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歧之見》原文及譯文
《南歧之見》,出自《賢奕編·警喻》,作者劉元卿,講述了一個人不能孤陋寡聞,否則會自以為是,用自己錯誤的去衡量正確的,結果只能是顛倒是非、美丑不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南歧之見》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于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
翻譯
南歧這個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這里的水甘甜卻水質不好,凡飲用它的人都會患上頸瘤病,所以這里的人都沒有不得頸瘤病的。 當看到有外地人來,這里的人們就會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話說:“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細瘦而且不像我們。” 外地人說:“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不去尋找藥來祛除你的病,還說我脖子細?”笑的人說:“我們鄉里的人都這樣,不要去治的!”最終也不知道他是難看的!
注釋
(1)南岐:地名,在當時秦蜀一帶。
(2)甘:甜。
(3)輒:音zhé,就,總是。
(4)癭(yǐng):頸瘤病,俗稱大脖子病,醫學稱之為甲狀腺腫瘤。即頸上生囊狀瘤子。
(5)故:所以。
(6)及:到了……的時候
(7)群小:貶稱見識淺陋的人。
(8)聚:聚攏。
(9)焦:通“憔”,細瘦。
(10)吾類:像我們;類:像。
(11)壘然:高起的樣子,像壘砌一樣,指加粗了。
(12)善:好。
(13)去:去除。
(14)以:認為。
(15)耶:嗎。
(16)然:代詞,這個樣子。
(17)焉:哪里,為什么。
(18)終:自始至終。
(19)莫:沒有。
出處
本文選自明朝劉元卿所編撰的《賢奕編·警喻》。
《賢奕編》中有許多小故事,作者希望以此起到警示的作用,讓讀者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本文告誡人們:見怪不怪,見不怪反為怪(以錯誤的標準看待事物,往往會覺得正確的反而是錯誤的了)。
一個人不能孤陋寡聞,否則會自以為是,用自己錯誤的去衡量正確的,結果只能是顛倒是非、美丑。
南歧人一“笑”,再“笑”,不以為自己脖子粗是病,反而以為自己脖子正常,可見閉關自守、孤陋寡聞會使人眼光短淺、盲目自大,甚至發展到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在某些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會環境中,我們要有勇氣堅持真理。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結果就往往不同。
【《南歧之見》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南歧之見原文及翻譯10-17
《南歧之見》閱讀答案附翻譯08-18
南歧之見的閱讀答案附翻譯03-12
終南別業原文、譯文及賞析10-27
《利州南渡》原文譯文及賞析02-25
韓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譯文10-28
歸有光《洧南居士傳》原文譯文03-19
《洧南居士傳》的文言文原文及譯文11-01
《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原文譯文以及鑒賞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