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星期日的安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學情:
本節課是分數加減法的第三課時,因為前面學習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應用異分母加減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設計理念:
1、注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主動讓學生參與。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3、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系,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觀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圖)師:你觀察到了什么?通過引導學生得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活動二: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
師:同學們,如果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現在就來試一試怎樣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提醒把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入運算。圍繞總數“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本題涉及的是分數中的剩余問題,其理解比整數要困難得多,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算式的討論與交流上。分數問題中,單位“1” 的確定是非常關鍵的知識點,也是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確定的問題,因此,適時為學生提醒單位“1”是本節課突破難點的關鍵點。
3、活動三:自主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學生通過計算、比較、討論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這樣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計算方法,知道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聯系和區別,在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計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學生獨立計算,個別學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時要注意運算順序)
2、解決實際問題(出示練一練第70頁的第4題)
四、總結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
學會總結學習所得,是數學課的一項必要的技能訓練項目,此處要有意識將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歸納出來,即:
1、同級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3、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4、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再加減。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2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3、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4、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書城看書、有的看電視、有的去公園玩
師: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師調查了同學們星期日的活動,你們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事情嗎?
生:非常想知道。
二、創設探索環境,探究學習過程
1、讀題審題,感知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師出示題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圖)
師:請大家觀察圖片,找一找條件問題。
生:3/8的同學外出游玩,1/6的同學參加少年宮活動,其余的同學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
2、引導思考,探究怎么樣列出計算算式。
師:同學們,我們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怎么列出算式呢?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合作。
師:誰能說說你們的探索結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討,圍繞著總數 1 的問題老師歸納,明確算式的算理。
師:我們把全班學生人數看作整體1, 減去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就能求出剩下幾分之幾。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探索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3、 自主探究運算的過程
師:我們以前已經學習了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大家看看這些題目和以前我們學習的內容有什么是一樣的?有什么不一樣?
生:算式一樣,有加法也有減法,里面的數不一樣,以前是整數或者小數,現在是分數。
師:那么你們能不能運用以前學習的計算方法,自己選擇一道算一算怎么樣?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自我探索。
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小組交流合作探討。
師:請哪位同學來說說你自己的計算過程?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計算過程,我們通過計算可以知道,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有小括號的必須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運算,沒有小括號的必須從左往右依次運算。
學生小組進一步探討,全班交流。進一步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和算理。
三、實踐運用,練習鞏固。
1、看圖列式計算。
請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全班交流,在計算過程中要強調運算順序。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獨立完成6頁第2題,可引導學生畫圖分析解答,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靈活解決其他的題目。(具體看自己學生狀態而定)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通過學習掌握了那些知識呢?
五、作業
教材第6頁第3題。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3
教學目標:
理解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會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時間。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今天想和同學們一起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星期日的活動,誰來說說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生:我在家里寫作業、我去叔叔家玩了、我幫媽媽洗衣服了……
新課
調查統計活動
師:同學們,星期日能做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學會統計,我們來統計一下吧!哪位同學想做一個小統計員。(找幾位小統計員)
生:(匯報)留在家里的同學是8人,占全班人數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學有五人,占全班人數的二十二分之三。
師:那還剩下一部分同學,那剩下的這部分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呢?
生:把這兩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數減去這部分。
師:能用全班人數去減嗎?
生:不能。
師:那么,用什么減呢?
生:可以用“ 1 ”減去。
師: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數看做單位“ 1 ”。
師:為什么把全班同學看做單位“ 1 ”呢?
生:因為我們在全班同學里調查,調查出來的'人數是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所以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 1 ”。
師: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討論列出算式。
師:如何計算呢?
生小組合作,找出算法,討論發現了什么?
師:從這兩道題里我們可以看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是有一定順序的,誰能說說。
生: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
鞏固練習
延伸結束
師:我們在統計同學們星期日的安排時,有的同學星期日的時間安排的非常好,大家應學會安排星期日的時間,請同學們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時間吧!
