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
《樵夫》是宋代詩人蕭德藻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寫山中樵夫的生活,每天砍上一擔柴,賣后便夠了一天的開銷,回到家中,磨快了斧頭,準備第二天再去砍柴。詩構思細微,詩意后世有不同解讀。
原文
樵夫
一擔干柴古渡頭,
盤纏①一日頗優游②。
歸來澗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謀③。
詞句注釋
、 盤纏:本意指路費,這里作開銷解。
、趦炗危河崎e。這里是寬裕的意思。
、壑\:籌劃。
白話譯文
挑上了一擔干柴到古渡頭去賣,換了錢足夠一天的開銷,便心滿意快。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澗邊磨快刀斧,為籌集明天的生活費用做好準備。
鑒賞
這首絕句寫山中樵夫的生活,說他每天砍上一擔柴,賣后便夠了一天的開銷,回到家中,磨快了斧頭,準備第二天再去砍柴。詩在表現藝術上有兩點值得贊賞:一是詩寫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沒有明說,通過“古渡”、“澗底”二詞,含隱不露地告訴大家;二是詩寫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謀”暗逗,說明樵夫天天如此,帶有典型性。這樣細微的構思,是宋人絕句的長處,也是值得后人借鑒的地方。
詩人寫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場上來寫的呢?這點可以根據對詩的不同的理解來推敲解釋。如果著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謀”,則可如此解說:詩人認為樵夫的生活非常艱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遠遠地挑到市上去賣,賣了錢只夠一天的開銷;回到家中,又忙著磨快斧頭,為明天的生活考慮。再進一步擴大思維,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風下雪,他的“明日謀”豈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餓了。因此,詩人表現的是對樵夫辛勤勞累仍不能保證溫飽寄予同情,“頗優游”三字是有意調侃,發泄心中的不平。如果著眼于“盤纏一日頗優游”一句來推論,結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國古代詩人對隱居山中、水邊的自食其力逍遙容與的樵夫、漁翁一直抱贊賞企羨的態度,認為他們遠離擾亂紅塵,友麋鹿,伴煙霞,是最令人賞心適意的生活。《西游記》第九回開場時,有一大段漁樵問答,對各自的逍遙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說明問題。蕭德藻正是從此出發,說樵夫隱居深山,遠離人間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夠了當天的用費,便不再煩心;氐郊抑校鎸η嗌骄G水,悠閑地磨著斧子。這樣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無憂無慮的心態,也是歷來文人始終向往而難以擁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詩人寫深山樵夫,正是對他毫無爭競、自得其樂的生活作出歌頌!霸姛o達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解詩,只要不離題太遠,或帶著偏見去鉆牛角尖。
作者
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后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巖之勝,所以自號“千巖老人”,表示歸隱不仕。曾從曾幾學詩,為姜夔之師。著有《千巖擇稿》七卷,死后由楊萬里作序刊行。
解讀
樵夫,是上山砍柴的人。在文人筆下,樵夫和“漁父”一樣,代表了文人墨客對世外高人的美化。這時,他們不是底層的勞動人民,而是隱士一樣的高人。他們站在超脫的立場,觀看凡塵俗世的種種變化。南宋詩人蕭德藻以此為題,寫了一首詩名為《樵夫》。
蕭德藻和楊萬里是好朋友,有人夸張楊萬里寫詩好,楊萬里說,蕭德藻的作品比他好。宋末元初有個叫方回的評論家說,“蕭德藻去世很早,否則他在詩壇上的地位可以超越楊萬里!奔热挥腥丝渌麑懺姾茫蔷秃煤闷芬黄愤@首《樵夫》。
樵夫挑著一擔干柴前往古渡口,古渡口人來人往,方便賣柴。樵夫用一擔柴可以換取一天的生活盤纏。“優游”一語雙關,有兩層意思。賣柴的錢,足夠一天的花銷。一天砍一擔柴就可以養活自己,這樣的生活十分悠閑。從后面兩句詩看,蕭德藻更想表達生活悠閑。
賣完柴,回家的路上,樵夫在山澗里磨斧子。把斧子打磨鋒利,明天又是富足灑脫的一天。看看樵夫的生活,是不是特別讓人羨慕,一擔柴換來衣食無憂。情況真的如此嗎?南宋時期,朝廷受到外敵威脅,百姓生活相當貧苦。陸游寫過,“身老嘯歌悲永夜,家貧撐拄過兇年”。很明顯蕭德藻在美化生活,故此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根據史書記載,蕭德藻這個人生性淡泊,對名利沒有什么興趣。楊萬里推薦他當官,他推脫自己身體不好。結合蕭德藻性格特點就可以相想明白,他在寫《樵夫》的時候,并沒有采取寫實的手法。樵夫,只是他作品中的文學意象,他通過塑造理想中的樵夫,表達自己對物欲沒有過多要求。他保持著超然物外的立場,旁觀現實生活。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蕭德藻寫這首詩是不是有些消極。同時代的陸游經常流露出憂思悲憤,蕭德藻好像什么也不關心,似乎缺少了文人身上的擔當。
這一點,要站在蕭德藻的立場上理解,對于他而言,并沒直接說,樵夫生活得很幸福。只是人們通過他的描寫,會聯想到美好的一面。也就是說,當樵夫成為一個文學形象后,已經和現實生活中的樵夫脫離了關系。始終要記得,蕭德藻只是借用樵夫的形象,描寫自己的生活態度。弄清楚這一點,就讀懂了整首詩。
一首詩可以有多種解讀,古人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詩無達詁”。詩的美感,詩的意境,詩的表現力,不同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02-21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04-14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7-23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22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22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25
樵夫原文翻譯09-28
樵夫原文及賞析07-23
《樵夫》蕭德藻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