩的情節、感人的臺詞和演員的精彩表演,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動。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的深刻之處在于它幫助我進一步了解了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以及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追求。在五四前夕的中國社會,傳統的封建文化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國家的'境遇也令人痛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有志青年挺身而出,以反對封建文化、推進民主化為奮斗目標。影片中,葉海音和他的朋友們為能主持一個學生辯論會、爭取學生表達自由和恢復鐵路工人權利組織,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代價。這種為民主和社會正義獻身的心態和精神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
另外,這部電影還對五四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中國青年的自由主義思潮,被認為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而這部電影也引起了我深入思考,作為當代青年人,我們是否還在這個問題上前行?
當今中國,盡管已經走過了各種發展階段,但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對于歷史發展的敏感和關注。電影《我的1919》提醒著我們,盡管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次青春期的挑戰或者豪情,但是代替它的不是追求一種安定的社會保障,而是對于社會的自我投入和自我貢獻。我們不能滿足于自己的小小照顧,也不能只是困於自己的小世界。當自由和民主感受到壓迫時,我們不能退縮或者無心于之。
另外,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成就也許遠遠領先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自滿或者疏忽問題。事實上,我們仍然面對著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或者是新問題,還需要通過倡導自己的觀點和行動來推進社會的進步。
通過這部電影,《我的1919》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和精神,以及影片中青年人的追求和精神都讓我十分感動和深思。作為的當代青年人,我應該怎樣為社會貢獻,成為自由和民主的守衛者,這是我從《我的1919》電影中獲得的一些啟示。
我的1919觀后感8
歷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緒也追溯到了巴黎和會上,烏云密布就一定預兆著悲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國從這里站起來了,他們沒有在和約上留下任何筆跡。
一幅幅中國勞工在戰爭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們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勞工們所向往的“天堂”嗎?難道中國人只有遭遇苦難才能得以生存嗎?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憤怒地辯駁了日本代表指責中國未出動一兵一卒竟夢想著獲得利益的謬言。各國代表似乎也認同,響起了掌聲,文化的差異卻有著共同的情感認知。
東方睡獅還是沒有兇猛的抗爭,贏得掌聲,難道是切實的利益,勝利的果實會降臨到我們的頭頂嗎?弱國無外交,此刻一點也毋庸質疑了。
雷雨交加,一個不好的征兆,山東問題未能如愿解決,一群華人和留學生滿臉的憤慨,無奈與悲痛,顧維鈞真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解釋與滿意的答復嗎?
惟獨用鮮血染紅巴黎和會,讓有良知的各國代表知道他們的媾和是中國人用生命換來的。然而,他們在烈火中真的永生了嗎?
一輛黑色的`馬車載著中國代表緩緩駛入了和會現場,各國代表們正襟危坐,等待著親手一筆后將帶來無限的利益,中國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顧維鈞走到了紅色的和約本子前,講了一席讓中國人聽了熱淚盈眶而又為之驕傲自豪的話語,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代表團不能簽字!中國人會永遠記住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約,大跨步的走出了會場。凝聚的空氣終于流通了,廣場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現出蔚藍的天空,久久回蕩的鐘聲也在稱贊中國,中華民族崛起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19年,我們的1919年,中華民族一個不同尋常的1919年。
歷史的車輪不停地向前翻轉,中華民族的明天將由我們去譜寫華麗的樂章,跳動的音符此刻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讓我們把真誠的祝福獻給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我的1919觀后感9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亂平息后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簽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凄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后,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于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于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xx萬美元,相當于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到網絡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后感10
觀賞中國近代史的有關記實片,最強烈的情感總是思不可揭。首先是對列強對中國的蹂躡。中國的近代史無疑是一部血淚史,除了“巴黎和約”的恥辱,我們更有舉不勝舉的例子,歷代史實。中國遭受的磨難會活在當下的我們無不有一股拍案而起的沖動,然后再痛發一副理論表達自己的一腔熱血,情緒因人而異。但總逃避不了那個深刻的教訓:落后就要被挨打。
其次我們也還對一部分國人同胞感到憤恨。在《我的1919》這部影片中我們雖然看不到魯迅先筆下的“懦夫”,但仔細琢磨片中中國代表團的個別人物,其實他們的實質也離“懦夫”不遠。他們是外國人所謂的“沒有剪辮子的中國人”,他們逃避在席上發言,推脫責任,不愿意面對中國遭受的恥辱,甚至對顧維君表示嗤之以鼻這種人也是中國的一大恥辱,他們不能真正站在國人的立場,與祖國榮譽與共。
