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范文(通用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1
一、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
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汪老師特別注意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
在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時,汪老師先出示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學生說道:“小熊受到了禮物,高興的不得了”等,汪老師再讓學生進入文本,找相應的句子進行反復朗讀,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小熊快樂的句子,汪老師及時抓住了“樂壞了”這個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先說說“壞”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興點”“注意表情”等,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汪老師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她不但體現(xiàn)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如:課文中出現(xiàn)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老師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隨手在黑板的'上方畫了簡筆畫“高山”和黑板的下方畫了“小溪”,然后在高山和小溪旁邊寫上“飄”和“漂”進行比較。學生一下子就明白這兩個字的意思:“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guān),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guān),指漂在水里,汪老師小結(jié)時指出漢字獨有的魅力,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熏陶。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2
今天聽了邱老師上的這一課,給人帶來了清新的氣息,老師的話語如春風化雨,滋潤每個孩子的心田,教師的笑容似陽光和煦,溫暖孩子的心房,同時也讓我們每一位聽課的老師經(jīng)歷了一次童話的洗禮。
邱老師的這堂課,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兩點:
1、老師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開始上課時板題,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再到識字時培養(yǎng)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特別是講解多音字“扎”的時候,以圖片輔助教學,非常直觀,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寫字時也注意訓練學生自己觀察說發(fā)現(xiàn),說出應該注意的地方,引導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揭題時讓學生質(zhì)疑,識字時不認識的字和同學交流,都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
3、注重了朗讀指導。在讀的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特別在指導朗讀小熊收到紙船和松鼠收到風箏的段落時,通過看圖以及運用積累的詞語來表達,使學生自然感受到它們的快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幫小熊想辦法時,還注意適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中,老師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卻運用適當,體現(xiàn)了課件是為了教學服務,而不是被課件牽著鼻子走的宗旨。邱老師巧妙地利用課件設(shè)置情境,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出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可以說,她本身就是童話中的天使,帶著孩子們在童話王國快樂學習。最讓人感動的是學習生字詞的時候,邱老師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征,分散學習字詞,既減輕了低年級孩子的學習任務,又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學習生字詞的興趣,而且非常注意糾正孩子的寫字姿勢,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寫字習慣。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3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第20課,語言生動,內(nèi)容充滿童趣有趣。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文章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章老師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有趣的童話世界里,讀中學,學中練,扎扎實實地落實每一個知識點。這堂課亮點很多,我就主要說以下幾點:
第一大亮點是:隨文識字,扎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章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實用結(jié)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如:老師在教學句子的時候,隨文識字,教學了“扎”,這個字是多音字,并且在區(qū)分上有難度,老師讓學生把豎彎鉤想象成一條繩子,一起伸出手繞圈扎緊,理解字意,并拓展了“扎辮子””包扎”,通過圖片理解“扎風箏”。
另外,老師還形象地區(qū)別了“漂、飄”。老師引導學生讀這兩段話,并出示這兩個字問學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通過部首理解字意,并能帶入運用。這些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教學活動生動活潑,扎實有效。
第二大亮點是:課堂生成,趣味橫生。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章老師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多次設(shè)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章老師通過精美的課件和簡筆畫,創(chuàng)設(shè)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了地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學生大致能通過板書積累第一段,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第三大亮點: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chǔ)上。”本節(jié)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xiàn)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并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jié)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章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扎實地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這樣在讀中感悟課文容,讀中理解了詞語。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如課中有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抓住三個讓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原因:
①收到紙船和風箏;
②收到松果和草莓;
③收到祝福的話,讓學生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讓學生說祝福語。體會正確地使用祝福語,并能感受祝福語使人變得更加開心、自信。用造句的方法理解“樂壞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拓展“熱壞了”“高興壞了”“急壞了”……再次帶入到情境之中,一句一句指導后,又訓練學生朗讀整個自然段。這樣,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總之,章老師執(zhí)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4
