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范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2、積累文言詞語(通假字、一詞多義、成語、省略句)。
3、翻譯文言文,把握大意。
4、反復朗讀,熟讀背誦。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6字法):
1、讀——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趣”
2、譯——自主、合作、探究,啟發和疏導學生主動求解、不機械地文白對譯,譯中激發“趣”
3、析——讀議結合進行評述,體認作者的“趣”。
4、積——整理文言詞語和句子,以及背誦達到積“趣”。
5、聯(延)——培養學生自覺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進行創造“趣”。
6、練——訓練是為鞏固課堂所學,也是為知識積淀、能力養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會觀察、體味人生,熱愛生活。
2、獲得審美愉悅,培養審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和背誦;翻譯和整理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賞析作者的“情趣”并創造情趣。
教學方法:
讀議結合法、評述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依據:
1、學情分析:學生被課業負擔、名次包袱壓抑得心靈較為麻木;又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疏通文意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要極力激活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積極感悟并發現生活中的情趣;還要樹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2、文體分析:文言文語言簡潔、典雅,基礎是理解大意,因此重點多是“讀”“譯”“析”。
3、文本分析:《童趣》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能引起學生的同感、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設計成“趣讀課”,分為四大板塊:譯讀激趣——析讀品趣——理讀積趣——想象創趣,以一個“趣”字串珠,線條比較單純。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有朗讀訓練、積累詞語等基礎知識方面的落實,也有結合學生體驗和經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正是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體現,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4、教師分析:采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說他講《春》,幾乎查閱了有關教學文章80多篇。我查到的有關這篇文言文的資料有:《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xx年第8—9期第58頁,20xx年第5期第51頁、8—9期第35頁、《初中語文教學通訊》20xx年第7—8期第45頁,以及有關教案等。吸取特級教師的亮點,結合自己的實際設計本教案。擔心眼高手低,不切合學生實際;但我仍要堅持,因為可以放慢速度學生就能理解,畢竟學生是可以培養的。還有積累詞語與下個環節的自然過渡,還沒有想好。
第一課時
一、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
2、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
3、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二、第一板塊:譯讀激趣
1、簡介作者、作品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2、一讀(指名4生讀),讀準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云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 壑(hè) 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3、二讀(齊聲讀),讀得流暢
(1)在正音的基礎上,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老人回憶往事的恬淡、悠然;飽含愉悅)
(2)全班齊讀,力求讀得流暢。
4、三讀(譯讀),讀懂文意。 第一次合作探究
(1)教師布置:一篇文言文的翻譯靠一個人是不夠的,下面進行第一次合作探究。采取“小合作+大合作”的辦法。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每個小組合力翻譯一段,要注意三點:(多媒體展示)
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
②你是怎樣讀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
③你還什么問題?
(2)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回參與。
(3)小組接龍翻譯(組內接龍)。教師巧妙插話、點撥,進行組間交流。
(4)教師引導之后總結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是:加字法、換詞法、推斷法、查注釋法等。
5、四讀(放聲讀),讀好停頓,體會情感。
在讀懂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方法:和語意語言結構一致;虛詞放開頭領起下文的。(多媒體展示)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斗草間。
(9)蓋/一癩蝦蟆。
明確這些停頓后,再放聲朗讀,讀好停頓,自然體會出感情了。
三、第二版塊:尋讀品趣
1、剛才理解了文意,下面進行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探究
注意的問題是:(多媒體展示)
①挑出自己最欣賞的一句;
②在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③沈復童稚時的“趣”在哪里?(可從內容、寫法、修辭等方面賞析)
2、學生按小組合作探究。
3、學生向全班展示。
教師準備: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兩眼能受強光刺激,又視力極佳,更善于觀察
(2)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眼前出現想象中的畫面之后的驚喜。)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看得出神,陶醉其中,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4)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徐噴以煙”之舉,非童稚不能為也。作者創設了美妙的意境,表現他的好奇心和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小小素帳中,竟出現“鶴唳云端”之奇觀,能不為之“怡然稱快”?)