這里還要提及一個人物是顧維君的這位朋友,即梅的丈夫,他也是很多同學表示不滿的對象,盡管他不是“懦夫”,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稱他為“莽勇”在這部影片中他的'行動似乎只讓我們看到他顧維君帶來的麻煩與他妻子帶來的傷害。雖然我不會說他“勇”,但最后他自焚的剎那,我已經不能單用“佩服”,他的勇氣來形容自己強烈的情感了。如果需要犧牲這么一條鐵漢子的生命才足以喚醒中國人的話,那么這又是否反映了另一個極端的問題,那就真正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一群人了。然而,在這部影片的描述中似乎他不自焚,顧也絕對不會在和約上簽字,那么他的犧牲最終換來了什么呢,也許只留下了一個可憐的梅。
當然,我只說了這部影片中的一些負面,它所要的主要還是像顧這樣振奮人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陳道明作為實力派演員應該說將這個角色詮釋得足夠全人滿意。如果當代多幾個像他一樣的中國人,那么中國可能就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的磨難和恥辱,很多同學都紛紛這么說。我沒有太大的觀念。畢竟挽救中國需要的還是一批人而不是幾個人,就像中國共產黨,當然好的領袖才能帶領一支好的隊伍。但歷史畢竟已經不能重寫了,如果也只是如果,我所慶幸的是自己生活在共產黨創造的新中國,慶幸他們終于帶領中國走向光明,走向富強。
我的1919觀后感11
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叫《我的1919》。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電影中講了中國外交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外交全過程。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都不能享有戰勝國應該取得的權利,這是對中國的無視,對世界和平的無視!中國代表團雖一再爭取收回山東,廢除“二十一條”,但中國政府的軟弱與各列強的聯合敵對,中國最終事與愿違。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國原來是這么落后,可我們卻不能相助。要想不被欺負,我們中國就需要強盛。現在我們中國雖在快速發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如今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不會再受其他國家侮辱、蔑視,不會再受其他國家歧視,其他國家也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應珍惜今天這大好的和平時代,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了感激前輩們的流血奮斗而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展而努力學習。
我的1919觀后感12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要讓我們的人民活得更有尊嚴”,“要創造機會讓人民批評政府”。學習歷史,就要用歷史來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開創大好未來,而不能把歷史課當成政治課,并以此機會來灌輸國家觀念等意識形態的東西。
我的1919觀后感13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這是年輕人表達自己觀點和抗議不公的一次機會。對于這次事件,我只在歷史書上看過,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關于“五四”運動時期的電影——《我的1919》,才真正體會到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決心和熱情。
《我的1919》講述的是發生在北京大學的一個二流學生小鵬,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位優秀的學生,認識了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孩顧愫,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兩人共同經歷著各種磨難,最終也被五四運動所影響,他們放棄了由家庭、社會等方面對他們的期望,走上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探求自由、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熱情。當時的青年學生是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他們在短短的幾年里掀起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場革命,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們不僅要面對傳統文化的壓力,還要面對帝國主義的威脅,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盡管面臨著這些困難,但是他們仍然團結一致,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沿,對社會發出了強烈的呼聲。
當今社會,我們已經不再像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樣面對那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也需要對社會負起責任,應該積極參與社會,關注社會、維護社會。我們應該自覺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小鵬一樣,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積極探索屬于自己的道路,并為之堅定地奮斗一生,不斷進取,不斷前行。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對未來的信心,積極樂觀地面對挑戰。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新時代的中流砥柱。
總之,《我的1919》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那個時代青年學生的豪情和熱情,以及他們為中國的未來和進步而努力奮斗的信念。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發揚五四精神,積極面對挑戰,不斷進取,用青春和熱情迎接未來的挑戰。
【我的1919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1919觀后感06-06
《我的1919 》觀后感04-16
我的1919觀后感04-27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16篇)08-09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28篇)07-20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22篇)05-07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25篇)05-29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25篇)09-28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40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