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時間:2024-12-09 18:14:26 文圣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杜甫(712—770),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偈荆捍迕诮窈幽鲜∪T峽市陜州區東七十里,現名干壕村。吏:官吏,低級官員,這里指抓壯丁的差役。

  ②暮:傍晚。投:投宿。

 、垡梗簳r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苡猓▂ú):越過;翻過。走:跑,這里指逃跑。

  ⑤呼:訴說,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惱怒,兇猛,粗暴,這里指兇狠。

 、尢洌嚎尢洹?啵浩嗫。

 、咔爸略~:指老婦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前,上前,向前。致,對……說。

  ⑧鄴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陽。戍(shù):防守,這里指服役。

 、岣綍粒荷有呕貋。書,書信。至,回來。

 、庑拢簞倓偂

  存:活著,生存著。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暫且。偷生,茍且活著。

  長已矣:永遠完了。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

  室中:家中。更無人:再沒有別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僅。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孫子。

  未:還沒有。去:離開,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坝袑O”兩句一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

  老嫗(yù):老婦人。衰:弱。

  請從吏夜歸:請讓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請,請求。從,跟從,跟隨。

  急應河陽役:趕快到河陽去服役。應,響應。河陽,今河南孟州,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

  猶得:還能夠。得,能夠。備:準備。晨炊:早飯。

  夜久:夜深了。絕:斷絕;停止。

  如:好像,仿佛。聞:聽。泣幽咽:低微斷續的哭聲。有淚無聲為“泣”,哭聲哽塞低沉為“咽”。

  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獨:唯獨,只有。

  譯文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來強征兵。

  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應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

  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

  老婦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

  因為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

  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

  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

  天亮后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賞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澳骸弊帧ⅰ巴丁弊、“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傊,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袄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系!皨D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聽婦前致詞”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表現出多次轉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這十三句詩,不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也決不是在那里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到事件的結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折。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可能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

  總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雷霆:“難道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币驗椤案鼰o人”與下面的回答發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說:“家里再沒有別的男人了!只有個孫子啊!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死了,因為要喂奶給孩子,沒有改嫁?蓱z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兩句,有的版本為“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所以縣吏是要她出來的。)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崩蠇D的“致詞”,到此結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耙咕谜Z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老婦已被抓走,走時低聲哭泣,越走越遠,便聽不到哭聲了!耙咕谩倍,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疤烀鞯乔巴荆毰c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此詩如實地揭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面對這一切,詩人沒有美化現實,而是發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最突出的一點則是精煉。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亦無議論語;但實際上,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發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寓褒貶于敘事,既節省了很多筆墨,又絲毫沒有給讀者概念化的感覺。詩中還運用了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袄艉粢缓闻D啼一何苦!”概括了雙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寫“婦”,不復寫“吏”,而“吏”的蠻悍、橫暴,卻于老婦“致詞”的轉折和事件的結局中暗示出來。詩人又十分善于剪裁,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一開頭,只用一句寫投宿,立刻轉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題。又如只寫了“老翁逾墻走”,未寫他何時歸來;只寫了“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只寫老婦“請從吏夜歸”,未寫她是否被帶走;卻用照應開頭、結束全篇、既敘事又抒情的“獨與老翁別”一句告訴讀者:老翁已經歸家,老婦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就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輕寡婦了。正由于詩人筆墨簡潔、洗煉,用了較短的篇幅,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新安吏

  【作者】杜甫【朝代】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俊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釋

 、趴停憾鸥ψ苑Q。新安:地名,今屬河南。

 、泣c兵:征兵,抓丁。

 、歉贺M。

  ⑷府帖:指征兵的文書,即“軍帖”。

  ⑸次:依次。中男:唐制: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 “老”。天寶三載(744)又降優制,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

  ⑹絕短小:極矮小。

 、送醭牵褐笘|都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

 、塘尜罚╬īng):形容孤獨伶仃的樣子。

  ⑼白水:指在陽光下閃光的流水。

 、窝劭荩嚎薷裳蹨I。

  ⑾天地:暗喻朝廷。

 、邢嘀荩杭脆挸牵窈幽习碴枴

  ⒀豈意:哪里料到。

  ⒁歸軍:指唐朝的敗兵。星散營:像星星一樣散亂地扎營。

  ⒂就糧:到有糧食的地方就食。

 、耘f京:這里指東都洛陽。

  ⒄壕:城下之池。不到水:指掘壕很淺。

  ⒅王師順:朝廷的軍隊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師。

 、讚狃B:愛護。

 、仄蜕洌褐腹觾x。如父兄:指極愛士卒。

  譯文

  我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嘩,原來是吏役在村里點名征兵。

  我便問那些新安派來的吏役:“難道新安這個縣小到沒有成丁的人了嗎?”