(5)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用小孩的眼光,在前面想象的基礎上,看癩蝦蟆自然是龐然大物了,所到之處,山為之拔,樹因之倒,這是大詞小用;觀二蟲斗興趣正濃,忽被蛤蟆破壞,豈有不怒之理,寫出心情和神態;懲罰癩蝦蟆,可能是為小蟲復仇,也可能破壞自己的審美情趣,表現了作者幼小的心靈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樸素感情。)
4、五讀(想象讀),讀懂心情。
在以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的基礎上,讀出趣的心情。
5、小結(板書):
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自然景物思維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鶴舞空怡然稱快
草叢、蟲、土礫聯想和想像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
癩蛤蟆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尋找、整理重點字詞句
①通假字
②一詞多義。如:觀、為、之、其等
③成語并解釋大意(參考習題二)
④省略句并翻譯。
⑤書下注解
第二課時
一、抽查背誦
二、第三板塊:理讀積趣
1、所謂理讀,就是以某個知識點為核心,對文章進行輸理、整理式閱讀。從下面幾個方面尋找梳理,已經在作業中完成了一部分。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②義同字不同的字
③字同義不同的字——一詞多義
④通假字
⑤成語
⑥省略句
⑦其它重點詞語
2、整理內容大致如下(可以小組接龍、競賽回答):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鶴——壑向——項
②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唳——鳴素——白
③字同義不同的字——一詞多義
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云白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時:余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之: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主謂間,取獨。)
驅之別院(代詞,它。指癩蛤蟆。)
為:項為之強(因為)
以叢草為林(當作,作為)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為林(把)
其:必細察其紋理(代詞,指所觀察之物)
蹲其身(代詞,指自己)
神游其中(其中,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④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⑤成語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
⑥省略句
蹲其身,使與臺齊([我]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臺齊平)(省略主語、謂語)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抽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省略賓語)
見二蟲斗草間([我]看到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省略主語)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為之怡然稱快([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⑦其它重點詞語
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后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于,在)
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三、第四個板塊:想象創趣
1、六讀(讀出感情)
文中的“我”之所以感覺到“趣”,全在一顆充滿純真的童心。讓我門練習讀出感情,可上臺展示。
2、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第三次合作探究:
(1)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你羨慕沈復嗎?你認同他的“趣”嗎?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富于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板書:
物——平淡無奇
趣——其樂無窮
因——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
果——與眾不同的發現、生活的樂趣、心靈的自由、人與自然的和諧
(2)童年的確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滿陽光、充滿詩意、充滿幻想、充滿詩意,冰心稱贊童年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請同學們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以“童年”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長短不限。
學生說話,教師整理。
如: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純真的詩;
童年是一顆晶瑩的露珠;
童年是剛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飛向憧憬的小鳥;
童年是記憶天幕上永遠閃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飛逝不見的箭;
童年是一塊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個謎,混沌初開、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畫,色彩絢麗、爛漫天真;
童年是那無憂無慮四處游蕩的風;
童年是媽媽的搖車不停地搖啊搖;
童年是奶奶的傳說充滿好奇與幻想;
3、教師小結:你們看,我們每個人說一句很美的話,組合起來還是一篇散文詩呢。
四、布置作業
1、七讀(背誦讀)
2、課外閱讀一篇表現童趣的文章,摘抄部分內容。
3、寫一則自己的“童趣”,300字左右。
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范文2
【預設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學會朗讀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3、能整體感知,體會童趣,領悟童心。
【教材解讀】
《童趣》寫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蚊子、叢草、土礫、癩蝦蟆,并把它們想象成美麗又奇特的圖景,充分表現了兒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兒童神奇美好的內心世界。學好本文,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學情分析】
學生有類似的生活體驗,課文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初學文言文,以激趣為主,不機械地文白對譯,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學方法】
朗讀法和探究法。
【教學準備】
兒歌《數鴨子》。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師生互動,課堂探究
1、師生競讀:
⑴范讀。
⑵生讀。
⑶評議。
明確:讀好文言文,要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音節停頓、語氣、語調。
2、疏通再讀:
⑴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交流。
⑵全班交流。
⑶指名讀、集體讀。
3、探究誦讀:
合作探究:
⑴課文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你怎么知道的?
⑵課文寫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些“物外之趣”的呢?還需要什么?
獨立感悟:
這些聯想中你最喜歡哪一個?
你從本課學習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結并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熟讀、背誦全文。
3、小練筆:運用聯想和想象寫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數不限。
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范文3
一、教材簡介
《童趣》位于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是清代文學家沈復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動描述了觀蚊成鶴、神游山林并鞭驅蛤蟆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本課是七年級學生上初中后將要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實知識點外,學習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力爭為后面逐漸加長加難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文言文的誦讀習慣,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積累文言詞語,如“鞭”“驅”“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學習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做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當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語法”,這些新課標中的要求在目標1和3中得以體現。目標3則力求通過語文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整個教學目標的設計遵循“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誦讀課文,疏通文意,體會“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養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導入時輔以歌曲,再暢談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多遍朗讀,每一遍朗讀都有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培養語感,感受領會“物外之趣”。探究時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課內外的鏈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領悟,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應當提示朗讀節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實課文的翻譯,賞析課文,生活鏈接時都可以引導小組相互討論,合作探究,領會文章主旨。
五、課時設計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應當設計為兩課時。但為保證本篇說課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我把它設計為一大課時,把前兩個環節上成一課時,后兩個環節上成一課時也是可以的"。
六、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捉泥鰍》。
(歌曲的主題是童年,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利用課間時間播放,活躍氣氛,調動情緒,激活學生對于童年生活的回憶。)
(一)、導入新課
1、童年是一個個五彩的夢,珍藏在我們記憶的盒子里;童年是一朵朵不敗的花兒,盛開在我們永遠的心田上;童年還是一串串輕快的音符,時常回響在我們的耳畔……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里,發生過哪些有趣而難忘的事呢?
