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泰斗錢學森的故事
他是一個有著怎樣傳奇經歷的科學家?他又是一個有著怎樣獨特個性的人?他的離開曾讓美國緊張,中國欣喜,世界矚目!錢學森,一個響亮而又榮耀的名字。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科學泰斗錢學森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輝煌與榮耀的背后,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付出與收獲、痛苦與遺憾、挫折與夢想?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更是民族的脊梁、全球華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風采。
【人物小傳】
錢學森,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生于上海。193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師從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后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并從事火箭研究。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長達5年的迫害,于1955年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精華素材】
“我一直相信,
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
錢學森于1935年赴美國留學,在美國待了20年。20年的時間可謂漫長,但錢學森連一美元的保險金也不曾存過,因為他從來沒想過要在那里待一輩子。
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錢學森歸心似箭,徹夜難眠。得知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的當局用名譽、地位等挽留他,甚至還派特務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軍方更是無理地吊銷了他參與機密研究工作的證件。美國海軍的一個高級將領金布爾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面對美方的蓄意阻撓,錢學森不僅沒有削弱回國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報國的信念。他只身前往五角大樓海軍次長丹尼爾?金波爾的辦公室,據理力爭;面對移民局“莫須有”的扣留,他笑對聯邦調查局的威脅、囚禁乃至審訊。后來,雖然迫于輿論壓力,美國的當局不得不將錢學森釋放,但仍對其行動進行監視和限制。在長達5年的折磨中,錢學森先后5次搬家。然而,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錢學森的家中也總是擺著三個小箱子,準備重獲自由時立即返回祖國;同時,錢學森完成了30萬字的《工程控制論》一書,一舉奠定了他作為工程控制論開山鼻祖的歷史地位。
1955年,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錢學森終于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瘋狂點擊:錢學森在美國可以說是前途無量。然而,無論是名還是利,都無法泯滅錢學森那顆愛國心。他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命運,準備有朝一日回到多災多難的中華熱土。錢學森不愧是一個把祖國、民族的利益和榮譽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不愧是一個精忠報國、富有崇高的民族氣節的中國人!
“我只是滄海一粟!”
錢學森回國后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一職,但是隨著導彈事業的發展、五院規模的擴大,錢學森作為院長的行政事務也越來越多。雖說45歲的錢學森精力充沛,但他既要為中國的導彈事業舉辦“掃盲班”,又要帶領大家進行技術攻關,還要為研究院一大家子的柴米油鹽操心。有時研究院和幼兒園的報告會一同等待他的批示。他說,我哪懂幼兒園的事呀。為此,他給聶帥寫信要求“退”下來,改正為副,專心致力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上級同意了他的要求,使他從繁雜的行政、后勤事務中解脫出來。從此,他不管當什么官,前面都加一個“副”字。逢官必副,可是錢學森對這種安排十分滿意,樂在其中。
錢學森姓錢卻不愛錢,他數次將國家獎勵的巨額款項捐獻出去。可以享受待遇的他,幾十年如一日住在破舊的樓房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幾十年不換的相機,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50多年的破提包……
錢學森曾主動要求撤銷自己的“兩院院士”稱號,并給自己制定了4條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也許他的做法不為人所理解,但這正是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完善人格的具體體現。錢學森舍棄功名利祿的背后,是其難得的高尚品格。
“我只是滄海一粟!”錢學森在與別人的書信中反復強調設計、制造和實驗,是幾千名科學技術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個科學家獨立的創造。
瘋狂點擊:事理看破膽氣壯,文章得意心花開。雖說錢學森得過很多獎,擔任過很多國家要職,一生給國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財富和力量,但是他一生跟名利無關。這是一種怎樣的品德,又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藝術,開拓了
我的科學創新思維”
錢學森年輕時特別喜歡貝多芬的樂曲,還學過鋼琴和管弦樂,對我國古代詩詞等文學作品也有極大的興趣。大學期間,他參加了上海交大的管樂隊,吹小號。畢業前夕,他在《浙江青年》雜志上發表《音樂和音樂的內容》一文,闡述如何欣賞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樂作品。
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期間,錢學森除了參加美國物理學會、航空學會和力學學會之外,還參加了藝術與科學協會。數十年后,回憶起這段往事,錢學森感慨萬千:“我們當時搞火箭時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談時產生的。”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聽說他愛好繪畫、音樂等,也很欣賞他的“不務正業”,認為這些才華很重要。
“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對我后來的科學工作很有幫助,它開拓了科學創新思維。”錢學森常說,“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讓我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
瘋狂點擊:集大成者大智慧。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科學和藝術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成就了錢學森的事業、生活和人格。
科學創新的思想火花可以從不同領域大跨度地聯想、激活,藝術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錢老突破領域間的障礙,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從而做到大跨度的觸類旁通,完成了創新。
人物介紹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著名航天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錢學森于1929-1934年就讀于上海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9年,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和數學博士學位。1947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任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兼噴氣推進中心主任。1955年10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1957年,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6年6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開創了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新興學科,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錢學森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并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實現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勛。他潛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理論,廣泛應用于軍事、農業、林業乃至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1年10月,錢學森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被授予一級英雄模范獎章。1999年9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世界的中國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科學泰斗錢學森的故事】相關文章:
錢學森的3個故事04-23
錢學森的故事(精選16篇)03-11
愛國名人故事--錢學森10-09
關于錢學森故事18個09-04
《“紅學泰斗”周汝昌》閱讀答案07-11
有關錢學森的愛國故事作文(精選15篇)06-28
錢學森教案08-25
錢學森說課稿10-20
錢學森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