紙船和風箏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游戲,已經(jīng)深入人們的心中。它們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螒獙щy和挑戰(zhàn)。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堂關(guān)于紙船和風箏的評課會,這讓我對這兩種游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這次評課中,我了解了紙船和風箏的起源與發(fā)展,并體會到了它們對我們的積極影響。以下是我對這次評課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評課中我了解到紙船游戲的起源。紙船游戲起源于中國古代,最初是作為兒童游戲而發(fā)展起來的。它以制作紙船并使其在水上順利行駛為主要目標。通過制作紙船和調(diào)整帆的方向,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利用風力和水流來控制船只的運動。這很好地教會了我們?nèi)绾螒獙ψ匀坏淖兓吞魬?zhàn),培養(yǎng)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此外,評課還介紹了紙船游戲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情況,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項古老游戲的魅力和多樣性。
其次,評課還向我們介紹了風箏游戲的起源和發(fā)展。風箏游戲起源于中國,至今已經(jīng)有近2000年的歷史。最初,風箏是用來測量風向和風速的工具。后來,人們將它們懸掛在天空中作為一種娛樂活動。通過操縱風箏線,我們可以控制風箏的運動并展示自己的技巧。在風箏游戲中,我們要靈活應對風的變化,調(diào)整風箏線的張力和角度,以保持風箏穩(wěn)定飛行。這教會了我們?nèi)绾卧诓淮_定的環(huán)境中做出決策,并培養(yǎng)了我們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對于傳統(tǒng)風箏游戲的發(fā)展,評課也囊括了各種形式的風箏游戲,如戰(zhàn)斗風箏、舞龍和風箏翱翔等,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風箏的豐富多彩。
評課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實際操作紙船和風箏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親自制作紙船和放飛風箏,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兩種游戲的樂趣和挑戰(zhàn)。制作紙船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動手能力,而讓紙船在水上航行則需要對水流的觀察和調(diào)整。放風箏也是一項技巧活動,需要掌握正確的技巧和手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制作紙船和放風箏的技巧,還享受到了成功和挫折帶來的成就感。我相信這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對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至關(guān)重要。
最后,在評課中我認識到紙船和風箏所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生活樂趣和動手能力,更是一種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心態(tài)。無論是在紙船制作的過程中還是在風箏游戲中,我們都要面對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如風力、水流和飛行環(huán)境的.變化。這時,我們需要靈活應對,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這培養(yǎng)了我們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此外,紙船和風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力量和美麗,增強了我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激發(fā)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欲望。這些都是教它雅對我們的積極影響。
總而言之,紙船和風箏評課讓我對這兩種傳統(tǒng)游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我理解到它們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培養(yǎng)智力和心理素質(zhì)的方式。通過評課,我不僅了解了紙船和風箏的起源和發(fā)展,還體會到了它們對我們的積極影響。這堂評課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紙船和風箏的樂趣,也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和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紙船和風箏來說,它們不僅是一種古老的游戲,更是一種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我相信它們將永遠伴隨著我們,為我們帶來樂趣和啟迪。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5
章老師執(zhí)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shè)置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緊緊抓住“情”字,設(shè)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章老師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多次設(shè)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章老師通過精美的板畫創(chuàng)設(shè)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了的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理解了山頂和山腳兩個詞語。并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書,從文本中找依據(jù),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用運能力
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訓練學生用上“小熊”、“風箏”、“松鼠”、“紙船”四個詞語來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當學生有困難時,又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這樣既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老師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說說小熊究竟樂成了啥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說小熊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樂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教師隨機概括板書,還送了幾個好詞(喜笑顏開眉開眼笑、心里樂開了花笑得合不攏嘴等)。并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把這些語言積累在學生的心中。學生有了這些語言的積累,在感悟小松鼠的樂壞了時,自然地就會用這些語言了,把話說得更生動,把小松鼠的樂壞了感受得更真切。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三、培養(yǎng)學生字詞理解能力。
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課文中出現(xiàn)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老師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借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guān),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guān),指漂在水里。教師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這就是漢字獨有的魅力,同時也會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熏陶。五、創(chuàng)設(shè)兒歌,復現(xiàn)生字。把課文中的語言進行提煉整合,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學生用不同形式讀,再找找兒歌內(nèi)的動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復習了生字,而且也感受了兒歌的韻律美。“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chǔ)上。”整節(jié)課岑老師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孩子朗讀的欲望,來促進孩子體會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樂,朗讀中去體會,去感悟,讀出了它們之間快樂,使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這就是我們語文課所追求的。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6
