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知識進課堂講話稿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講話稿,講話稿具有臨場有據、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你知道講話稿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環境保護知識進課堂講話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老師和同學們: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讓環境保護知識走進課堂》。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一、為什么要保護環境?二、怎樣保護環境?三、我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
一、為什么要保護環境?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環境發生了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變化,出現了環境問題。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有二個:一個是環境污染,第二個是生態破壞。
1、環境污染嚴重。
說到環境污染,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切身體會,或者在電視上看到過污染的情況。比方說汽車從我們身邊開過,會揚起灰塵,還排放尾氣,這就是一種空氣污染。還有許多工廠都要排放廢水,工廠生產需要使用干凈的水,這些干凈的水經過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水里邊加進了許多污染物質,變成了廢水,工廠再把這些廢水排放到環境里去,就會污染河流、水渠、湖泊、水庫,甚至是大海,這就是水污染。工廠在生產中還產生一些廢渣,我們又叫它固體廢棄物。我們生活中也產生許多廢渣,我們叫它生活垃圾,這此固體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也會污染土壤、水域、空氣,它在自然界還發生變化,有化學變化,也有物理變化,產生惡臭、沼氣等有害氣體。這就是固體廢物污染。還有噪聲污染,我們都有切身體會。還存在有電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
由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化肥和農藥大量使用,產生了農業污染,農業污染最可怕的是農產品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因為農產品大量的是食品。當然農業污染最普遍的是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增加。這些有害物質我們食用后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什么感覺,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在身體內富集,危害我們的健康。最可怕的還有這些有害物質會在自然界中通過食物鏈造成富集,長時期地積累在植物中和生物體內,最終影響到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
環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也影響經濟發展。
2、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同學們,生態破壞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什么是生態平衡呢?同學們也許看過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這個欄目,由趙忠祥主持的。還有《動物世界》欄目,里面就介紹了許多生態平衡的知識。比方說:在一片草原上,有食草動物:野羊、斑馬、野牛等等,也有食肉動物:老虎、豹子、獅子等等。它們總是按一定的比例范圍而存在的。這就叫平衡。如果我們把食肉動物都消滅掉,把老虎、豹子、獅子都消滅。那么食草動物就會無限制地繁殖,它們要吃大量的草,會把草原吃光,吃得沒有草吃了,結果食草動物自己也就無法生存了,這就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的問題很多,比如森林減少、草原退化、物種滅絕、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臭氧空洞),溫室效應、氣候異常、資源短缺等等。
3、保護環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我國有14億人口,每個都要吃飯穿衣,都要消耗資源。同樣,每個人都要排放污染物。如果我國每人每天多用1公斤水,一天就要多消耗130萬立方米,一年就要多消耗4.8億立方米水,相當于一個特大型水庫。同樣,如果我國每個人每天多排放1公斤廢水,多排放1公斤廢渣,全國人民一年所造成的污染也是天文數字。
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長江、黃河,有豐富的資源,我國資源的總量,在許多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如果把這些資源除以13億人口,人均所占有的資源量就很少了。我國現在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進行環境建設。同時,我國治理污染的技術水平現在也還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還有,我國西北部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由于干旱、森林植被破壞和不合理的開墾等原因,沙漠化嚴重。正因為這樣,黨和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也許同學們會問:現在我們地球環境污染嚴重,我國的人口多,人均資源少,能不能把人類送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呢?同學們展開幻想的翅膀,去進行大膽地設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必須科學地看待這個現實。雖然我國把楊利偉送到了太空,人類的足跡也踏上的月球(美國已成功登月)。但是,就目前我們已經獲得的資料,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星球適宜人居住。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現實: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二、怎樣保護環境?
首先,必須加速經濟發展。
讓我們的國家盡快強大起來,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讓我國的'人民盡快的富裕起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國家富強了,國家才有更多的人力財力投入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只有人民富裕了,人們才會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投入生態建設。我們保護環境,是要創造現代生態文明,不可能倒退到原始的洪荒年代。因此,同學們現在就要刻苦學習,掌握更多地文化知識,將來用我們的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第二,要防治污染。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環境污染嚴重是突出的環境問題。對癥下藥,我們就要努力地防治污染。我們要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同時,我們要治理已經有的污染源。原來的污染源得到了治理,新的污染又不再增加,環境污染的程度就會減輕。為了防治污染,我們國家不僅頒布了《環境保護法》,還頒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
第三,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也是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們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大面積植樹造林,1999年國家作出決定,禁止所有天然林砍伐,從20xx年開始,國家又有計劃地開展了退耕還林工程措施。我縣的長白山和十五道溝自然保護區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第四、要嚴格執法,加強環境管理。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環境保護同樣要嚴格依法辦事。現在黨和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搞好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是有法可依了,關鍵是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五,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環境科學研究。
環境科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環境科學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科學的各個領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如何科學地保護環境,還有許多深刻的課題需要研究。黨作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決策,現在又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觀念。環境科學發展的速度非常快,逼得我們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所以我們必須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環境科學的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搞好環境保護,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三、我們能為環境保護做些什么?
同學們可能看到或者聽到過這樣的口號:保護環境,造福人民;保護環境,造福子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也許要問:我是一個學生,我能為環境保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嗎?能!完全能!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環境保護做貢獻。這就要求我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愛護花草樹木。
有關專家對植物的環境保護作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一棵10米高的大樹,它每年創造的環境價值在1000元—5000元之間。植物對于環境的保護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它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清新空氣;它還減少噪音;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提供食物;它美化環境,具有美學價值;它還保護植物基因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保護環境的高度科學認識愛護花草樹林的重要性,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活動。
2、愛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同植物一樣對環境有多方面的保護作用,特別是珍稀動物,國家都把它們列為保護動物。一種物種如果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現在的科學水平技術來說,想讓它再生是不可能的。物種消失最終危及的是我們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平衡的科學結論。同學們要愛鳥護,不吃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規定的保護動物和有益天敵。
3、注意廢物的回收和利用。
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比方說:廢紙、廢塑料、廢電池、廢電器等很多東西都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同學們要注意觀察,開動腦筋,盡量做到廢物利用。
4、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為了方便,有許多一次性用品,比如一次性飯盒、筷子、方便袋、紙巾。一次性用品是一種對資源的很大浪費,也是對環境很嚴重的污染。特別是塑料制品,它們進入環境以后很難降解,在很長的時間對環境都有危害,據有關科學家測算,有些塑料制品埋在地下100年都有危害。其實,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衛生,有些一次性用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份,當遇到高溫的時候它們更容易分解,進入我們人體。所以我們要盡量地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家園,在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時,建設好生態文明,把祖國建設得山更青、水更秀、空氣更新鮮、環境更優美!
【環境保護知識進課堂講話稿】相關文章: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12-17
帶著寶貝進課堂12-06
帶上微笑進課堂12-06
豆子進課堂作文09-24
游戲進課堂作文11-14
對書法教學進課堂的反思11-25
游戲進課堂作文范文08-25
外教進課堂作文09-15
美國朋友進課堂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