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語拼音方案構成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漢語拼音方案構成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實施的,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語音的方案,采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因素化的音節結構拼寫,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其內容包括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5個部分。
一、漢語拼音字母表
(一)字母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1、v只用來拼寫外來詞語、少數民族語音和方言。
2、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二)聲母(共23個)
聲母就是音節開頭的輔音,《漢語拼音方案》中有21個聲母,另外還有兩個起隔音作用的特殊聲母y、w。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注:zh ch sh r屬于翹舌音,z c s屬于平舌音。
(三)韻母(共24個)
韻母就是一個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按結構可分為:
1、單韻母(6個)a o e I u v
2、復韻母(8個)ai ei ui ao ou iu ie ue
3、鼻韻母(9個)an en in un vn 前鼻韻5個
ang eng ing ong 后鼻韻4個
4、卷舌韻母(1個)er
注:韻母v除了和聲母n、l相拼不能省略兩點外,跟別的聲母相拼,都要省去兩點,如nǚ(女)、lǜ(綠)、jū(居)、xū(虛)、yǔ(雨)。
(四)聲調符號
聲調也叫字調,就是漢字讀音高低升降的變化,普通話的聲調有四種: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號是標記聲調的符號。用ˉˊˇˋ表示。
注:標調的方法口訣:有a一定先標a;無a再標o或e;然后輪到i、u、v;i、u并列標在后。i上標調把點去,輕聲不標就空著。
(五)隔音符號
以開頭額音節連接在其它音節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就用隔音符號(')隔開,隔音符號應寫在音節分界處的中上方。如xi'an(西安)區別于xian(先),再如fan'an(翻案)如不加隔音符號也許就會錯讀成fa'nan(發難)。
二、整體認讀音節(共16個)
整體認讀音節就是一口讀出、不拼讀的音節,他們可以直接給漢字注音。這些音節應該作為一個整體牢牢記住。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ue yin yun ying yuan
三、兒化
兒化指的是后綴兒語他前一音節的韻母結合成一個音節,并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音色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這種舌化了的韻母就叫做兒化韻。如普通話念"花兒"的時候,這個"兒"就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而只是表示在念到"花"這個字音的末尾時,隨即加上一個卷舌動作,使韻母帶上了卷舌音"兒"的音色。用漢語拼音字母寫兒化音節,只需在原來的音節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即可。 如:餡兒--xianr 味兒--weir 皮兒--pir
兒化的作用
1、 區別詞性 如:蓋(動詞)--蓋兒(名次)
2、 區別詞義 如:信(信件)--信兒(消息)
3、 表示喜愛、溫婉的感情色彩 如:小曲兒、來玩兒、慢慢兒走
4、 表示細、小、輕、微的性狀 如:小魚兒、門縫兒、一會兒
四、輕聲
普通話音節都有一個固定的聲調,但是某些音節在詞語或句子中常常失去它原有的聲調,讀成一種較輕較短的調子,這就是輕聲。
輕聲的規律:
1、語氣助詞"嗎、呢、啊、吧"等 如:是嗎、他呢、看啊、走吧
2、助詞"著、了、過、的、地、得、們" 如:忙著、來了、看過、我的、勇敢地、喝得、朋友們
3、名詞的后綴"子、頭" 如:桌子、椅子、木頭、石頭
4、方位詞 如:墻上、天上、地下、底下、那邊、河里
5、疊音詞和動詞的重疊形式后面的字 如:說說、想想、弟弟、奶奶、談談、跳跳
6、表示趨向的動詞 如:出來、進去、站起來、走進去、取回來
7、某些常用的雙音節詞的第二個音節習慣上讀輕聲 如:明白、暖和、蘿卜、玻璃、知道、事情、衣服、眼睛
五、變調
在普通話里,有些音節的聲調起了一定的變化,而與單字聲調不同,這種變化叫變調。其中一、不的變調為特殊。
以表說明:陰平陽平去聲輕聲一yī單念或用在詞尾以及用在序數中yí在去聲前yì在非去聲前在相同的動詞中間不bú在去聲前bù在非去聲前
在小學階段應掌握的還有一種變調現象是出現在ABB疊詞中,后面BB二字均念陰平聲。如: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
六、啊的語音變化
語氣詞"啊"在不同的地方語音會有變化。作為嘆詞的啊,因為說話時不受語音的影響,所以仍念a音,為啊,你來啦!但是作為語氣詞的啊,用在句末時,受前一個音節末尾的`音素的影響,會發生音變現象。列表如下:
前面一個音節末尾
啊的音變
u wa
n na
ng nga
a o i ü ya
