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4-10-09 13:43:04 夏杰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文及翻譯賞析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文及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簡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灑江天》是宋代詞人的作品。此詞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繪了的傍晚,關河冷落斜照的凄涼之景;下片抒寫詞人久客他鄉急切歸家之情。全詞語淺而情深,融、為一體,通過描寫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寫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典型感受,從而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原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翻譯/譯文

  面對著瀟瀟暮從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洗的,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一陣緊似一陣,關江河一片冷清蕭條,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當作心上人回家的。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釋

  ⑴對瀟瀟暮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眼前的景象。瀟瀟暮雨在遼闊江天飄灑,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涼。瀟瀟,聲。一說雨勢急驟的樣子。一作“蕭蕭”,義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⑵霜:指。凄緊:凄涼緊迫。關河:管塞與河流,此指。

  ⑶殘照:落日余光。當,對

  ⑷是處:到處。紅衰翠減:指葉凋零。紅,代指花。翠,代指。此句為借代用法。

  ⑸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時光消逝,漸漸(過去)的意思。物華:美好的景物。休:這里是衰殘的意思。

  ⑹渺邈(miao3):遠貌,渺茫遙遠。一作“渺渺”,義同。

  ⑺歸思(舊讀:sì,做心緒愁思講):渴望回家團聚的心思。

  ⑻淹留:長期停留。

  ⑼:。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懷念的對象。颙(yóng)望:抬頭凝望。颙,一作“長”。

  ⑽誤幾回: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只當作心上人的歸舟。語意出溫庭鈞《》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天際,指目力所能達到的極遠之處。

  ⑾爭(zěn):怎。處:這里表示。“倚欄桿處”即“倚欄桿時”。

  ⑿恁(nen4):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專注不已。

  賞析/鑒賞

  詞中表達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做客嘆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著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江天,澄澈如洗。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對”字作領字,勾出詞人正面對著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動真切,潛透出一種情心。“瀟”和“灑”字,用來形容暮雨,仿佛使人聽到了雨聲,看到了雨的動態。接著寫高處景象,連用三個排句:“漸霜風凄慘,關何冷落,殘照妝樓。”進一步烘托凄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詞的也贊嘆“此語于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疇《侯鯖錄》)。所謂“不減唐人高處”,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壯闊大;凄冷的寒風和著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山江河都冷落了,殘日的余輝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所寫的每一個景色里,都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這三句由“漸”字領起。雨后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身上的感覺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涼。“關河”星是冷落的,詞人所在地也被殘陽籠罩,同樣是冷落的,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深后的一幅悲涼圖景,也滲透進了游客的憂郁。“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這兩句寫低處,到處花敗,萬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這既是景物描寫,也是心情抒發,看到花木都凋零了,界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許多感觸,何況又是他鄉做客之人。作者卻沒明說人的感觸,而只用“無語東流”來暗示出來。詞人認為“無語”便是。“惟有”二字暗示“紅衰翠減”的花木不是無語無情的,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水無語東流,對長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托了韶華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為主,但景中有情,從高到低,由遠及近,層層鋪敘,把大自然的濃郁秋氣與內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暢而又興象超遠。

  詞的下片由景轉入情,由轉入抒情。寫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換頭處即景抒情,表達想念故鄉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鄉思的心理。從上片寫到的景色看,詞人本來是在登高臨遠,而下片則用“不忍登高臨遠”一句,“不忍”二字領起,在方面是轉折翻騰,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臨遠是為了看看故鄉,故鄉太遠是望而,看到的則更是引起的凄涼景物,自然使人產生不忍的感情。“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實際上這是全詞中心。“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這兩句向自己發問,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鄉的凄苦之情,回顧自己落魄江湖,四處漂泊的經歷。捫心問聲究竟是為了什么原因。問中帶恨,發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難歸的深切的悲哀。有問無答,因為詩人不愿說出來,顯得很含蘊。一個“嘆”字所傳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緒,和回顧茫然的神態,準確而又傳神。“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又從對方寫來,與自己倚樓凝望對照,進一步寫出兩地想念之苦,并與上片凄清之景象照應。雖說是自己,這里卻設想著故鄉家人正盼望自己。佳人懷念自己,處于想象。本來是虛寫,但詞人卻用“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樣的細節來表達懷念之情。仿佛實有其事,見人映己,運虛于實,情思更為悱側動人。結尾再由對到自己,說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會埋怨自己不想家,卻不知道“倚闌”遠望之時的愁苦。“倚闌”、“凝愁”本是實情,但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顯得十分,感情如此曲折,文筆如此變化,實在難得。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理所當然地讓人認為一切景象都是“倚闌”所見,一切歸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動地表現了之苦和懷人之情。

  全詞一層深一層,一步接一步,以鋪張揚厲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現了憑欄,望鄉思親的羈旅之情。通篇結構嚴密,迭宕開闔,呼應靈活,首尾照應,很能體現詞的藝術特色。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鳳棲梧》等。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翻譯及賞析08-22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的翻譯及賞析04-24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文及賞析04-24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詩詞注釋翻譯及賞析11-22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閱讀訓練答案及翻譯賞析04-24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全詞賞析10-17

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鑒賞04-24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鑒賞及譯文04-24

《江天暮雪》原文及翻譯賞析10-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美不卡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网久久影视 | 三级国产99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