生:做星期日時間的計劃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的能力。
3、能用所學的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了要你們去調查自己同桌的“星期日的安排”。現在我們來看看淘淘和笑笑給我們帶來的“星期日的安排”調查表。(揭示課題:星期日的安排)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求什么?(課件出示淘淘和笑笑調查圖)
2、提問:留在家中的男同學占男生總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自己的算法。(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匯報的算式里每個數字所表示的含義)
4、全班交流。圍繞把全班總數看做“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5、師:剛才有很多同學匯報了他們的探索過程,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計算過程不一樣,是不是都正確呢?(課件展示學生兩種不同的算法。)
6、小組討論:這兩種算法對嗎?各有什么特點?
7、全班圍繞運算過程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第一種算法是先將分數全部通分在進行加減運算,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第二種算法是把同分母的放在一個括號里先計算,再算括號外面的,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一樣。
8、再試著用剛才的兩種算法算一算,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數占女生總數的幾分之幾?
9、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匯報自己的算式。
師: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計算過程不一樣,是不是都正確呢?各有什么特點?討論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
10、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理。
11、師: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主要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的;二是先根據需進行部分的通分。這兩種方法哪種合適,則需要根據具體的算式特點來確定的。
12、觀察淘淘和笑笑計算時不同的算法,說一說她們兩個這么算對嗎?為什么?
13、學生討論交流,舉手發言。
14、老師總結指出:整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而且更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一個人一天中大約有1/3時間在學習和工作,1/8的時間在用餐,1/6的時間參加文娛或體育活動,剩下的時間睡覺,睡覺的時間占一天時間中的幾分之幾?
四、總結
提問: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具體運算過程中需要注意寫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5
[教學內容]
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2、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準備]
調查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3/8+1/2 5/6—3/4 11/12—1/6
問:進行分數加減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2、引入。這節課我們來探討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板書課題: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展開“星期日的安排”調查活動。通過對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
2、討論出算式。先讓學生們獨立嘗試列式,然后再引導學生們將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行運算。
3、討論具體的`運算過程。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可以是先從“1”中減去部分,再用剩余的減去另外部分;還可以先計算兩個部分的和,再從“1”中減去“和”。
4、做“試一試”題目。
5、歸納小結。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請學生獨自完成計算。
第2題,先作草圖,再進行解答。
第3題,先填表,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幾分之幾與所行時間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會不同?”。建議作草圖來幫助理解本題目。
2、課后完成“練一練”的第4~7題。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理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并學會制定簡單的日程安排。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分享,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我規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制定日程安排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難點:如何根據個人興趣和需求,合理設置日程安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日歷表、彩色筆、貼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播放一段關于時間管理的短視頻,引起學生興趣。
提問:“你們平時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星期日的?”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
二、新課講解(10分鐘)
講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浪費。
展示一個示例日程安排,包括學習、休息、娛樂等內容,并解釋每個部分的作用。
講解制定日程安排的基本步驟:列出任務、評估時間、分配時間、調整優化。
三、學生活動(15分鐘)
分組討論: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并列出自己星期日想要完成的`任務和活動。
制定日程: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在日歷表上畫出自己小組的星期日日程安排。要求考慮任務的優先級、時間分配和休息娛樂時間。
分享交流:每組展示自己的日程安排,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安排。其他組可以提出問題和建議。
四、教師點評(5分鐘)
對學生的日程安排進行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強調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并給出一些建議,如設置提醒、避免拖延等。
五、課堂小結(5分鐘)
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點和技能。
強調時間管理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六、作業布置(課后)
讓學生回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完整的星期日日程安排。
要求學生記錄一周內按照日程安排執行的情況,并寫下感受和體會。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小組討論和分享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并學會了制定簡單的日程安排。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引入更多關于時間管理的知識和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相關文章:
星期日的安排教學設計07-07
星期日作文07-16
星期日的野炊07-30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星期日的安排》說課稿09-25
愉快的星期日作文11-03
我的星期日作文11-16
星期日祝福語11-03
快樂的星期日作文500字10-07
我的星期日周記300字08-23
快樂的星期日作文(通用30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