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讓學生親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以下是反比例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反比例的教學反思1
由于反比例函數的內容比較抽象、難懂,歷來都是學生怕學的內容。怎樣化解這一教學難點,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呢?我在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的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由于學生有一定的函數知識基礎,并且有正比例的研究經驗,這為反比例的數學建模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學中利用類比、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開展數學建模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求知欲望。
我選擇了百米賽跑中時間與速度的關系等素材組織活動,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引入學習內容,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激起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自主探究新知創造了現實背景并激發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因為反比例的意義這一部分的內容的編排跟正比例的意義比較相似,在教學反比例的意義時,我以學生學習的正比例的意義為基礎,在學生之間創設了一種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關系,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去觀察、分析問題再組織學生通過充分討論交流后得出它們的相同點,概括、發現規律,在此基礎上來揭示反比例的意義,構建反比例的數學模型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二、深入探究,理解涵義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反比例函數中兩種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加深理解反比例的涵義,體驗探索新知、發現規律的樂趣。我設計了問題二使學生對反比例的.一般型的變式有所認識,設計問題三使學生從系數、指數進一步領會反比例的解析式條件,至此基本完成反比例的數學的建模。以上活動力求問題有梯度、由淺入深的開展建模活動。教學中按設計好的思路進行,達到了預計的效果。此環節暴露的問題是:學生逐漸感受了反比關系,但在語言組織上有欠缺,今后應注意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
三、應用拓展:
設置問題四的目的、問題五兩個題目是讓學生得到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數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并獲得數學方法,積累數學經驗。此環節學生基本達到預定效果。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教學是一個充滿遺憾的過程,通過反思能夠不斷的提高設計的能力、應付課堂上突發事件的技巧,從而將教學機智發揮到最高,減少教學當中的遺憾,學生通過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將最近發展區的知識與新的知識單位進行結合,提煉學習技巧達到創造性學習的目的。
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體現的不是很好,板書不夠端正,肢體語言的多余動作,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反比例的教學反思2
在教學反比例的意義時,我首先通過復習,鞏固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然后選擇了讓12位同學上臺站一站,看“每行站幾人,可以站幾行?”讓學生從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引入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激發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自主探究新知創造了現實背景并激發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因為反比例的意義這一部分的內容的編排跟正比例的意義比較相似,在教學反比例的意義時,我以學生學習的正比例的意義為基礎,在學生之間創設了一種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關系,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去觀察、分析、概括、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完例4后,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而是讓學生按照學習例4的方法學習例5,接著對例4和例5進行比較,得出它們的相同點,在此基礎上來揭示反比例的意義,就顯得水道渠成了。然后,再對例4和例5中兩種相關聯的量進行判斷,以加深學生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最后,通過學生對正反比例意義的對比,加強了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區別不同的概念,鞏固了知識。并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反比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反比例》教學反思11-27
《反比例》教學反思12-05
《反比例函數》教學反思06-20
反比例函數教學反思04-06
《反比例》的教學反思范文02-03
《反比例》教學反思范文01-17
反比例函數的教學反思01-04
反比例函數教學反思11-08
反比例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1-01