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小木匠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快樂的小木匠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快樂的小木匠》這首歌是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的主題歌。歌中表現了小熊貓一邊做木匠一邊快樂的歌唱的情景。我在授課前,反反復復地看了教材,按照新課程標準設計了教學過程、制定了教學目標、找出了教學重難點、想出了一些教學方法。使這節唱歌課上得生動活潑,學生在愉快的音樂課中學會了《快樂的小木匠》,知道了“木匠”是干什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快樂與反思。為了上好每一節音樂課,我認真回顧了整個課的設計與授課,很有必要小結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才能使孩子們在美好的音樂課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一、成功之處:
1、結合新課程標準進行備課。
首先我能認真地分析教材,熟練歌曲,把教材“吃”透,找出此歌的重難點,設計了比較詳細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使得這節課能較順利進行。
2、結合新課程標準進行授課。
緊緊圍繞新的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抓住兒童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特別是老師的導入,看了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片段后,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熊貓是是干什么的嗎?這句話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開始動腦筋、想(木匠的事),做(木匠的)動作。最有趣的是學生分工學做小木匠,在老師的.啟發下動手、動腦、又動口。感染力很強,整個課堂氣氛自始至終顯得生動活潑,師生互動、平等也處理得自如。
3、教學方法、教學措施、教學過程設計恰當。
這次活動是合唱教學,合唱教學應該是小學音樂課中最難的課堂教學,為了體現合唱效果,我設計了分組合作,做動作并且加入聲勢,這樣就形成了二聲部,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并不容易,要反復多練才能合得上。這次課上,學生還是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沒有反復練很多次,就能做的很好了,這是令我最欣慰的,說明小朋友們都很認真的投入了,我教的開心,她們學的也開心。
二、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緊,內容較多。
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學會一首歌,還要加入二聲部的表演,并且要一組一組前后進入。通過實際操作,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我感覺到學生很忙、老師很累,造成質量不高。有的學生歌曲還沒唱熟,緊接著又要唱還要做動作,他就開始手忙腳亂了,這對于一年級孩子們來說,顯得過于難了、“繁”了。
2、鼓勵少、灌輸多。
由于本節課內容多,生怕完成不了,所以,當學生能達到老師的要求時,沒有時間給以及時的表揚、鼓勵。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往下進行,學生、老師忙得不亦樂乎,草率結束了全課程,更沒時間去評價了。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收獲了很多,知道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我會繼續努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快樂的小木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木匠教案及反思05-13
《快樂的小木匠》教案08-26
《快樂的小木匠》音樂教案01-29
最新關于《快樂的小木匠》的教案08-14
小木匠教案07-18
小木匠教案07-18
小木匠教案07-18
小木匠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