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春》教案兩篇
一、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為理想而奮斗的品質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用美的語言來表現景物的美。
課前準備:
1、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認知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 有感情的朗誦朗讀、背誦全文
教學設想: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寫細致,感情豐富,語言生動、精煉,宜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得多,讀得熟,可以領會得深切,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為幫助學生掌握寫景技巧,可選擇重點語段進行精講分析,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展現春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聽錄音(配樂朗誦)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展示生字詞卡片)
3、提問:
a、文中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b、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要求學生按“盼春----繪春---贊春”劃分文章層次。
c、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三、品讀探究語段
1、分組討論:你喜歡那個畫面?為什么?
2、教師明確: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點撥。并選兩幅圖作為指導的重點,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本文寫景的特色:
A、分層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如:春風圖中從觸覺、嗅覺、聽覺等方面,把無形、無味、無聲的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有情有感。
B、巧用詞,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寫。如:用詞的準確;疊詞的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都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名稱 特征 角度(順序) 寫法 修辭
春草圖 嫩、綠、多、軟 由物到人 正面與側面結合 擬人
春花圖 多、艷、甜 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
春風圖 和悅 觸角、嗅覺、視覺、聽覺 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細密、輕盈 由物到人由遠到近 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3、探究質疑:
(1)、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已經構成了一幅春的畫圖,可否刪去迎春圖?為什么?
(2)、課文結尾為什么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壯的青年”?(老師指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三了解比喻的作用)
(3)、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四、拓展練習
1、“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試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這四種雨各寫幾句話。
2、仿照《春》,寫一篇《秋》。
二、
教學目標
1.總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的特點用生動的語言描寫的方法
3.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用美的語言來表現景物的美。
預習指導:
1.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2.,解決生字詞的音形義。
三分鐘演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二位同學即興描繪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來提醒學生要抓住一些特征進行描繪,并向本課學習寫法。
二、檢查預習:
1.三人抽查背誦片斷,
2.二人上黑板默寫字詞。
三、范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誦,給學生以美的啟迪)
學生結合練習一聽讀時思考給課文分成盼春、繪春、贊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抽簽提問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異議的學生補充后教師評議。
2.請學生思考第二段與后面各自然段的結構關系。并說明理由。采用自由發言式。(總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圖春草圖:
1.請一學生速讀課文,分別用兩個字概括3-7段的內容:
2.抽查提問,
3.師生共同歸納。
布置作業:
六、布置作業:
在家庭本上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二(A)
說課精要
分析短文一項對于快班的學生非常必要,把寫作訓練變成學生日常必的經常性的練習,化整為零。易于潛移默化。
【課文《春》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春教案11-01
課文《春》教案08-26
課文春的教案05-21
有關課文《春》教案08-26
春課文教案11-11
關于課文《春》的教案10-03
課文教案:春07-19
關于課文春的教案05-22
有關課文《春》教案05-18
課文《春》教案范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