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范文
《明天要遠足》是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9篇課文,是一篇新選課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1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詩。詩歌由短短三節組成,生動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而睡不著覺的情景。本課的教學設計寓教于樂,努力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
明天要遠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對遠足的認識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喜愛之情,首先,充分利用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結合現實導入,用背包裝著一些旅行常用物品,進而讓學生猜想這是去做什么,其次,導入課文,讓學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樣子,碧海藍天的美景,將這些美好的感受吧帶入詩中,利用分組朗讀、小組展示朗讀等方法進行朗讀。通過課件觀察大海不一樣的顏色,觀察白云的潔白柔軟,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期盼之情。
本課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節,這種方法學習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如,“‘睡覺’的時候要閉眼睛,睡與眼睛相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這樣學習漢字,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而且也為孩子將來自主認字、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導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遠足。那么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么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啟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為什么睡不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結合自己出游前的親身體會,踴躍發言。然后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兒童詩,學生讀后很快能聯系生活實際,切身體會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學生熟讀理解之后,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時候呢?“學生甲說:”爸爸告訴我去長沙的時候,我晚上睡不著。“學生乙說:”媽媽告訴我說去漯河的時候,我睡不著。我想早點去。“我繼續追問:“將來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學生丙說:”我想去長城,看看長城長不長?“學生丁說:”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黃的?“出示詩的第一小節,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么 嗎?”你能不能用你剛才的發言,完成這樣的填空呢?”一生說:“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么黃 嗎?”我聽出孩子們在用詞上,還缺乏行文的優美。于是我追問道:“大家聽一聽,比較一下,那個句子優美好聽些?
1、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么黃?
2、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么金黃金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二句好聽。”老師鼓勵道:“那我們再來讀讀我們寫的詩句吧。大家都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了。”通過這樣的填空和朗讀,幫助孩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11-27
明天要遠足的教學反思05-10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05-10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04-14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08-29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07-29
明天要遠足反思08-19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范文11-09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