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描述教案及教學反思
物理教案是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為了幫助初中物理老師做好運動的描述的課前教學準備,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初中物理運動的描述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運動的描述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2.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會選擇適當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
3.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在觀察現象、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通過學習自然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樹立“物質是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學重難點
《運動的描述》是學生認識機械運動的開始,也是力學的基礎知識。它深深影響運動、運動和力、機械能等相關知識的學習,理解本節的`內容對后面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機械運動的引出,科學地描述了人們對運動的認識,體現了科學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教材從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分析實例,形成機械運動的概念,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理性認識自然現象,科學抽象事物本質的能力。本節內容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點:參照物概念、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難點: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三、教學策略
機械運動的現象很普遍,學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實例(圖片或錄像),在課堂中進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變化的運動,認識運動的普遍性。參照物在機械運動中起到“標準”作用,通過課本內容學習使學生體驗類似的場景,使學生體驗到:對于同一個物體,由于參照物的選擇不同得到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從而進一步認識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身邊實例通過分析思考,理解運動物體的共同特點(即它們位置的改變),掌握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學生簡單的實驗及
對實驗的
分析,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進而理解參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據指定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會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參照物,獲得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整合網絡、鋼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學過程
運動的描述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教材中關于機械運動的描述非常簡單,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很抽象,因此本節課的開篇,我通過一些教學視頻的利用,直觀生動的使學生對于運動的認識變得很輕松,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學生做了一個在學生閉眼過程中判斷我是否運動了的小實驗,讓學生真正的懂得,我們所認為的運動或者靜止,就是根據物體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作為判斷依據的,從而輕松突破這一難點。
2.在此基礎上,我通過引導學生探討“運動和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而言的?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先讓學生通過看書在頭腦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結合第二段視頻的觀看,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進行學習、交流,并要求學生人人都要發言,我在各組間巡視指導。看到同學們都能夠舉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現象和實例來說明上面的問題,是學生真正懂得了,我們所說的運動或靜止都是依據情境中的某個特定的物體來說的,依據標準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今兒說明了運動和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而言的。再通過全班的匯報、總結。教師做簡單的概述,并幫助學生及時的糾正在交流中出現的錯誤或片面的認識。同時引出參照物的概念。
最后,教師和同學一起概括出參照物的概念、參照物選擇的方法及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等知識。這一節課整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學習效率很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處:
由于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對于相對性的討論沒有更多的深入,部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還不夠。在熱鬧的討論之后,沒能給學生一定的靜思時間,讓學生重新理解這一問題和知識點。在學生的作業中仍然發現參照物選擇不明,判斷錯誤的現象。
【運動的描述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運動的描述優秀教案03-22
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大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4-28
小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彩色寶寶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
大班主題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的運動裝》09-23
中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動物運動會》09-23
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昆蟲運動會》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