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學目標:
1、 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音形義。
2、 了解課文內容,能知曉關于“克隆”的知識,學習課文中舉例子、列數據、作詮釋、引用等說明方法和特別的說明順序。
3、 能從文中找出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學習其精神。
4、 能就“克隆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課文內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特別的說明順序,對“克隆人”的討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由課文前的“導言”自然引入,學生看課文,明確課文各部分之間關系。
由克隆含義到克隆實驗,再講到克隆的重大發展,最后說對克隆問題的思考。
二、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生字詞的學習:
囊(náng) 繁(fán)衍(yǎn) 蟾(chán)蜍(chú) 鱗(lín)片(piàn) 脊(jǐ)椎(zhuī) 兩(liǎng)棲(qī) 瀕(bīn)臨(lín) 克隆 胚胎 相安無事 永無止境
讓學生找出在書上的位置,知曉大意,讀準字音,抄寫識記兩遍。
三、學生再讀課文,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一題,思考這些題。
教師通過抽問學生完成對課文的講解,板書如下:
克隆——無性繁殖的生物技術 舉例、引用、作詮釋 體現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克隆鯽魚 突出中國在這方面的成果和貢獻
兩棲類 科學追求無止境(說明順序迥異)
哺乳類
克隆綿羊:證明動物體細胞具有與受精卵一樣發育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
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
挽救珍稀動物
治療疾病、延長壽命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關于“克隆”的知識及說說明方法,聽寫本課應掌握的詞語。
二、學生再看課文,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
注意,學生只要認真去找出了的,就給予鼓勵,同時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的這種精神。
三、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讓學生抓住“悲喜交集”及“克隆人”有關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談看法。
學生前左右座可進行討論,然后抽學生起來說說。
老師最后總結如下:
科學燭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程度在同步增長,如火藥的發明與核技術的發現和利用。科學的發展也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到人類自身,越來越深刻在觸及到人類的倫理、道德、法律以及人類心靈。這就要求在人類構建新的道德與法律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課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相關文章:
《奇妙的克隆》課文教案04-02
課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11-13
《奇妙的克隆》課文原文12-13
《奇妙的克隆》課文教案6篇04-02
《奇妙的克隆》課文教案(6篇)04-02
課文《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01-17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07-12
奇妙的克隆教案03-18
《奇妙的克隆》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