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我們為祖先而驕傲》教案
一、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有關敦煌和國畫的資料、影片、。準備剪紙、皮影、三大石窟圖片。
2、學生收集古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資料和表現自己家鄉的藝術作品資料。
二、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
(1)出示證書
請我班“慶‘六一’供銷大廈杯書畫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薛風同學隆重登場。
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畫工具。
(學生展示毛筆、宣紙、顏料等)
②請同學們現場展示。
③師小結:國畫是我們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外國人看到我們的國畫既好奇又贊嘆,國畫運用中國特有的材料表現生活中的人物,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其中宣紙還是我們安徽的特產呢。
點評:學生由身邊的榮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2、展示分類
教師用展示多幅國畫作品(含書三幅例圖)。
⑴四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根據畫中表現的內容把這些國畫分類。
⑵你是怎樣分的?(學生反饋,教師拖動中的國畫圖片按學生所說分類)
⑶中國畫有表現人物的人物畫,表現風景的山水畫,表現花鳥魚蟲的花鳥畫。
⑷(展示書中三幅例圖并同時出示“欣賞指南”)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幅畫,根據“欣賞指南”,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
《虢國夫人游春圖》欣賞指南:①幾個人物分別有著怎樣的神態;②人物的穿著;③國家是怎樣表現春天的?
《漁莊秋霽圖》欣賞指南:(1)感受作品中權、山、水的.造型表現;(2)作者是如何表現風景的廣袤的?
《墨葡萄》欣賞指南:①感受畫面中枝、葉、葡萄的用筆和用墨;②觀察、感受畫面中墨葡萄是否像真葡萄一樣的晶瑩欲滴。
⑸學生反饋。
①是唐朝時期的人物畫大師――張萱的代表作。《虢國夫人游春圖》表現的是唐大寶年間虢國夫人游春的情景,人物有的安詳,有的矜持,有的凝重。人物服飾輕薄,意在以服飾點明春光時節。
②《漁莊秋霽圖》作者:“元四家”代表人物倪瓚。表現作者生活的無錫太湖一帶丘陵地區的特色。
③《墨葡萄》作者:徐渭,大寫意畫法創始人,用筆豪放,用墨有技巧,使葡萄顯現出晶瑩欲滴的質感。
⑹學生交流某一類型畫時,教師再展示其他畫家的同類型的作品。
⑺教師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我們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嗎?(教師出示剪紙、皮影)。古時的藝術家留給我們后人這么多的藝術珍品,他們有著這么高超的畫技,無論是國畫還是剪紙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是我國中國人的驕傲。
點評:這一環節的教學,通過欣賞、討論、交流,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藝術成就,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3、精彩劇場
⑴教師播放敦煌(落日、沙漠、駝鈴)。
⑵看了剛才的一段影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描述看到的場景,說出此時的感受。
⑶出示一組敦煌的圖片。
你們知道這么美的一組圖片出自何處嗎?
師動情地描述莫高窟的藝術文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國西部沙漠之中,居然有一個無比珍貴的定期,它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莫高窟,它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
學生簡單介紹自己搜集的敦煌資料。
⑷欣賞了敦煌的圖片、聽了敦煌的介紹,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把你的感受說給小組成員聽吧。
⑸敦煌的藝術著實令我們驚嘆不已,然而我們的祖國何止一個敦煌!(教師簡單介紹四大石窟的藝術成就,展示圖片)
⑹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藝術精品,哪一位同學愿意當小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藝術文化。(如課前收集的有關鎮淮樓、周恩來故居、劉鄂故居、漂母池等資料)
4、我護長廊
⑴保護歷史藝術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大行動。
剛才幾位同學介紹的這些藝術文化,我們都能夠欣賞過,如2007年10月1日剛剛對外開放的淮安府署衙門,(同學們都利用假日參觀過了),你們看了這些, 有什么看法、想法?
⑵莫高窟大量珍貴文物遺失更是令我們痛心!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祖國的定期會被盜取?你想對那些貪婪的強盜說些什么?
⑶現在沒有了強盜,可是敦煌許多藝術文物都危在旦夕,由于歷史久遠,環境影響和人為破壞越來越嚴重,更多的人投入到保護敦煌的行列中。你也是炎黃子孫,你會怎樣做?
⑷小組合用,針對你身邊的藝術文物寫一份關于保護藝術文物的倡議書。
點評:學生從觀察、探究中欣賞藝術作品,收集、整理、分析學習資料,同時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能從“我”做起,保護身邊的歷史藝術品,這是感情的升華,更能增強自身的責任感,產生民族認同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5、教師小結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中國繪畫還是藝術寶藏――敦煌都閃爍著永恒的藝術魅力,它是我們偉大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藝術遺產,我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我們為祖先而驕傲》教案】相關文章:
我們為祖先而驕傲評課稿11-02
我們共同的祖先小學品德教案08-07
我們共同的祖先小學品德教案07-10
品德與社會《我們的祖先》教學設計范文06-22
品德與社會《認識我們的星球》教案11-21
大班社會《繡姑,我們的驕傲》教案07-02
大班社會《繡姑我們的驕傲》教案03-04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繡姑,我們的驕傲》08-20
品德與社會《我們的班集體》教案設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