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
一、加強衛生監督,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一)食品衛生監督
1、加強餐飲消費環節的衛生監管。以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建設工地食堂、小飯桌為重點,鞏固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落實《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及《餐飲業食品索證管理規定》,建立餐飲單位原料進貨溯源、采購索證、進貨驗收臺帳制度,嚴格食品索證索票管理,提高全區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水平。
2、貫徹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在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繼續實施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嚴格掌握標準,全面量化,科學分級。指導企業對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監督量化指標的內容逐項落實。按照我市有關行業衛生標準,進一步規范我區小餐飲單位、前店后廠等食品行業的經營行為。
3、推進社區、鄉村衛生監督網絡建設。加強社區、農村食品安全、“農家樂”、旅游點等消費環節的衛生監管,推進社區、鄉村衛生監督網絡建設,保證廣大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二)醫療市場監督
1、開展醫療機構執法檢查,規范其執業行為。按照省、市衛生監督部門的要求,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打擊非法行醫。重點查處無證行醫,超范圍執業、聘用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出租承包科室等違法行為。
2、加強采供血及臨床用血機構監管,保障血液安全。加大對轄區內的單采供血機構、臨床用血醫療機構的監督力度,建立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情況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規范其執業行為,堅決杜絕違法違規采血漿行為,確保血漿質量及血液安全。
(三)職業衛生監督
1、做好職業健康監護,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摸清我區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的基本情況和從業人員的底數,突出對職業病危害的重點因素尤其是接觸高毒物品和粉塵、勞動密集型企業等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監督管理。集中開展中小企業危險化學品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以存在有機溶劑、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易造成職業中毒的中小企業為重點,對我區化工、建材、冶金、塑料制造、印刷、等行業進行監督檢查,切實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
2、落實放射工作人員證管理,開展放射衛生專項檢查。做好《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衛生部55號令)宣貫工作,按照規定要求,分別開展工業探傷和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單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放射診療許可,放射診療設備控制,放射工作人員培訓、健康監護、個人劑量監測以及受檢者防護等情況。
3、開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濾布開展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建設項目、放射性工作場所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審查。突出新、改、擴建設項目職業衛生評價的評審;開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情況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各類建設項目,對違法建設單位進行查處。
(四)傳染病防治監督
1、加強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以醫療廢物處置、內窺鏡和口腔器材消毒等為重點,加強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的傳染病報告、預防控制措施、消毒隔離制度執行情況和醫療廢物處置情況。
2、對餐具消毒等消毒服務機構進行專項整治。按照省、市有關衛生要求,開展以餐具消毒為重點的消毒服務機構專項整治,重點檢查消毒服務機構消毒方法、工藝流程、設備、消毒效果、從業人員查體和培訓、衛生條件等內容,加強餐具消毒服務需求單位采購、使用消毒物品索證檢查,規范消毒滅菌服務,確保消毒物品衛生質量。
(五)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化妝品的衛生監督
1、推進全區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提高公共場所單位的衛生管理水平。在住宿業開展消毒設施配備和運行狀況衛生監督檢查,摸清全區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基本情況,并進行衛生監督檢查。
2、加強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供水衛生監管,保障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開展市區自建供水設施和二次供水單位專項整治,加大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衛生監督力度,根據省、市衛生監督部門的統一安排,開展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量化分級試點。
3、開展化妝品衛生監督,確保化妝品衛生質量。對化妝品經營單位開展衛生監督檢查,及時查處化妝品經營過程的違法行為。
(六)行政許可
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省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和《市衛生行政許可填寫規范(討論稿)》的有關規定,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衛生行政許可工作程序,堅持便民原則,嚴格執行行政許可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服務承諾制。發揮網絡優勢,加強和完善網上公示、注銷工作,認真落實衛生許可公告注銷制度,為管理相對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七)普法宣傳
1、加強飲食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業、學校(工地)食堂等飲食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相對人的衛生法制意識和衛生知識水平;對餐飲單位負責人和食品衛生管理員進行集中培訓,將經營負責人和食品衛生管理員培訓合格作為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或年審的條件之一。
2、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工業濾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宣傳衛生法律法規,報道衛生監督工作動態,加強新聞輿論監督,擴大衛生監督工作的社會影響,不斷提高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被監督單位的依法經營意識。
二、創新工作思路,實現重點突破。
(一)加強能力建設,提高衛生監督執法水平。
1、對衛生監督員進行培訓。按照《市衛生監督員教育培訓規劃》,積極參加市衛生監督所組織的“摸擬辦案、案卷評查、考試考核、技術比武”、公共法律考試、大型會議保障培訓、突發公共衛生的應急處理培訓、衛生監督員禮儀培訓等活動,提高衛生監督人員的執法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等能力,以適應迎和諧全運會、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的要求。
2、完善衛生監督員管理制度。貫徹衛生部《衛生監督員管理辦法》,加強衛生監督隊伍規范化建設,嚴格衛生監督員準入。積極參加市監督所組織的全市衛生監督員的抽查、測評、考核,對成績優秀的.給予表彰;對不合格的,給予通報批評,責令待崗學習培訓,培訓后仍不合格的,報請有關部門批準調離衛生監督崗位。
(二)創新模式,提高監管水平。
1、推行衛生監督公示制。逐步在餐飲單位、公共場所、醫療機構等監管單位推行衛生監督公示制。對轄區內餐飲單位、公共場所分級管理情況以及衛生監督機構、責任監督員及投訴舉報電話等情況,在被監督單位明顯位置進行公示,讓群眾及時了解并參與衛生監督。
2、狠抓大案要案查處。針對社會、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整治,采取有效手段,狠抓大案要案查處,及時公開查處結果,以查處案件數量和質量反映監管工作力度和成效。
3、全力以赴,迎接十一屆全運會。按照省、市衛生監督機構安排,全力做好我區各類衛生監管單位的地毯式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進行全面督導,問題嚴重的依法查處。在餐飲單位、集體配供餐單位(大專院校食堂)等單位的重點食品加工環節、崗位、場所進行重點監控,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強化餐飲單位的內部自我監督和約束機制。制定全運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為及時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準備。優質高效的完成“十一屆全運會”衛生監督保障任務。
(三)完善衛生監督技術支持體系建設
貫徹衛生部《關于加強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的意見》,建立健全食品、飲用水和職業衛生等公共衛生監測網絡,提高與行政執法相關的衛生評價、檢驗檢測的能力與水平。完善相關制度的建設,嚴格規范檢驗出證等重要、敏感技術工作,以保證衛生行政執法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進一步完善現場檢測裝備,提高快速檢測設備的使用率,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手段,提高衛生監督水平和效能。
(四)加強法制稽查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
1、認真貫徹衛生部《關于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規定》、《衛生行政執法考核評議辦法》和《衛生監督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落實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實行工作目標量化績效管理制度。
2、按照《衛生監督稽查工作規范》的要求,深入開展衛生監督稽查工作。對衛生監督員在衛行政執法中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遵紀守法、文書制作、著裝風紀及行為規范等進行稽查。在稽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制作稽查筆錄和稽查意見書,向科室反饋;對嚴重違規違紀的衛生監督員,將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全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市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08-27
市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范文08-26
衛生監督所工作計劃02-17
衛生監督管制工作計劃11-30
衛生監督工作計劃01-13
衛生監督簡報11-29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計劃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