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評課稿范文
聽完這節課我總體的感受: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是一節創新的課,是一節生成性的課,是一節學生能力培養的課。我認為有以下亮點共大家分享。
1. 座位突破常規的上課模式。讓學生分組面對面座,這樣便于學生交流合作,同時讓學生感受更開放一些,親和一些,少了常規課的約束,更易激發學生的思維。
2. 課的導入好。課前帶學生去玩蹺蹺板,讓學生感受生活,攝下過程,導課時播放攝像引入新課,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環繞學生是一創新的舉措,便于多組學生同學同時呈現自己的想法,節約時間,而且能夠把學生的多種方案同時進行比較,解決了連電腦都無法解決的'同時大屏幕呈現的問題。
4. 實驗設計放手學生自主設計,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學生少了思維的約束,課堂上實驗設計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特別是自制無刻度杠桿,怎樣解決沒有平衡螺母平衡的問題,怎樣測量力臂的問題,學生的方法讓我們教師耳目一新。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
5. 實驗數據的處理有創新。用excel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數據,讓學生意識到電腦不僅是我們娛樂的工具,更是我們物理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好幫手。
6. 最后的趣味實驗設計是亮點,它是對物理應用的拓展。
同時對本節課,我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導課是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一節課的物理學習,結果應呈現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應用,體現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課結束時,根據今天所學知識,讓學生課后自制桿秤。
2.學生的多種方案很好,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自制的無刻度杠桿與有刻度杠桿做出的實驗差異較大,并通過實驗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有刻度杠桿呈水平平衡時,方案最好。在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意識到科學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這樣從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實驗一步一步改進到成熟,再創新,再到精確的實驗,最后得出準確的結論。讓學生認識到實際的科學實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進。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在實驗中,教師對誤差和錯誤要有明確的肯定的態度,要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課后重新實驗。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2篇01-01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