拓展:制訂過程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而又比較有影響的拼音方案有三個: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國語羅馬字(1926年發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布于蘇聯海參崴)。這三個方案的影響都非常大,其中尤以注音字母影響最大,從公布后即納入小學教育,目前我國臺灣省還在繼續使用這套注音字母,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漢語拼音字母。
那么大家不僅要問,既然已經有了這樣一些拼音方案,那么為什么還要重新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呢?這是因為,上述方案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有不足之處,都有其局限。例如注音字母采用聲、介、母三拼制,字母多而不靈活,不利于對語音作精細的分析描寫;采用筆畫簡單的古漢字作字母體式,不便應用,也不利于國際文化交流。國語羅馬字用字母表示漢語四聲的規則比較復雜,不好掌握。拉丁化新文字不標聲調,又過于簡單,而且主張拼寫方言,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音。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在推廣普通話,普及大眾文化知識的浪潮中,一個更能體現漢語特點,更科學更實用的拼音方案就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制訂出來了,這就是漢語拼音方案。
漢語拼音方案是1958年公布的,但是在這之前,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了。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際,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就在北京成立了,接著就開始了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制訂工作。1952年2月,教育部設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文研會從成立到1954年,主要進行了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1954年12月,國務院設立了專門研究文字改革的機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改會于1955年2月成立了拼音方案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擬訂一個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初稿。與此同時,全國上下也掀起了群眾設計拼音方案的熱潮,從1950年到1955年8月,文改會就先后收到海內外633個人設計的655個漢語拼音方案。拼音方案委員會在參考歷史上的各方案的同時,也參考了解放后群眾制訂的數百個方案,并在此基礎上擬出了漢語拼音方案初稿。
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召開,這時,由于對漢語拼音方案到底應采用哪種字母形式還沒有作出最后的結論,所以方案委員會在文改會上印發了六種不同的方案初稿――四種漢字筆畫式、一種斯拉夫字母式、一種拉丁字母式方案,向與會代表征求意見,并決定把拉丁字母式方案作為國際通用字母類型的推薦方案。后來,文改會根據群眾意見并得到領導上的同意,原則上決定采用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
此后,文改會對方案初稿作了進一步修訂,于1956年2月12日發表了漢語拼音方案,征求各方面的意見,許多省、市、自治區以及與漢語拼音關系密切的部門組織了座談會、討論會,許多刊物也發表了討論文章。拼音方案委員會在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于1956年8月提出了兩種供參考的修正建議。1956年10月,國務院設立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進行審議。審訂委員會經多次會議、座談及討論之后,于1957年10月提出了修正草案,同年11月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通過決議并決定發表修正草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新中國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誕生了!
漢語拼音方案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我國數百年拉丁字母注音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繼承我國上百年注音歷史傳統而制訂出來的,它又是在三百五十年來無數個漢字注音方案,尤其二十世紀的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礎上設計成功的,而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又遠勝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方案。正如中國文改會主任吳玉章先生所說,“《漢語拼音方案》是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漢語拼音字母的總結。”
【漢語拼音方案構成】相關文章:
漢語拼音方案03-19
關于漢語拼音方案06-26
漢語拼音方案范本06-10
小學漢語拼音方案03-19
漢語拼音方案朗讀04-05
youg漢語拼音方案04-05
最新漢語拼音方案02-25
漢語拼音方案的用途02-20
漢語拼音方案的不足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