鄭老師執(zhí)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shè)置情境,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緊緊抓住“情”字,設(shè)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鄭老師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多次設(shè)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鄭老師在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板畫創(chuàng)設(shè)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巧妙的是,鄭老師讓學生戴上頭飾,老師進行采訪,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鄭老師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有豐富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了友誼的重要,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
二、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鄭老師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她不但體現(xiàn)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當然,人無完人,本節(jié)課還有幾個地方有所欠缺。現(xiàn)在我來說說本人不成熟的一點意見,與大家共勉。
1、在教學當中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幾個學生身上,而應讓全班小朋友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2、當課文說到“松鼠高興地哭了”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為什么高興了還會哭呢?這時引起學生注意:人在難過的生活會哭,高興的時候也會。同樣的哭意義卻是不一樣的,情緒上也是不一樣的。
3、整節(jié)課的教師的語言過多,還未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以上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指點。總之,鄭老師執(zhí)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7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趙老師燦爛的笑容、平等的溝通、親切的話語,讓學生和她也成為了朋友。從整體來看,本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讀進文本,觸摸字里行間的生命溫度。講解是死的,朗讀才能賦予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能使人感受。這節(jié)課趙老師以主人公心情變化為主線,用濃濃友情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的理解、通過聯(lián)系生活、通過想象動作和畫面,以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默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感受。從樂壞了、到很難過、到激動得哭了。讓學生和松鼠、小熊同喜同悲,達到了情感的共鳴。
2.多種方法識字,凸顯漢字的文化。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節(jié)課趙老師在課的開始讓學生把不認識的生字圈起來,然后問老師和同學。向別人請教是一種識字方法;通過老師畫老鼠的簡筆畫讓學生認識“鼠”字,了解漢字的演變是一種識字方法;通過比較兩個“飄和漂”字,理解字義也是一種識字方法。另外,讓學生識字并不是突兀的,而是放在具體的情境中,隨文識字。趙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不斷增加。
3.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課標》中指出:“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統(tǒng)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本節(jié)課中,趙老師在注重學生朗讀的基礎(chǔ)上,補白處引導學生思考:既然他們倆吵架了,為什么還要去折風箏和紙船呢?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理解小熊松鼠高興的原因,讓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給學生的情感表達訓練找到了一個支點。上課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為了讓學生體會友誼的珍貴,趙老師還讓學生對兩只小動物或自己的好朋友寫一句祝福的話語,即表達了情感,也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能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情感得到升華。《課標》中說:“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閱讀的樂趣之一,就是以他人為鏡子“凝視”我們自己。課堂開始的時候,老師曾提問:“你認為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學生的回答是淺顯的,課堂結(jié)尾時,老師又問:“對于交朋友你有更多的理解嗎?”學生的回答顯然更有了深度。可見,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感受到了友誼帶來的快樂,對如何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所感悟。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shù),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1.課堂節(jié)奏太快,沒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教師語言有點多,有重復學生回答的語言、重復自己提出問題的現(xiàn)象。低段的老師應該語速再慢一些,如春風、細雨滋潤孩子的心田。
2.眼神有些游離,沒有真正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和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態(tài)。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8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系發(fā)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文章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孔老師經(jīng)過精心準備,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堂既簡約有效又扎實的語文課堂。孔老師的課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不論是在教材處理上,還是在練習的設(shè)計上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自己獨到之處。尤其讓人覺得巧妙的是,孔老師充分把課本提供的素材轉(zhuǎn)變成課堂教學的可用資源,特別耐人尋味。
一、親近課文插圖,讓課堂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導入課題。
上課伊始,孔老師沒有運用一些華麗的語言,而是出示了課文中的三幅插圖,第三幅圖是本冊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觀察了圖片并作了簡單的介紹后,以一句:這3幅圖連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紙船和風箏》導入了課題。我們在贊嘆這樣簡潔、干脆、自然的導入方式時,不得不對胡老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產(chǎn)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師不僅對所教課文《紙船和風箏》作了研讀,更是對整冊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徹的鉆研。而就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會讓學生產(chǎn)生親近感,也就更利于學生的學習。
