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浦·春水原文及賞析
《南浦·春水》是宋代詞人張炎所寫的一首描寫春游水濱的詠物詞。詞風較為典雅,文辭較華麗,寫春水時不粘不脫,使其活靈活現。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南浦·春水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南浦·春水
[宋代]張炎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溫轉暖,湖光粼粼。燕子歸來,正好是蘇堤春曉。魚兒潛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圓圓的波紋;流水帶走了繽紛狼藉的落花,還嘲笑東風不能把落花清掃干凈。在荒僻的小橋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翩翩而出。如今池塘里長滿青草,好似當年謝靈運在詩中表達的夢境。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沖洗落花,卻為何花香不消?看到路上新綠乍生,回想起在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結伴暢游,吟詩作樂。可惜當日的歡愉已成過去,只是滿懷余情不了。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時溪上碧桃是增加了還是有所減少?
注釋
1、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波碧綠清澈,泛著光亮。
2、蘇堤(dī):西湖景色之一為“蘇堤春曉”。
3、流紅:把紅花流走。
4、池塘:池子的岸堤。塘,堤。
5、夢中芳草:南朝鐘嶸《詩品》引《謝氏家錄》說,謝靈運夢見弟弟謝惠連,從而寫出了“池塘生春草”的句子。
6、綠(lù):清澈的水。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
7、渺渺:綿綿不絕。
8、茂林觴詠(shāng yǒng):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節在溪邊會集,飲酒賦詩的故事。茂林,茂密的樹林,指會集的地點。觴,飲酒;詠,詠詩。
9、前度劉郎:意為當日的歡愉。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絕句》有“終逃到是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
賞析:
上片開篇點題,重筆寫春水。“波暖綠粼粼”三句,詞人用綠波、歸燕和蘇堤三個景物,描繪了春日西湖陽光明媚、生機盎然的景象。隨后,詞人再用魚沒、流紅和東風三個動態的意象,與前句相互應和,進一步描寫春景。其中,“魚沒浪痕圓”一句寫得生動傳神,將魚兒潛入水中時的輕盈姿態刻畫得人木三分。流紅引得魚兒浮斷水面,而燕子掠水則將魚兒驚回水中,只留下陣陣漣漪和無力的春風。筆調輕松寫意,描寫細致傳神。“荒橋斷浦”兩句承上啟下,是全詞的轉折之筆。 “橋斷”即寫斷橋,與前文的“蘇堤”相應,再次點明地點是杭州西湖,一“荒”字與前文形成對比,轉而寫西湖之荒涼。“柳陰撐斷扁舟小”一句則靜中見動,反襯西湖此刻的寂靜。結尾兩句,詞人化用謝靈運的典故為這樣一幅春景增添了一抹虛幻的色彩。
下片寫景之余重在抒情。起句詞人寫“空山”,悲涼之意轉濃。“新綠乍生時”三句及“余情渺渺”兩句,均為詞人對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憶。詞人看到“孤村路”,憶起舊時與一眾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盡情“觴詠”,而今“茂林”變成了“孤村路”,“觴詠”的熱鬧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徹底反轉上片輕松、優美的意境,抒發了詞人對往昔的回憶和對“物是人非”的感嘆。結尾兩句,詞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哀嘆,可見其當時心中愁緒之濃。
全詞筆調細膩,繪景斷彩,過渡自然。詞人由優美的蘇堤游至荒涼的斷橋,感情也隨之由歡快轉為悲傷,情景交融,精妙絕倫。
創作背景
由詞風可以看出該詞應該寫于詞人早年隱居浙江杭州期間,在此期間詞人游覽西湖,為了描述西湖的美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寫下這首詠物詞。
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六世孫,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時,年僅29,家產籍沒,至以賣b為生。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歸。晚年落魄縱游于金陵、蘇杭一帶。卒于元延桔四年(1317年)后,年70余。張炎詞幼承家學,論詞則專尊姜夔,尤主“清空”與“騷雅”之說。后世遂以“姜張”并稱。張炎工長短句,與周密、王沂孫為詞友,袁桷、戴表元、仇遠等與之交。詞集名《山中白云詞》。
【南浦·春水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南浦原文翻譯及賞析03-04
南浦別原文及賞析03-03
南浦別原文及賞析[精選]08-27
南浦·旅懷原文及賞析02-28
南浦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11
南浦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3-19
南浦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1-13
《南浦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5-17
南浦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3-24
(優選)南浦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