學生發言。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聽聽他的《童趣》。
2、簡介作者及作品出處,落實在書本上。
(強調文學常識識記要點:作者的姓名、朝代、字、號、作品、評價等。屬于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初讀課文
1、朗讀指導
A、聽讀:首先讓老師來表現一下,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言文文朗讀與現代文朗讀的不同。
B、自讀:課堂上最美的就是瑯瑯讀書聲,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比一比,看誰能做到“不錯讀、不漏讀、不添讀”。
C、幫讀:老師從這一片洪亮的讀書聲中,感受到你們學習的激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還有問題的,就大聲的說出來,讓我們互助合作,共同進步。
出示課件:
[ 重難字讀音提醒:
藐(miǎo)小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云端 怡(yí)然稱快
土礫(lì) 壑(hè) 癩蛤蟆(lài há ma) 龐(páng)然大物
部分節奏停頓提醒:
余憶\童稚時 故時有\物外之趣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D、齊讀。解決了問題就又有了進步,讓我們一起齊讀課文,爭取把文言文的味道給讀出來。
(朗讀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朗讀不可盲目進行,最好分層實施,由淺入深,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同時,逐步增強能力。良好的范讀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給出一個高度,讓學生去追求”。)
2、翻譯指導
A、請同學們結合資料書及課文下邊的注釋,疏通文意。
出示課件:
[老馬支招:
u 提倡獨立思考,也鼓勵小組討論,互助合作。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做好筆記。
例:故(所以)時(常常)有(擁有,獲得)物外之(的)趣。
u 翻譯四字訣:
換:解釋。例:昂(抬頭)首(頭) 觀 之
加:增加。例:必細(仔細)察(觀察)
補:補充。例:(我)見二蟲斗草間
調:調換詞語的位置。例:徐噴以煙(慢慢的用煙去噴)]
B、把在翻譯中遇到的難題提出來,互助幫助解決。
出示課件:
[重難字詞翻譯提醒:
項為之強(通“僵”,僵硬) 故(所以)時有物外之趣
私(暗自、暗暗地)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方(正)出神 鞭(用鞭子打)數十,驅(驅趕)之別院
興(興趣)正濃 果(果然)如鶴唳(鳥鳴)云端]
(翻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及難點。這是學生上初中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關于翻譯方法的指導應盡可能的詳細并便于學生掌握,以逐步形成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尋“趣”:在小組間用“我認為課文的‘趣’表現在_____”這種句式尋一尋課文中的“物外之趣”。
2、說“趣”:概括文中共講了哪幾件“物外之趣”?作者都有怎樣心情?試著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在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總結出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方式除了觀察外還有“想象和聯想”。
出示課件:板書設計: 觀蚊成趣(怡然稱快)
[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怡然自得)
鞭驅蛤蟆(興正濃→呀然一驚)]
3、品“趣”:聲情并茂是朗讀的至高境界,以情帶聲是朗讀的至勝方法,讓我們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品一品作者的童趣,好嗎?賽一賽,看誰讀得更好。
(先“尋”,再“說”,最后通過讀來“品”,步步深入,既品味課文,體會童趣,又指導了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四)、生活鏈接
1、這就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富有情趣,看來“生活中不是缺少樂趣,而是缺少發現。”,同學們,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呢?
學生討論發言:學會仔細觀察,并培養自己的聯想想象力。
2、教師舉個例子同學們討論一下
有個同學很喜歡找樂趣,同桌起來答問時,他會偷偷地把同桌的凳子挪開,等到同桌坐下時,摔了個四仰八叉,他覺得很有樂趣,哈哈大笑。這個“趣”跟濃復的“童趣”有何不同呢?
討論得出:
前者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趣,是自私的趣,是低級趣味。
后者是通過仔細觀察,充分發揮聯想想象,將“物”美化、大化、理想化,是童真之趣、高雅之趣,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表現。
3、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行為是高雅之趣,哪些行為是低級趣味呢?
(透過這個教學環節,將文里文外、過去現在、作家讀者有機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可親可愛,也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提高審美情趣。)
(五)、學習小結
通過朗讀、翻譯、品析,與生活鏈接的方法我們學習了文言文《童趣》,不僅讓我們領略了沈復童年時的物外之趣,也提醒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高雅情趣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保持一顆童心,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努力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情趣、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人。最后我們以齊讀課文來結束這堂課。
(總結學習方法,加強情感影響。)
七、板書設計
《童趣》
沈復
觀蚊成趣(怡然稱快)
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怡然自得)
鞭驅蛤蟆(興正濃→呀然一驚)
(板書的設計包含了從生活中發現“物外之趣”的方法,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文朗讀的感情指導,起到一個課程提綱及對教學方法重難點強調提醒的作用。
【二年級音樂《童趣》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童趣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童趣》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童趣》教案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二年級音樂活動《童趣》教學設計11-21
《童趣》教學設計12-05
《童趣》的教學設計11-09
童趣教學設計10-15
童趣教學設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