2.利用簡筆畫,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在讓學生看圖簡單說說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引出了故事中兩個可愛的小動物:松鼠和小熊;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孔老師很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利用板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場景,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從板畫中理解了山頂與山腳這兩個方位詞,從而簡單明了地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書,從文本中找依據(jù),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3、妙用插圖,理解樂壞了。
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生動、形象的圖片往往比文字更易于理解。教本的插圖無疑成了執(zhí)教者首選的素材。胡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紙船后的心情是樂壞了時,首先出示小熊樂壞了的圖片,學生觀察后問:從哪里看出小熊開心?你可以關(guān)注它們的表情、動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
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他樂得。
在學生說出小熊嘴角彎彎的小熊樂得跳了起來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詞語時,隨機又引導學生:你們聽到它們的聲音了嗎?引出:樂得哈哈笑,樂得嘴巴都合不攏了,然后才引出課文中形容小熊很開心的詞語樂壞了,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這種樂壞了的心情。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總之,運用了課本原生態(tài)的插圖,學生不但興趣高漲,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一些詞語,并且很真切地體會到了小熊收到紙船后那種樂壞了的心情,這些,又怎是枯燥的語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視識字教學,識字方法多樣。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孔老師采用多種形式,如猜字謎游戲加深識記字形,念兒歌鞏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印象較深的是教扎、抓時,老師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字讀音的異同,再比較字形的異同,都有一個提手旁,抓:怎么抓?用手抓。小動物用什么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過動作演示,使學生很明確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這樣的教學,形象直觀,簡單有效,又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三、設(shè)計課堂練習,學得有效扎實。
低段重點還是寫字識字教學。課堂上,孔老師多次設(shè)計了讓學生動筆練的.時間,運用分散寫字方法,兩處穿插了寫字教學,分別寫抓和幸福,并及時反饋,做到作業(yè)的做有成效。語文課上,我們應做語文的事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語言,積累語言。課文中出現(xiàn)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孔老師就緊緊地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小熊是怎么做的,松鼠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讀2—6小節(jié),用"——"畫出來,學生反饋后隨機出示兩個句子比一比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隨機引導飄字帶風字旁,是和風有關(guān),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guān),指漂在水里。并通過念兒歌幫助識記區(qū)別這2個字。胡老師在小結(jié)時還指出漢字獨有的魅力,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熏陶。
為了了解學生是否掌握這兩個漂、飄,孔老師結(jié)合《課堂作業(yè)本》完成第3題:選字填空。通過練習,學生已能正確區(qū)分這兩個字的用法。這所有種種,都能讓聽課老師感受到孔老師的課教學扎實有效。
縱觀整堂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又如孔老師重視說話訓練、朗讀訓練等等。但我認為,對教本的運用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我想,這不僅是孔老師自身素質(zhì)高的一種表現(xiàn),更應該得益于她對教材精心、透徹的鉆研。可以這樣說,這堂課上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聽課者眼里,看似信手拈來,而對孔老師而言,實是苦心經(jīng)營!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 9
今天我們五年級組聽了李老師執(zhí)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我代表我們組主要說以下幾點:
第一大亮點是:緊緊抓住“情”字,設(shè)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李老師通過精美的課件及和簡筆貼畫,創(chuàng)設(shè)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了地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書,從文本中找依據(jù),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第二大亮點是: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導入課文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李老師就注意了糾正學生的讀音“箏”字單獨出現(xiàn)時讀第一聲,而與“風”組成“風箏”時讀輕聲。這個知識老師沒有單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請學生讀課題,學生自己就讀正確了,教師借機提出如果這個“箏”字單獨出現(xiàn)讀幾聲?那么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課文中出現(xiàn)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老師就緊緊地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比一比”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隨機引導“飄”字帶風字旁,是和風有關(guān),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guān),指漂在水里。對低年級,這2個字馬上讓學生很難區(qū)別,她安排了填空練習,充分鞏固了這2個字。
第三大亮點: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chǔ)上。”本節(jié)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xiàn)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李老師這堂課十分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扎實到位,力求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激情。整堂課朗讀形式多樣,富有變化,有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在讀“漂呀漂”時又采用了做動作理解的朗讀方式。理解“樂壞了”的意思后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烘托高興的氣氛。指導朗讀一句一句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朗讀讓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以上幾點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但是,美中也有不足,我組認為在理解“可是有一天,他們?yōu)榱艘稽c小事而爭吵……”他們心情難過,因為他們美好的友情可能失去了,這一段在指導難過的朗讀時,花的時間較少,只是一筆帶過,沒有引導學生多體會,因為這里才是文章的中心,通過朗讀讓學生懂得要寬容謙讓,才能贏得友誼,板書在這個時候應及時出現(xiàn),也便于學生理解,提供了情感鋪墊。還一點,課件插播的音樂聲稍微有點過大,蓋過了老師動聽的說話聲。
【《紙船和風箏》的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紙船與風箏評課稿(精選12篇)11-21
紙船與風箏評課稿(通用10篇)10-14
《紙船和風箏》評課稿(通用5篇)04-26
《獅子和鹿》評課稿09-06
《狼和小羊》評課稿04-12
《平移和旋轉(zhuǎn)》評課稿10-14
狐貍和烏鴉評課稿09-19
平移和旋轉(zhuǎn)評課稿06-18
陶罐和鐵罐評課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