  官吏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規定點選十八歲的中男入伍了。”

  我說:“啊,這些人還是年齡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讓他們去守衛東都?”

  肥胖的青年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都孤零零的,無人陪送。

  時候已到黃昏,河水東流而去,青山下還仿佛有送行者的哭聲。

  收起你們那縱橫的眼淚,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

  即使哭干兩眼露出骨頭,皇天后土終究是無情的東西啊!

  官軍進攻圍困相州,原來以為很快就可以平定叛軍。

  豈知估計錯了形勢,以致打了敗仗,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

  伙食就在舊營壘附近供應,訓練也在東都近郊進行。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況且參加的是名正言順討伐叛徒的王師,主將撫養士卒,愛護備至。

  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仆射對兵士仁愛得像父兄一樣。

  賞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俊边@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至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官吏很狡黠,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官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這就把官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备倮粢呀洘o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親不來,是因為前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現了另一番慘景!笆菽小钡摹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加上“獨伶俜”三字,更顯得他們無親無靠。懷著無限的痛苦,但卻茫然而無法傾訴,這就是“獨伶俜”三字展現給讀者的情形。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淚站了很久,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使讀者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官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本來中男已經走了,他的話不能講給他們聽。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像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他茫然的心理。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進行收束!笆寡劭荨薄皽I縱橫”本來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發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然后再用“天地終無情”來加以堵塞!澳薄笆铡痹谇,“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皼r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碧栖娪懛グ彩放衍,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實際上又談不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良苦。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鞍姿簴|流,青山猶哭聲”表達了作者對應征的“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閣夜

  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注釋: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3】霽(jì):雪停。

  【4】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5】野哭: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

  【6】戰伐:崔旰(gàn)之亂。

  【7】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8】人事:指交游。

  【9】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

  【10】漫:徒然、白白的。

  作品賞析:

  【注解】:

 。薄㈥庩枺褐溉赵。

 。病⒍叹埃褐付救斩。景:日光。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4、星河:星辰與銀河。

  5、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臥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8、躍馬:指公孫述。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蜀,自稱白帝。這里用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及之。這句是賢愚同盡之意。

  【韻譯】:

  時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來越短;

  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

  山峽倒映著銀河星辰,隨波動搖。

  野外幾家哭聲,傳來戰爭的訊息;

  數處漁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謠。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終成黃土;

  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我寂寞無聊。

  【評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大歷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閣作所。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的意思。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以諸葛亮和公孫述為例,說明賢愚忠逆都同歸于盡,個人的寂寞就更無所謂了。全詩氣象雄闊,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引自"超純齋詩詞"

  【簡析】:

  蜀中有崔盱、郭英義等互相殘殺,百姓遭殃,詩中的“野哭千家”就是這次戰禍的寫照。杜甫經常情思諸葛亮,這是他從內心崇敬的一位賢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這是大歷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首句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意。當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此凄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上句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晴朗的夜空,鼓角聲分外響亮,值五更欲曙之時,愁人不寐,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就從側面烘托出夔州一帶也不太平,黎明前軍隊已在加緊活動。詩人用“鼓角”二字點示,再和“五更”、“聲悲壯”等詞語結合,兵革未息、戰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出來了。下句說雨后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景色是夠美的。前人贊揚此聯寫得“偉麗”。它的妙處在于:通過對句,詩人把他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夜深美景的欣賞,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鏗鏘悅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蘊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野哭”二句,寫拂曉前所聞。一聞戰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徹四野,其景多么凄慘!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間,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夷歌”之聲。“數處”言不只一起。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

  “臥龍”二句,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東南的白帝廟,而引出無限感慨。臥龍,指諸葛亮。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杜甫曾屢次詠到他:“公孫初據險,躍馬意何長?”(《白帝城》)“勇略今何在?當年亦壯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們不都成了黃土中的枯骨嗎!“人事音書”,詞意平列。漫,任便。這句說,人事與音書,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結尾二句,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沈德潛說:“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保ā短圃妱e裁》)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他是賢是愚,都同歸于盡了,F實生活中,征戍、誅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這點寂寥孤獨,又算得了什么呢?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矛盾與苦惱。“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業,衰邁久風塵!保ā渡习椎鄢嵌住罚┻@些詩句正好傳達出詩中某些未盡之意。盧世?認為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仿佛把宇宙寵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應麟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并說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相關文章: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04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5-23

枯棕唐.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01

杜甫全文注釋及原著09-26

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7

辛棄疾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9-22

牽牛織女(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09

木皮嶺(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12

玉華宮(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01

日暮唐杜甫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7-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网站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