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晉書·王舒傳的原文及翻譯
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舒少為從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恒處私門,潛心學植。年四十余,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時敦被征為秘書監,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時輜重金寶甚多,親賓無不競取,惟舒一無所眄,益為敦所賞。
時將征蘇峻,司徒王導欲出舒為外援,乃授撫軍將軍、會稽內史,秩中二千石。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舒不得已而行。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時吳國內史庾冰棄郡奔舒,舒移告屬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率眾一萬,與庾冰俱渡浙江。前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飏等,皆起義軍以應舒。
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飏后繼。冰、飏等遣前鋒進據無錫,遇賊將張健等數千人,交戰,大敗。賊遂入吳,燒府舍,掠諸縣,所在涂地。舒遣子允之行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朱燾,以精銳三千,輕邀賊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斬首數百級,賊悉委舟步走。是時臨海、新安諸山縣并反應賊,舒分兵悉討平之。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侃遣使敦喻,不聽。及侃立行臺,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躡于長塘湖,復大破之。賊平,以功封彭澤縣侯,尋卒官。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謚曰穆。(選自《晉書》列傳第四十六)
譯文:
王舒字處明,是丞相王導的堂弟.王舒從小受到堂兄王敦知遇,認為天下多事,不愿博取名利,長期在家,潛心于學問.四十多歲時,州中禮聘任命,太傅征召,都不赴任。到王敦治青州時,王舒去依附他.當時王敦被征為秘書監,因為寇亂路險,輕騎回洛陽,當時財物金寶很多,親戚賓客無不爭拿,衹有王舒一無所取,更受到王敦的賞識。
當時將要征召蘇峻,司徒王導想外任王舒作為外援,就授撫軍將軍、會稽內史,俸祿中二千石.王舒上疏以任所與父親名諱相同而推辭,朝廷議論說字相同音不同,在禮制上不避嫌.王舒不得已只好上任.到郡兩年蘇峻叛逆,就暫任王舒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當時吳國內史庾冰棄郡來投奔王舒,王舒轉發公文傳告屬郡,任吳王師虞駿為軍司,御史中丞謝藻行龍驤將軍、監前鋒征討軍事,率軍一萬,與庾冰一起渡浙江.前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飏等都起義軍響應王舒.
蘇峻聽說王舒等出兵,赦免了庾亮的諸弟,以取悅東軍.王舒率眾駐扎在郡中西江,作為庾冰、謝藻的后續.庾冰、顧飏等派前鋒進據無錫,遇上賊將張健等數千人,雙方交戰,大敗.賊人于是進入吳地,燒毀官府民舍,在各縣搶掠,所到之處百姓遭受殘害.王舒派其子王允之行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以及揚烈司馬朱燾,率精兵三千,輕裝疾進在武康攔擊賊軍,出其不意,擊敗賊軍,斬首幾百,賊軍全都棄船步行逃走.這時臨海、新安諸山縣都反叛響應賊兵,王舒分兵征討都平定.正好陶侃等到京都,王舒、虞潭等都因屢戰失利,向盟府遞送文書,自己貶職去節.陶侃派使者勉勵曉諭,不接受.到陶侃設立行臺時,上表任王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不久韓晃等南逃,王允之追擊到長塘湖,又大破賊軍.賊亂平定后,因功封彭澤縣侯,不久在任上去世,追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謐號穆。
【晉書·王舒傳的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晉書·魏舒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1-04
《晉書·李密傳》原文及翻譯04-27
晉書陸機傳的原文及翻譯01-07
《晉書王渾傳》原文賞析及譯文07-27
《晉書·安平獻王孚》原文及翻譯09-23
晉書原文及翻譯08-01
晉書的原文及翻譯08-27
《晉書》原文及翻譯09-23
《晉書王渾傳(節選)》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王績傳原文及翻譯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