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著、奔波、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感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題的含義。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愛心的無價。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課題的含義。
2、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感受真情。
教學過程:
(一)醞釀血脈親情
1、回顧課文內容,指名學生說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
(訓練學生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關鍵詞語概括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課文插圖,老師配樂范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小錢充滿希望的期待。
(通過配樂范讀,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幸,感悟到尋找到適合移植骨髓多么艱難,為后面課文理解的情感體驗埋下伏筆。)
3、身患絕癥的小錢是不幸中的萬幸,幾經轉折,終于在臺灣找到了有合適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捐髓手術的日子即將而至時,臺灣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視頻)邊看邊思考,你從錄像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運用合理的情感媒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身臨其境的境地,讓學生披文入境,入境動情地學習課文。)
(二)感悟血脈親情
1、當時余震不斷,在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請同學細細默讀課文3-5自然段,畫出文中令你感動的語句,并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A、理解“沉著”、“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詞句,B、談體會和感受。啟發學生想象:當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什么?
(2)引導學生從“突如其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終于”體會抽取骨髓的艱難。
( “熟讀精思,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的根,在抓關鍵詞“沉著”、“靜靜地”、“一次又一次”、“終于”想象情景體會感悟人物的品質后,通過品讀、對比讀、入情入境地朗讀,李博士與臺灣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靈世界中。)
(3)學習課文第六段。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學生聯系“奔波”、“連夜”等詞談感受、體會,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奔波”、“連夜”。
(當談到李博士的奔波勞累時,我相機出示地圖補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線圖,當天的工作時間表,將抽象的'語言化為一連串具體的數據呈現在學生面前,簡介當時的背景,學生對于李博士和醫護人員不辭辛勞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對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4)學習第7自然段。
A、理解課題“生命橋”的含義。
B、讀詩歌,升華情感。
(通過前面環節的充分閱讀感悟,學生對課題及情感的理解水到渠成,師生配合讀詩歌,升華了情感。)
(三)真情告白,頌揚血脈親情
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同桌兩位同學分角色,向對方說說你的心里話吧。
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特設計一個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生生對話的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在情感體驗、想象創新、語言積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這個環節中,聽、說、讀、寫的學習過程也落到實處,突出了語文學科獨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01-20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04-1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案04-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課時教案01-0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案范文01-06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優秀教案08-2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優秀教案08-2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范文11-2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