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第三課時教案
學生:觀察動畫,思考問題。
點評:評價學生的說法等。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觀看動畫,注意其中的說明。
學生:積極發言、說明等
歸納總結:電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幫我們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座位表繪制在地球儀的表面,那么,我們就能象在電影院找座位一樣,輕松地找到地球儀上的任何一點的位置。
過渡提問:那么,怎樣才能在地球儀上繪制出這樣的“座位表”呢?
歸納:其實,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分布,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這個“座位表”,人們稱其為“經緯網”。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地球儀上的經緯網是如何來準確地給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定位的。
環節一:利用經緯網在地球儀上定位
講述:首先,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出標注出的經緯線,找到這些經緯線所對應的經緯度數字,如:20°N、0°緯線、40°S、30°E、150°W、0°經線和180°經線等等。
活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課堂活動來學會如何在地球儀上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活動要求: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儀上,按下列表中的經緯度,找出該經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該點的大致經緯度。
環節二:坐標網中識別點
過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局部的地圖上來判斷地理位置,如:給出了局部的經緯網地圖(如下圖),請同學們在簡圖中給這些點定位(讀出其經緯度)。
歸納總結:這樣的'練習,由于沒有直接標出緯度的南北和經度的東西,我們在判讀時,先要確定哪些是南北緯度,哪些是東西經度,然后才能讀出各點的經緯度,具體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對地球儀的0°緯線,上方是北緯、下方是南緯;
2.面對地球儀的0°經線,左邊是西經、右邊是東經。
學生:聽教師講述,思考、體會。
學生:思考、回答。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有關地球儀的知識,設想什么東西可以成為地球儀上的“座位表”。
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觀察地球儀上的經緯網。
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這些對應的經緯線和經緯度。
師生互動:教師提醒學生地球儀上經緯度標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經線上)
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地球儀完成課堂練習,準備回答問題。
師生互動:在學生的活動中巡視,指點,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點評工作。
學生:回答,說明自己的看法等。
學生:分組練習。
師生互動:在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學生等等。
學生:回答練習結論,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體會等。
學生:聽講,歸納總結、筆記等
小結:在現代社會中,很多新技術都要用到經緯網知識。地球表面各點的經度、緯度是現代GPS、GIS、RS技術的基礎數據,今后地球的數字化管理也需要經緯網的基礎數據來支持。因此,每位同學都要學會使用經緯網。師生互動:啟發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有關生活中利用經緯網定位的實例等。
學生:交流、自由討論等。
課堂小結:依據板書,總結、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相關內容。
【新課標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第三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地球和地球儀(地理教案)07-19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09-13
初一上冊地理課件:地球和地球儀04-19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07-04
初一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課件03-19
初一上冊《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分析11-26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與反思02-28
七年級地理地球和地球儀訓練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